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疗及预防
2021-03-28林炽文
林炽文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农业服务中心,海南乐东 572536)
黑山羊是一种优质羊品种,相比其它品种肉质细嫩、膻味极小,营养价值较高,深受市场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很多地区都将黑山羊养殖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养殖规模也随之加大。但是黑山羊养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其中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临床研究发现,患病羊只普遍存在体温升高、持续腹泻、食欲减退,鼻孔渗脓或浆状液体,死亡率高达75%以上,且该疾病传播途径较广,预防控制不当会导致感染多发,给养殖户带来极大损失。对于该传染性疾病,必须早发现、早防治,准确诊断和科学预防是关键。
1 流行病学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动物传染病,具有地方性流行特点,多数暴发于集中饲养区域,散养羊只也可能感染,但相对严重程度较轻。这种疾病的传播途径较广、传播力较强,既可以经病羊直接接触性传播,也可以由空气飞沫进行扩散传播,感染羊只和带菌羊只作为主要传染源,与其它健康羊群接触后可在短时间内引发群体感染。此病的流行还与季节有一定关系,由于冬季和早春季节,气温低且羊只缺少新鲜草料,会造成营养缺失,使得身体免疫力大大降低,此时羊只更容易被病菌感染而诱发胸膜肺炎;夏季气温高,病菌扩散快,流行期可持续流行2个月,而冬季一般为半个月左右,通常情况下1~2岁的幼羊感染率最高。
2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2.1 临床症状表现
感染羊只患病初期少数羊只的体温会逐渐升高,平均达到42℃左右,同时伴有饮食减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现象。部分羊只出现严重腹泻或便秘、四肢无力,体温快速下降至37℃以下,出现死亡[1]。多数羊只患病后羊只会出现呼吸不畅、湿性咳嗽、磨牙、口吐泡沫唾液、鼻液从清逐渐粘稠,严重者鼻液掺脓,还会出现呼吸困难、腹泻或者便秘等情况,并发出痛苦叫声直至窒息死亡,孕期母羊患病还可能发生流产。该病潜伏期较短,致死率较高,羊只从发病到死亡平均7~20 d,最短5 d,最长不超过28 d。
2.2 病理剖检变化
对2只病死羊和1只濒死羊进行解剖发现,羊胸部病理变化最为明显,病羊胸腔存在浅黄色积液,伴有纤维蛋白质凝固,相比正常羊只,其胸膜更加厚实、粗糙,肝部呈病变性凸起状,颜色泛红或灰白,肝切片表面有石质纹理,肺小叶界线非常清晰。病死羊只肺部有积液、积血,支气管淋巴结有明显肿块,淋巴切面渗有汁液伴有多个血斑。患病时间较长的黑山羊,病变区已经出现了机理性变化,如肺尖叶产生肉样变性,心包膜粘结,甚至病变区还出现了包囊化。
3 诊断
3.1 现场诊断
通过向养殖户详细了解黑山羊的发病症状,通过体征检查对照主要症状进行分析判断。一般患有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黑山羊,其体温达到41℃及以上,常有连续咳嗽、喘气不均、鼻涕浆液化或可见脓液,同时患病羊只还存在食欲下降,腹泻瘫软等,根据这些基本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初步判断[2]。诊断时,需要注意不要与一般流行感冒想混淆。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与流行感冒在初期都存在流鼻涕、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但患感冒的羊只其鼻涕多为清涕或淡黄色,患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羊只其鼻涕会有铁锈色或伴有脓液,诊断时需要注意辨别。
从流行病学特征来看,流行性感冒会在极短时间内快速蔓延到整个羊群,而传染性胸膜肺炎如果病羊与健康羊群不是长时间处于较为密闭空间,或远距离运输的狭小空间内,通常群发性较少,多为散发。所以结合疾病流行特征和患病羊只的临床症状可以更好地诊断黑山羊是否患上传染性胸膜肺炎。
3.2 实验室诊断
3.2.1 涂片检测
从传染性胸膜肺炎疾病的确诊病羊身上或已病死黑山羊的病变组织上提取样本,制作相应的胸水涂片,采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检测,涂片在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球状及螺旋状的阴性菌,或可见星芒状的蓝色粒子。
3.2.2 血清试验
分别提取确诊羊和健康羊的新鲜血液,使用96孔板进行支原体血液凝固试验,观察分析两种血清差异。患病黑山羊的检测结果呈阳性,而健康黑山羊为阴性。
3.2.3 分离培养
从病羊病变组织中提取样本与血清琼脂培养基接合,置于37℃恒温器皿中培养5 d以上,若发现菌落为半透明淡黄色丝状霉形体,且呈“煎蛋”状,可确诊该黑山羊患有传染性胸膜肺炎。
4 预防和治疗
4.1 预防措施
预防工作方案应结合黑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理及临床特征制定,确保预防措施合理、有效,降低黑山羊受病菌感染率。
4.1.1 强化饲养管理
首先,做好清洁卫生工作。黑山羊的圈舍必须进行定期清洗打扫,及时处理粪便和尿液等排泄物,确保舍内干净,减少病菌滋生,尤其是夏季要做到每日或隔日清扫,从而降低黑山羊患病率。
其次,注意及时清理羊粪和剩余饲料,避免黑山羊食用被污染的饲料而感染疾病[3]。加强饲料的质量管控,应在不同季节给予不同生长阶段的黑山羊配置合理的饲料,多以新鲜草料、粗粮以及精细饲料为主,科学搭配做到营养均衡,提高黑山羊的体质,有效预防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疾病。
最后,做好冬季黑山羊的保暖工作,羊舍在保证自然通风的情况下,注意防寒,需要对风口处进行部分遮挡,圈内铺放干草等,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增温,避免羊只感冒。
4.1.2 加强疫病防护。
首先,严格控制羊只引入。尽量不要从疫区引进黑山羊品种,或购买种羊;应对任何外来引进的羊只进行为期15 d以上的隔离观察和必要的检查,确认健康后才能放入羊群中饲养。
其次,做好黑山羊疫苗接种和定期驱虫工作,严格按照疫病防疫要求,及时接种,羊只免疫接种前后的7~10 d内切勿注射抗生素药剂,以免削弱免疫效果;对圈舍进行定期消毒杀菌,彻底灭杀丝状霉菌,降低黑山羊感染可能性;制定完整的羊群状态观察表,加强对异常羊只的观察,一旦发现疑似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需要立即多病羊隔离处置,同时及时上报动物防疫部门。
4.2 治疗方法
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治疗需根据黑山羊病情程度进行。病情轻微的黑山羊可以使用肌肉注射法,经羊颈部肌群注入土霉素100万IU,2次/d,7 d1个疗程,视病情改善情况增加疗程数,直至患病羊只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也可以将具有较高药敏度的先锋5号或氧二氟沙星溶解于2 ml生理盐水和10%葡萄糖中,给病羊静脉推注,1次/d,3 d为1个疗程[4]。对病情较重的黑山羊,可以采用输液注射,如输注5%钠,输液间隔时间为12 h,症状未改善的需继续肌注乳糖酸红霉素50万单位;也可将氟美松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次2~20 mg,肌注1次8~16 mg,间隔2~3周;或注射阿奇霉素,2次/d,连续注射3 d。
5 结束语
传染性胸膜肺炎会给黑山羊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是黑山羊养殖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鉴于该病传染性强、致死率和发病率高且危害性大,饲养者、兽医以及动物疫病防控人员都要予以高度重视,准确判明病情,提前做好防控措施,及时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