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有所向 矢志者成
——记南平南词的第一朵“牡丹”肖向丽

2021-03-28

曲艺 2021年1期
关键词:南平曲艺牡丹

9月25日,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奖结果揭晓,刚结束演出的肖向丽得知自己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那一刻,肖向丽的脑海里浮现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7个字。

中国曲艺牡丹奖是全国性曲艺艺术专业奖项,是曲艺界的最高奖。能让南平南词这样的小曲种在国家级大赛中摘下一朵“牡丹”,对南平南词第八代传承人、南平南词非遗传承人肖向丽来说,她终于实现了为这项艺术发声的使命。

长于梨园 情系戏曲渊源长

肖向丽的演员梦,一半来自于她母亲的遗传,一半得自于她自小生活的环境。1975 年,肖向丽出生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母亲胡巧影是南平市京剧团知名的旦角。幼时的她经常看着母亲台下练声、练功的身影,台上母亲传神的演出,听着观众席里对母亲的表演欢呼叫好的声音。那时还没有桌子高的她常常和小伙伴一起溜到演员化妆间摸摸五颜六色的化妆盒,或者拿着枕巾当水袖扮演小姐或丫鬟,这是她最快乐的时光。

在少年时代,肖向丽的艺术潜质就展露了出来,在母亲的支持下,她报考了艺术院校。肖向丽说:“平时生活里妈妈是个慈母,但一遇到‘戏’这件事,母亲就会换上另一张面孔。”她记得年轻时有一次上台之前被母亲发现她在和人聊天,结果被狠狠地当众批评,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敢忘了母亲“戏比天大”的教诲。母亲常说:“没有人是天才,你一定要时时沉浸在角色当中,然后走上台的每一步都在人物中。”直到今天,即便她已经是一名成熟的演员,哪怕再熟悉的戏,她每回上台前也要认真地“默戏”,这都源于母亲的严格要求。母亲对舞台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深深影响着肖向丽,肖向丽对曲艺演员这份职业有光荣的使命感正是源自于母亲。

艰辛学艺路 远离“舒适区”

演员的梦是美好的,但演员,尤其是曲艺演员的道路却是艰苦的、坎坷的,充满着荆棘。俗话说:“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

16 岁那年,肖向丽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福建省艺术学校南词戏曲班。她入学时成绩优秀,但先天的韧带不好,成为肖向丽学艺路上的“拦路虎”。虎跳、侧空翻等基本功的成绩总是不如人意。老师们宽慰她说:“没关系,哪有十全十美的人,老师知道你尽力了。”但肖向丽却憋了一口气,她觉得可能还是对自己不够“狠”,于是不服输的她越发刻苦,教早功课的老师被小姑娘的拼劲儿感动了,私下给她加课,天天带她练侧手翻、串翻身、鹞子翻身各100 多个。回到家里,母亲还给她布置家庭作业,每天练习正踢腿、侧踢腿、旁踢腿、十字腿各50 个,虎跳、绞柱、倒踢等100 下。路是自己选的,练功的苦对肖向丽来说不算什么,功夫不负有心人,肖向丽学业上的“短板”终于被补齐了。

肖向丽的努力也被陈爱玉老师和黄冰老师发现了。两位老师渐渐地对她刮目相看,首先在学唱腔上,肖向丽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她在头腔的使用上就比他人入门快。在课堂上,黄冰老师对她严格要求,每当她在思想上稍微有点动摇,黄老师就与她谈心,鼓励她,帮助她在唱腔上找到自己的风格,陈爱玉老师则常常在私下指导她的身段、基本功,就连吃饭的时候,黄老师也不忘提醒她腔体的转换。虽然没有形体上的优势,但肖向丽用吃苦耐劳的态度证明了勤能补拙。

