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全程介入护理对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影响

2021-03-28陈汉拥

健康之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植入术研讨全程

陈汉拥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介入护理对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行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讨组,各46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讨组运用全程介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低于参照组的30.43%;研讨组护理满意度为86.96%,高于参照组的63.04%(P<0.05)。结论:全程介入护理对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护理效果较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全程介入护理;并发症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冠心病介入治疗也有长足进展,冠心病患者通常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介入治疗可促进患者闭塞动脉短时间内通畅,对心肌再灌注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挽救濒死心肌,有效减少、控制梗死范围,对患者心脏起到保护作用[1]。在治疗期间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2]。本研究分析全程介入护理对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行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讨组,各46例。研讨组年龄41~76岁,平均(53.43±8.18)岁;男27例,女19例;疾病分型:心绞痛32例、急性心梗死14例;病程7~21年,平均(13.29±4.51)年;根据冠状动脉狭窄发生部位:前降支15例、左主干病变20例、前降支联合后降支11例。参照组年龄40~77岁,平均(53.24±8.46)岁;男28例,女18例;疾病分型:心绞痛33例、急性心梗死13例;病程6~20年,平均(13.76±4.38)年;根据冠状动脉狭窄发生部位:前降支16例、左主干病变21例、前降支联合后降支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明确需接受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类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文号:20200823)。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为术前检查指导、疾病监测以及健康教育。研讨组接受全程介入护理干预。(1)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并积极进行各项准备,如介质材料、急救物资、设备仪器的检查等,对患者各项情况予以全面了解,预防心律失常、出血以及造影剂肾病等一系列不良症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2)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变化。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因前壁心肌梗死,极易在支架植入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加强心电图观察可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一旦發生异常情况即可进行有效处理。(3)术后将患者送往病房后,对患者各项指标变化仔细观察并形成记录,特别注意患者术后是否存在房室传导阻滞,并对其穿刺部位肢体温度、色泽、血肿等情况加以关注,可根据情况为患者实施持续吸氧。指导患者术后饮食应当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如有必要可实施静态补液,可为患者适当进行肢体按摩,有利于其血液循环。(4)并发症的防控,针对患者治疗期间极易发生穿刺部位出血、恶性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护理人员着重对其股动脉穿刺点的动脉搏动、渗血、血肿等情况加以关注,并执行24 h恶性心律失常监护工作。(5)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冠心病患者多起病急骤,且病情发展快,多数患者在发病期间伴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宣教时需充满爱心、耐心,避免训斥、语气过于强硬,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医护人员应当给予及时讲解与回复,防止患者不良情绪进一步加剧。医护人员应调整与改善患者情绪,一旦患者情绪出现较大波动时,应及时进行干预。

1.3 观察指标

(1)两组并发症(包括局部血肿、拔管综合征、血栓形成等)发生情况比较。(2)两组满意度比较,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包括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关爱、操作技巧等,满分100分,非常满意(85分以上)、比较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低于参照组的30.43%(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讨组护理满意度为86.96%,高于参照组的63.04%(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冠心病患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对患者健康生活造成较大影响[3]。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治疗冠心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闭塞动脉的再通,促进心肌再灌注,对于濒死心肌予以挽救,从而保护患者心脏功能[4]。但手术实施难度较高,患者在术后多伴有多种并发症,而合理、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5]。全程介入护理从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全面观察患者各项体征与临床表现,掌握病情发展进程的同时,与施术者良好配合,在并发症防控方面加强管理,明显提升患者疗效[6]。临床研究资料显示,术前与术中的护理措施对于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而言是提升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所在,在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临床症状,有助于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同时给予针对性处理,对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具有明显效果[7]。全程介入护理可保障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整个护理过程的连贯性,让患者得到连续性、无差错照顾,为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全程护理在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术中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有效配合手术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加强观察,尽可能避免、降低并发症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研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低于参照组的30.43%,研讨组护理满意度为86.96%,高于参照组的63.04%(P<0.05)。

综上所述,全程介入护理对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护理效果较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陆遥.全程介入护理对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7):154-155.

[2]禚波.介入专科护理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3.

[3]王秀平.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91):106-107.

[4]雷爱菊,赵志荣.优质护理对冠状动脉心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5):607-608.

[5]代朋朋.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中介入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6):6.

[6]周伟金.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措施研究[J].智慧健康,2020,6(21):60-61.

[7]张芳.介入护理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0):3796-3797.3373C1AC-A393-4A1D-BB6B-FF12EF441CD8

猜你喜欢

植入术研讨全程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