APP下载

我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暨新冠疫情技防的建设与发展

2021-03-28段纪萍唐勇李方廖洪波吴新敏王培鉴卢国明龚晨辉王云帆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1年4期
关键词:冷链区块进口

段纪萍 唐勇 李方 廖洪波 吴新敏 王培鉴 卢国明 龚晨辉 王云帆

(1.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川成都 600017;2.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3.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4.中国物品编码中心;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学院;6.电子科技大学云操作系统研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7.成都奕阳现代食品安全技术研究中心;8.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检国控科技集团)

1 前言

经过长达半年的科学排查分析,研究人员发现2020年6月发生的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冠病毒疫情源于一种来自欧洲的冠状病毒毒株SARS-CoV-2[1],而且在加工进口三文鱼的砧板上检测到了该毒株,可见北京重新出现的COVID-19病例可能是由外国货物输入源引起的,而不是本地冠状病毒毒株的持续传播[2]。Han J等人[3]总结了2020年7月上旬——2020年8月中旬在中国进口的冷冻生食品中检测到SARS-CoV-2阳性的区域分布情况(图1)。还有更多研究人员报告在冷冻食品中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4],这表明在冷链环境中,病毒存活的可能性很高,这带来了物传人的感染风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家吴尊友认为在-1℃~-10℃的条件下,冠状病毒可以存活数周至数月[5]。在全球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带疫复工”及储运环节的疫情防控不力都会造成出口到我国的冷链食品具有不确定性沾染新冠病毒的风险[5-6],作为全球负责任的大国,我们既要持续保持开放,保障全球贸易链稳定运行,又要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7],我们必须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的有机结合,因时因势科学调整防控措施,提高技防水平。

建立冷冻食品供应的全过程可追溯机制[8],是疫情防控专家和国家各级领导的共识。在20世纪末,欧洲疯牛病疫情追溯体系的诞生就是为应对饲料和生物活体(牛)在多个欧洲国家之间的传播,以防止交叉传染和保护人类健康。追溯的国际共识定义是“通过记录的标识,追溯某个实体的历史、用途或位置的能力(从用户的观点: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采用定性和定量方式跟踪产品)”,有效的疫情防控追溯体系须实现“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和风险可管控”,这取决于追溯系统设计的业务逻辑、技术架构和可操作性。追溯采集点、采集频次和采集内容的设计,需要疫情防控专家与食品行业追溯专业人士的共同参与;信息采集、信息交互、数据存储与调用、网络通讯互联互通等,需要信息化专家和IT专业人士的共同参与。本文基于某省追溯系统与现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追溯平台的对接与运行实情,探究我国进口冷链追溯体系助力新冠病毒疫情物传人技防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夯实食品信息化追溯与提升疫情追溯技防能力提供理论技术与实践经验参考。

2 国外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沾染风险分析

基于国外疫情的严峻形势,通过冷链物流再次感染人类并导致疫情暴发的情况是完全可能发生的[8]。这些源头沾染的环节可能包括加工储运企业的从业人员染疫和储运环节接触包装的环境设施沾染新冠病毒,其沾染分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只要批次货物不全检就难以确定是否被沾染。中国海关总署指示在确保正常贸易活动的同时,加大对进口食品的入关抽检,以降低其沾染SARS-CoV-2的风险,但我国的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携带问题依然时有发生。自2020年6月以来,北京、天津、辽宁、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山西、广东、陕西、江苏、河南等10余省份,都曾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其包装物上检出COVID-19阳性。

3 国内冷链食品交易及物流的运行实际情况

当前我国从事进口冷链食品交易的商户类型有获得经营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流通和餐饮供餐单位,还有被允许在一定区域内生产经营的小作坊、小型餐饮店铺和流动摊贩,这就给全链条追溯记录带来了很多现实性问题,例如街边经营“鱿鱼须烤串”的摊贩,若其加工烤串的原料为阿根廷进口“鱿鱼须”,且在国内经过预调理冷冻为半成品销售,按照我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疫情防控精神,需要实现从进关到消费端全链可追溯,那么就有可能涉及到进口商、多级批发商、生产企业、经销商、承运企业、冷库提供者和个体摊贩,其经历的流通环节和储运节点不少于6个,涉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从业人员、纷繁复杂的交易方式和场景,而新冠病毒传播风险已提示一定场景下的人、物、车和冷库都是新冠病毒交叉沾染的“对象”,且应时空关联和上下游关联,如何真实、实时地采集到时空关联的新冠疫情防控追溯相关信息,助力疫情源头和人员的排查布控,需要遵从追溯专业化、结合现实可行性和运用适宜的信息化技术来实现。

4 我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建设策略

当前我国进口冷链追溯体系建设不同于一般性的食品追溯系统建设,不仅需要对上下游某批产品的流向、数量及分布统计情况进行记录,还需要结合新冠病毒沾染特性,设计现实中追溯信息录入的点位、主体、频次、方式和内容,从而实现可兼顾不同规模和人员素质操作简捷性、各类业务场景适用性和全链完整性的追溯信息化系统,且多维度追溯及预警发布功能也必不可少。同时,根据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文件精神,采用“监管仓”对国境和省际流入的进口冷链食品进行集中消毒和核酸检测,也将在各省市县区逐步开展,追溯体系建设也须将此“点位”纳入追溯环节,而这种性质的点位并不是一个“交易”环节,这给产品追溯信息化系统架构与设计提出了新问题。