那时的肖向丽是艺校里的佼佼者。但有一次,学校排演参加全市比赛的小品《大山的儿子》却给春风得意的肖向丽降了一次温。肖向丽以为以她的各方面表现,应该可以担当女一或女二,没想到排戏的万老师却分给她一个70多岁老妈妈的配角。当时年仅17 岁的肖向丽非常不情愿,演不了主角就算了,还要顶着一头花白的头发上场,那是多么难看的造型,她的心里充满委屈,那可是肖向丽人生中的第一次正式演出啊!万老师看出了肖向丽的情绪,特地找她谈心,万老师告诉肖向丽,他是特意不安排她当主角的,肖向丽感到很意外,老师告诉肖向丽:“玉不琢不成器,天下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世间凡事都要靠着‘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的专注,在各种挑战、变数、未知之中,接受磨砺,获得成长。从青涩到优秀、成熟,不是一蹴而就,那需要身段足够柔软,心态足够包容,步伐足够坚定。初出茅庐的新人需要摸爬滚打的坚持、磨砺和沉淀,也许你人生中的这第一部戏,就是老师对你电光火石的雕琢,希望从现在起,一点一滴,去成就未来更光芒万丈的自我。”

明白老师良苦用心的肖向丽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中,她知道老师是在教她演员要耐得住寂寞的“道”。演出很成功,首次登台,节目就拿了一等奖。如今回想起这段经历,肖向丽特别感慨,她说这些年来她都认真对待自己获得的各种角色,而且还主动拓展自己的表演领域,不让自己在“舒适区”里呆着。这些都归功于自己从艺路上良师的叮咛。

稚嫩到成熟 艺海无涯自加压

毕业后,肖向丽顺利进入南词实验剧团。此后的几年里,肖向丽在南词表演的舞台上演得风生水起。小有名气的肖向丽没有忘记自己所追求的是艺术上的永无止境,是对自我的不断超越。她依然“勤”字当头,“苦”字相随,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由此,她的从艺之路走得清苦,走得踏实,也走出了累累硕果。

谦逊有礼、聪明能干的肖向丽很受前辈们喜爱,有时候前辈们临时出状况不能上场,他们都愿意把机会让给肖向丽,让她登台。而肖向丽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好台词,将节目完美呈现。就这样,20 岁出头的肖向丽逐渐成为了团里的台柱。1996 年,她参加福建省“水仙花”戏剧大赛,一举获得演员奖。

可有奖傍身的肖向丽,在各种参赛与艺术交流中发现自己表面上处于事业上升期,但实际上却“内力”乏力的问题。这时她做了一个出乎很多人意料的决定:暂缓事业,去高校深造,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自己。就这样,她先后到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这一段宝贵的知识积累和沉淀,让肖向丽对自己的事业有了全新的视角,她说以前做演员,看问题是微观的,只专注于个人表演,现在知识结构有了变化,她开启了编导的模式,有了演员微观的感受,导演宏观的视角,兼顾了对灯光、舞美、音乐、道具等方面的融入,南词艺术在肖向丽心里变得更加立体生动。

这10 年里,肖向丽从台前到幕后,从幕后又走回台前,学戏、演戏、悟戏,她形成了自己“继承不泥古,创新蕴传统”的表演风格,她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众多深入人心的舞台艺术形象,如南词现代戏《酒为媒》中的丹丹、南词古装戏《珍珠塔》中的翠娥,南词说唱的代表作包括《春歌》《猪八戒招亲》《白衣天使》《罢宴》《游金门》等。这10年里,肖向丽在福建省各大赛事中摘金夺银,成为团里的中坚力量,是省里备受瞩目的南平南词演员。

光荣与梦想 心系牡丹必撷之

2016 年,她代表团里参加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她当时带着自编自导的南词说唱《山乡恋歌》,第一次和全国各地的优秀演员同台竞技,没想到“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南平南词首秀像一股清新的“南风”吹进赛场,让评委们耳目一新,一举获得表演奖提名,南平南词表演为更多的同行所认可,这让她喜出望外,也对通过“牡丹奖”的平台传播南词艺术产生了渴望。

2018 年,团队带着精心打造的作品《夜奔》冲击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没想到表演结束后,掌声如潮,但是这次比赛连提名都没有。赛后,肖向丽和团队们分析,小曲种的表演要精益求精到极致,要想让评委和观众过目不忘,就要在坚守地方特色的同时,在表现多元化方面有所创新。同台竞技、同场切磋之后,团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决心来年再战,这是对弘扬南平南词艺术最好的行动。

