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藏泄互用”以柴芍寿胎汤加减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021-03-28任郭英肖新春蒋圆娟石小蓉李彪
任郭英,肖新春,蒋圆娟,石小蓉,李彪
(1.重庆市梁平区中医院,重庆405200;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12000)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失调引发的子宫不规则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为妇科常见病之一,临床可分为无排卵性和有排卵性功血。其中有排卵型功血类似于中医妇科学中的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经间期出血,无排卵型功血属中医“崩漏”的范围[1-3]。笔者基于肝肾“藏泄互用”理论,自拟柴芍寿胎汤加减治疗功血获效显著,现将临证体会介绍如下。
1 肝肾“藏泄互用”理论内涵
1.1 肾——藏中有泄“封藏”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此“封藏”即封闭、潜藏精气之义[4]。就肾的特性而言,肾属水,通冬气,冬季寒冷,百虫蛰伏,体现出肾的封藏作用;就肾的功能而言,肾的潜藏特性决定了一切潜藏、摄纳、封闭的生理活动皆由肾所主,表现在肾主水、司二便,肾藏精血,肾主纳气,肾固胞胎等,换句话而言,一切营养物质(精、气、血、津液)包括生命活动本身的封藏,均是肾封藏之本的科学内涵[5-6];然肾精满溢泄,肾一方面输布精、气、血、津液于体外,一方面输布营养物质于其他脏腑,以供机体需要。这就充分说明肾对精、气、血、津液的封藏是藏中有泄,而非仅仅闭藏。
1.2 肝——泄中寓藏“疏泄”一词最早出现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土疏泄,苍气达”,此疏泄即为疏通、畅达之义。就肝的特性而言,肝属木,通于春气,具有升发生长,条达疏畅的特性;就肝的功能而言,肝藏血,包括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两个方面,当机体需要时,肝将贮藏的血液用于人体生命活动;当机体不需要时,多余的血液贮藏于肝。肝藏血是肝主疏泄在血液运行中的具体体现,肝的功能体现藏与泄的统一,由此可见肝主疏泄,但泄中寓藏[7-8]。
1.3 肝肾——藏泄互制互用“肝主疏泄”与“肾主封藏”,二者即对立互制,又互根互用,相反也相成,共同调节着全身脏腑、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就血的运行而言,血液在脉中正常循行有赖于肝与肾的共同作用,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推动血液运行,主开;肾藏精血,主合;肝肾二脏一开一合,藏泄互制互用,共同维持着血液的正常运行。
2 月经的生理、病理与肝肾二脏的关系
2.1 “肝肾同为女子先天”,与月经的产生密切相关月经是天癸、脏腑、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子宫而产生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肾气充盛,天癸按时而至,任脉通畅,冲脉气血充盛,是月经来潮的先决条件[9]。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中贮藏精血,是构成月经的原始物质。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肝藏血,主疏泄,调节血量,参与女子一生经、带、胎、产各个环节,与月经的产生密切相关。此外肝肾精血互化互用,精血同源。故有“肝肾同为女子先天”之说[10]。
2.2 肝肾功能失常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关系“肝肾同为女子先天”,不仅生理上与月经产生密切相关,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肝疏泄太过,肾封藏不及,则月经先期,月经过多,或崩漏;时而疏泄太过,时而封藏太过,则月经先后不定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生的总的来说是肝肾藏泄功能失常,机体阴阳转化失常,冲任不固,血海蓄溢失常。其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血亏虚,无法制约肝阳,阳气病理性偏亢,血热破血妄行,即“阴虚阳搏谓之崩”。