4.1 社会共治下的进口冷链追溯疫情防控信息化技防

根据从中央到地方的多级联防联控专班组织架构来看,进口冷链追溯监管工作会同了海关、市场监督管理局、卫建委、公安和交通等多个部门,如某省进口冷链食品监管联防联控机制采取了入省主干道卡点检查“两证一报告”、监管仓为入省首站箱箱消毒、入省产品即上追溯平台和全链扫码收发货(图2),实现信息化的追溯监管技防,并把现场排查与信息化远程检查相结合,压实进口冷链追溯信息化,监管互联网+平台化。

4.2 进口冷链追溯体系设计

根据冷链食品的储运现场都会有“冷藏库(柜)”冷贮设施的客观事实,以某省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建设为例,运行原则为“入省必有码、码随物单走、扫码收发货、一码到底”。要求进口冷链食品所经历的每一个储运点位,其冷储设施归属主体都应在系统中登记,且须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行政区域标准填写冷链食品收发货现场的详细地址、关联运输车辆信息和上下游供销单位;有监管仓或寄存于非位于收发货记录现场的大型冷库的,需选填系统中已经登记的上述库点信息(图3)。

5 进口冷链食品追溯暨新冠病毒物传人技防系统架构及信息化技术运用

5.1 进口冷链省级平台与对接国家局平台的建设

由于我国各地区联防联控运行模式、市场管理方式与经济水平各异,目前以各省因地制宜自建追溯省级平台为主,对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建设的总追溯管理平台,国家总局平台采用“异构化识别”等技术,将各省赋码信息进行解析和运用,并接受各省经营与冷库主体信息上传,对各省间冷链食品流向进行关联性分析,从而对入境我国的进口冷链食品实现地域可追溯、省际间流转可查,实现“全国一盘棋”,各省内部追溯因地制宜个性化。进口冷链追溯系统应涵盖的基本功能和部分因地制宜的功能模块如图4所示。

5.2 云化区块链存证技术应用

传统的区块链部署和维护过程往往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对于应急上线的追溯平台,既要实现区块链不可篡改,又要保证快速部署上线,基于云计算的区块链建设和运行模式——区块链即服务(Blockchain as s Service,BaaS)是最适合的选择。借助云计算可以按需灵活调度资源的优势,可以极大节约区块链开发、部署和运维的成本,开发者不需要过多关注区块链底层实现细节,只需要通过简单的配置和操作,即可完成开发任务。因此,为提高区块链使用的便捷性、降低开发人力及时间成本,某省追溯平台采用了云化区块链存证技术,以链云上托管,支持多形态架构、多共识、灵活配置,提供联盟式网络管理,其计算资源管理层含公有云、专有云以及混合云,为区块链服务及上层应用提供所需要的云基础资源(图5)。

5.3 图片数据隐写技术应用

在溯源系统中,图片数据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往的解决方案并不能保证图片数据源头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某省平台创新区块链图片隐写技术,确保了每张图片都附加可追溯的数据源头“人、时、空”信息,通过改变图片每个像素点分量(rgba)的最低有效位,图片效果是不能用肉眼识别出来的,因此可以在像素分量的最低有效位中存入额外信息,做到图片中隐藏信息,而不改变图片原有效果,该数据要素结合数字签名技术,在数据产生、数据传输、数据存储过程所有数据要素完整性不受影响,且事后随时可校验,并将所有的隐写计算过程程序化到智能合约,可以保证程序执行的自动性和一致性,不可人为更改、操作。

5.4 GS1国际标准数据库的应用

在冷链追溯系统中,追溯码是实现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的关键要素,共识度较好的追溯码可以覆盖更多的社会经济主体,简化产品在供销链上的标识问题,如某省追溯系统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商品条码+批次/生产日期”追溯编码方案,其追溯系统对接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GS1商品条码数据库,充分利用了正规进口冷链食品上已有的GS1编码标识作为全链该品类产品的唯一追溯码,减轻了企业追溯赋码打印等负担。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联合GS1国际组织和GS1各成员组织及全国分支机构的调研,目前大部分进口冷链食品包装上都有符合国际GS1标准的追溯码,主要码制涉及EAN-13,UPC-A,ITF-14和GS1-128等。据不完全统计,从进口食品国外生产企业来看,澳大利亚84%肉食品企业、80%水产品企业是GS1成员;意大利85%肉制品企业、81%水产品企业是GS1成员;日本973家水产品企业是GS1成员,占比63%;克罗地亚100%、哥斯达黎加67%、乌拉圭39%、越南34%进口企业是GS1成员。

此外,从进口商环节来看,随机调研了46家进口商,46%是GS1成员;从国内再加工企业来看,天津冷链食品再加工企业80%是GS1成员,北京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60%是GS1成员;从终端零售环节来看,超市端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90%以上均应用商品条码,麦德龙、华润万家等大型超市内部追溯系统也是基于GS1标准建设。由此可见,GS1标准在我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基础,充分发挥目前进口冷链食品包装上已有的GS1编码的作用,不仅可以大大减轻企业赋码成本,从根本上解决“首站赋码”和“万码奔腾”的问题,也有利于省际追溯数据的互联互通。

6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此次结合疫情传播特点的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建设,需要从新冠病毒传播途径和方式、行业实际运行模式、信息化技术的适用性和标准数据库的对接等多角度思考优化。如最近部分省份推出入省先入监管仓,出仓须多监管仓放行“一证”,就要求追溯系统在采集和展示等模块适应“三证一报告”。

猜你喜欢

冷链区块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