备战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的是肖向丽荣获2019 年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大赛一等奖的作品。为了打造精品,强化南平南词原汁原味的艺术特色,增加情节的戏剧冲突,增强故事性,她决定一改传统南平南词一开场就敲鼓的形式,而是增加一个“引子”——笛子伴奏,清唱亮嗓,让观众快速入戏,而这对演员的功力是个极大的挑战,可能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但肖向丽决定迎难而上。为了写好这个引子,肖向丽和负责作曲的余泽峰老师经常彻夜探讨,为仅仅10 秒钟的引子写了无数稿,余老师急得牙龈都肿了。

2020 年6 月22 日晚,南词说唱《晶晶当兵》第3 个出场,肖向丽迈着自信洒脱的步伐登场,台风端庄稳重,清脆的嗓音应和着悠扬的笛声,辅之身后翠绿的竹林背景,所有观众仿佛一下子来到了南平这座山城,融入节目的情境中,演出完美落幕。

9 月25 日,中国曲协对媒体正式公布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的获奖名单。功夫不负有心人,肖向丽从394 名演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仅6 名“牡丹奖·表演奖”得主之一,为南平南词摘下了第一朵“牡丹”。

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肖向丽的内心充满感恩,她在心里默默细数着这一路走来帮助过她的领导、老师、同事、戏迷、家人……她深知这个奖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所有南平南词人的嘉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南词说唱艺术承上启下“接力赛”中的佼佼者,肖向丽在南词艺术继承、创新和发扬光大之路上勇往直前,她坚信在一代又一代南词人的接续奋斗与不懈努力之下,南平南词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传承道漫漫 躬身欲盼春满园

肖向丽说,这些年她参加过很多比赛,一方面是为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为南平南词这个小曲种发声,希望南平南词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南平南词是流行于南平的一种曲艺形式,是福建省五大曲种之一。2006 年,南平南词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平南词形成于18 世纪后期,相比于其他曲种而言历史较短,它没有丰富的曲牌,也没有名家流派。肖向丽认为这就好比双刃剑,一方面使得这门艺术没有太多的禁锢,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更为开阔的创作思维;另一方面也使其面临着因根脉不够深厚而带来的底蕴浅薄的问题。

曲艺的形成和每一次发展都是融合众多表演技艺精华的结果,要使曲艺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必须使之以一种融合当今众多表演技艺的艺术形式出现。肖向丽说她不敢停下学习和思考,作为南平南词第八代传人,她还肩负着南平南词的传承。这些年她一直在致力于这项艺术的传播。从2007 年至今,她在南平艺术学校兼职教学,她教授的第九代南词传承人先后在省市级曲艺比赛中荣获佳绩。2009 年,肖向丽被南平市延平区聘为“南词进校园”艺术指导,她把心血倾注到这个新的天地,不仅为学生们介绍了南词的起源、发展、特点,还为他们示范表演,反复教导,激发了他们对南词艺术的兴趣。

她深知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家乡的传统艺术,切身感受南平南词的独特魅力,对南平南词的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由她指导编排的南词说唱《唱八闽》应邀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说唱娃与大师面对面的开班仪式;她辅导的少儿南词说唱《开窍》荣获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少儿大赛一等奖、优秀辅导老师奖,并被推荐参加第八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

近些年,市级南平南词传承人肖向丽和团队开展了许多传承南词的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她认为还远远不够,她有个想法:花点时间和南词人一起创作一批和孩子有关的作品,在每年开展“南词非遗进校园巡演”的时候,让孩子们以体验的方式参与演出,感受南词艺术,进而喜欢南词艺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南词说唱艺术承上启下“接力赛”中的佼佼者,肖向丽在南词艺术继承、创新和发扬光大之路上勇往直前,她坚信在一代又一代南词人的接续奋斗与不懈努力之下,南平南词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猜你喜欢

南平曲艺牡丹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南平检察院妇联共建合作机制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曲艺泉城》
《洛阳牡丹》
南平:妇联干部当好“五员”助力妇女脱贫增收
赏牡丹
原来它不是小偷
南国牡丹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绿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