3 柴芍寿胎汤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机理阐释
寿胎丸最早见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方用于治疗滑胎和预防流产。由菟丝子(炒熟)四两,桑寄生二两,川续断二两,阿胶二两组成,具有补肾、安胎、固冲的功效[11]。近年来随着对寿胎丸不断的研究发现其不仅在治疗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中有很好的疗效,对于妇科出血性月经病也有治疗作用。寿胎丸中菟丝子平补阴阳,补肾益精,为君药;桑寄生性平和,不温不燥,助菟丝子补益肝肾,为臣药;续断补肾固精,助菟丝子、桑寄生补肝肾,固冲任,为佐药;阿胶滋养阴血,为佐助药兼佐制药,使冲任血旺,兼有止血作用。
二至丸记载于明朝《医便》中,由女贞子、旱莲草各50 g组成,具有补益肝肾、滋阴止血作用[12]。清·汪昂《医方集解》指出该方具有益肝补肾的功效,能益下而荣上,强阴而黑发。研究表明二至丸治疗妇科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经期延长、崩漏以及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有很好疗效[13-14]。
柴芍寿胎汤为在寿胎丸及二至丸基础上,去菟丝子,加入柴胡、白芍、龟板、山茱萸、生地黄、地骨皮、藕节炭,同时加入食用醋1勺而成。方中续断、桑寄生、山茱萸补肾气,固冲任;女贞子、墨旱莲滋阴止血;柴胡、白芍疏肝柔肝;龟板滋阴潜阳;生地黄、地骨皮既滋肾阴,又清肾中虚火;阿胶养血止血;藕节炭祛瘀止血,止血而不留瘀。全方补而不滞,藏中有泄,泄中寓藏,通过滋肾清热、疏肝柔肝、调固冲任,恢复肝肾藏泄功能;加入止血药物以加强止血之力;同时加入食醋1勺取其酸性,一则酸性入肝,可收敛固涩,二则“酸”防止药物过于滋腻,三则酸性引药直达病所,以此达到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作用。
临床根据患者症状及特点辨证用药,若见肝阳偏亢者,在此基础上加入龙骨、牡蛎以平肝阳,固涩止血;若肾气、肾阴不足则调整补肾药物剂量,以加强固摄冲任之力,如兼见脾虚症状则加入党参、黄芪等补益脾气。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42岁,初诊日期:2021年5月10日。主诉:经量时多时少,伴经期延长淋漓不尽5+月,再发加重半个月。现病史:患者既往月经基本正常,周期27~30 d,经期6~7 d,经量一般,色暗红,有少许小血块,末次月经:2021年4月25日。5+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经量时多时少,周期23~36 d,经期延长至10~15 d。经量多时如解小便,伴大量血块,约多于既往经量1/3~1/2,色暗红,无异味,量少时约为既往经量1/2,伴头胀,手足心发热,夜晚尤甚,下腹及腰骶部酸痛不适,阴道分泌物多,色黄或白,有少许异味。曾就诊于当地卫生院予以消炎、止痛及止血药物治疗,下腹及腰骶部酸痛症状好转,阴道分泌物较前明显减少,但月经仍不能按时潮与止,3个月前因出血量多在外院行分段诊刮术及取环术,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提示:子宫内膜组织呈增生期改变,不伴非典型增生,之后未予系统治疗。
本次月经提前10 d来潮,开始1周月经量多,色鲜红,夹有少许血块,1周后月经量逐渐减少,色暗红,有小血块,淋漓不尽,持续至今,伴明显腰酸,手足心热,头胀、头晕、心慌、乏力,眼睛干涩,大便干,2~3日1解,小便稍黄,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两侧小阴唇潮红;阴道:畅,阴道壁潮红,见暗红色血液,量不多;宫颈:中度肥大,见多个大小不等潴留囊肿,充血,宫颈举痛及摇摆痛(-),接触性出血(-);子宫:前位,质中,活动度可,压痛(-);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包块,轻压痛。入院后妇科彩超提示:子宫内膜厚约9 mm。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断:崩漏,辨证为肝肾阴亏、阴虚火旺型,治法:滋肾疏肝,凉血止血。药用柴芍寿胎汤加减,组成:续断12 g,桑寄生10 g,山茱萸20 g,五味 子12 g,龟板15 g,乌贼骨15 g,仙鹤草20 g,钩藤10 g,柴胡12 g,黄芩12 g,白芍20 g,茜草12 g,藕节炭10 g,女贞子12 g,墨旱莲12 g,地骨皮12 g,白薇10 g,炙甘草10 g。5剂。
