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脑开窍针结合自拟化痰祛瘀汤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21-03-28李阳

健康之家 2021年11期

李阳

摘要: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结合自拟化痰祛瘀汤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息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自拟化痰祛瘀汤治疗,实验组采取醒脑开窍针结合自拟化痰祛瘀汤治疗。比较两组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SIS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應用醒脑开窍针结合自拟化痰祛瘀汤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醒脑开窍针;自拟化痰祛瘀汤

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1~2]。常规脑梗死治疗方法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抗凝等,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患者治疗后仍然面临一定的后遗症风险,需要积极探索出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中医方案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3~4]。而针灸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医治疗手段,能够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和血气的作用,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本研究探讨醒脑开窍针结合自拟化痰祛瘀汤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息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8~78岁,平均(62.42±14.52)岁;高血压病22例,糖尿病18例。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9~76岁,平均(62.15±14.33)岁;高血压病24例,糖尿病1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目的知情同意;(2)首次发病;(3)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急性期;(4)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5)存在神经功能缺损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相关药物存在禁忌证者;(2)入院前1个月内有外科手术史者;(3)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疾病者;(4)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5)影像学检查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者;(6)入院前3个月内患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实施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拟化痰祛瘀汤治疗。药方组成:水蛭3 g、人参5 g,全蝎3 g、川芎6 g、红花5 g、天麻10 g、麦冬10 g、桃仁10 g、丹参10 g、地龙10 g、当归10 g、石菖蒲12 g、赤芍10 g、黄芪60 g、鸡血藤15 g。水煎成汤剂,l剂/d。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治疗,选择双侧内关、人中、患侧三阴交为主穴,副穴选择委中、尺泽、极泉等。对于合并吞咽障碍者,加刺完骨、翳风、双侧风池等穴位;合并手握固者,加刺合谷穴;合并眩晕者,加刺双侧天柱穴。患者保持仰卧位,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结合单手快速进针法进针,先刺双侧内关穴,进针0.5~1.0寸,通过捻转提插+泻法,留针1 min后刺人中穴,向鼻中隔方向斜剌0.3~0.5寸,通过雀啄法进针到流泪或眼球湿润,随后针刺患侧三阴交穴,针尖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进针l.0~1.5寸,通过提插补法改善患侧下肢抽动状态,3次为度。针体与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SDZII型电子针疗仪相连接,通过2/100 Hz频率的直流电和疏密波,根据患者耐受度通电20 min,随后以轻而缓的手法退针,每日2次,每周治疗5 d,治疗周期为4周。

1.3 观察指标

(1)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对两组参与度、思维、记忆、情绪、交流、移动能力、日常活动、手功能和力气等维度进行评分,合计59个项目,赋值1~5分,评分越高,则患者生活质量越好。(2)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两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共50个项目,赋值0~2分,评分越高,则患者运动功能越好。(3)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下降评分评定两组治疗效果,显效为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4分以上,有效为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2~4分,无效为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不足2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I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提出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石学敏认为脑梗死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致神无所依,肢无所用,而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起到滋补肝肾、疏通经络、醒脑开窍的作用[5]。

醒脑开窍针法选择患侧三阴交、双侧内关、人中为主穴,极泉、尺泽、委中等副穴,其中人中是手足阳明经与督脉的交会穴[6],能够醒脑开窍、通阳泄热、振奋阳气、醒脑开窍,同时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气滞血瘀症状;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舒经活络的作用;尺泽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合穴,可以起到活血行气的作用;极泉是少阴心经,能够发挥宽胸理气、通经活络的效果。化痰祛瘀汤中的石菖蒲和天麻能够醒神益智;人参、丹参、当归、地龙能够起到固本培元、活血行气的作用;黄芪和鸡血藤能够升阳气、补益肝肾。全方联合醒脑开窍针用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治疗,能够促进气血经络顺畅、开窍醒神。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SIS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结合自拟化痰祛瘀汤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刘萍.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UCH-L1和GFAP水平及其与病情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2):173-176.

[2]刘新宁.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let-7f表达与病情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21,27(8):52-54.

[3]陈好春,黄家林,林志斌.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效果[J].黑龙江医药,2021,34(2):313-314.

[4]陈超.天丹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随机、双盲、单模拟、多中心、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试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9):3275-3276.

[5]孙甜.脑梗死急性期后半身不遂的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J].健康之友,2021,1(5):206-207.

[6]邱晓静.化痰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风痰瘀阻证脑梗死急性期患者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21,17(1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