二诊(2021-05-15):患者诉服药5剂后,经量明显减少,头胀、头晕、眼睛干涩、手足心热有所好转,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上方去仙鹤草、山茱萸、五味子、乌贼骨,加入蒲黄9 g、五灵脂9 g,7剂。
三诊(2021-05-30):于上次服药5 d后阴道流血停止,头胀、头晕、眼睛干涩、手足心热症明显好转。阴道流血停止7 d后(2021-05-27)月经来潮,现月经经量稍多,色鲜红,伴口干、手足心热、轻微腰酸、头晕不适,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一诊方药去钩藤,加入生地黄10 g,7剂。
四诊(2021-06-16):口服中药3 d后月经量明显减少,5 d后阴道流血停止,继续服用完剩余2剂,现手足心时有发热、头晕,症状轻,予以柴芍寿胎汤去藕节、女贞子、墨旱莲,服用5剂。
五诊(2021-07-01):诉于2021-06-26来潮,月经量基本正常,色红,无血块,手足心夜间轻微发热,余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继续予以柴芍寿胎汤去山茱萸、藕节炭,5剂。
于2021年7月5日电话随访,患者诉口服中药2 d后,阴道流血停止,手足心无明显发热。2021年8月5日电话随访,患者诉2021年7月28日月经来潮,经量正常,经色暗红,有少许小血块,于2021年8月3日自行停止,无不适。
按语:本例患者月经周期或提前或推后,经量时多时少,经期延长,连续发生5+月,属于中医崩漏的范畴。结合兼证和舌脉,辨证属于肝肾阴亏、阴虚火旺。其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不能荣养腰部及肢体,出现腰部酸软,足软乏力;阴血亏虚日久,阴不潜阳,出现头胀,头痛;阴血亏虚,虚火上炎致眼睛干涩;火热灼津,致大便干结,2~3日一解,小便黄;肝肾阴血亏虚,肝肾藏泄失常,虚火扰动冲任,火热破血妄行,致月经量时多时少,经期延长;舌红,苔薄黄,脉数为阴虚火旺之象。本病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胞宫冲任,故治疗不能单纯泻火,应泄中有藏,藏中寓泄,顾护肝肾之阴。患者初诊时已有5+月病史,期间因月经量多,行分段诊刮术及取环术治疗,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呈增生期改变,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可能,此次为月经第15天,经量不多,淋漓不尽,按照治疗崩漏“塞流-澄源-复旧”,应塞流与澄源同治,首诊时选用柴芍寿胎汤加入止血药物,补肝肾之阴血,清肝肾之火,凉血止血。方中加入固涩止血之仙鹤草,具有收敛之性的五味子、山茱萸、乌贼骨,凉血止血之茜草,滋阴止血之女贞子、墨旱莲,化瘀止血之藕节炭,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同时兼顾肾阴虚火旺、肝火旺之特征,予以滋肾阴、清肝肾之火的药物续断、桑寄生、龟板、柴胡、黄芩、白芍、地骨皮、白薇;针对患者头晕、头胀症状加入龟板及钩藤滋肾、平肝潜阳;二诊患者肾阴虚火旺及肝火旺症状有所缓解,但舌暗红,有瘀斑,脉细涩,遂去收涩之仙鹤草、山茱萸、五味子、乌贼骨,加入蒲黄、五灵脂化瘀止血;三诊患者为月经第4天,月经量多,无头晕、头胀不适,遂去平肝潜阳之钩藤,治以补肾、清泄肾中虚火、止血治疗;四诊患者阴道流血停止,遂去柴芍寿胎汤中藕节、女贞子、墨旱莲,治以补肾固冲、滋阴清热,缓解手足心时有发热、头晕不适;五诊患者为月经第6天,轻微手足心发热,继续予以柴芍寿胎汤去山茱萸、藕节炭以补肾、滋阴、清热复旧治疗。
5 结语
朱丹溪曰“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虚血亏,虚火上扰,火热扰动血海,血海蓄溢失常。恢复肝肾藏泄功能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关键。此外在治疗时结合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转化”规律,经后期重在滋补肝肾阴血,清泄肝肾之火,谨防提前转阳;排卵后加用药物固摄冲任,警惕提前转阴。对于崩漏的患者要注意分清轻重缓急,辨证加减药物,遵循“塞流-澄源-复旧”的治疗法则,使阴平阳秘,肝肾藏泄功能正常,冲任得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