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阶梯训练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1-03-28刘晶
刘晶
摘要:目的:分析步行阶梯训练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吉林省集安市医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步行阶梯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神经传导速度、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曲线异常率、全足压力变化曲线异常率、全足平衡线曲线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步行阶梯训练能够提高干预效果,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能力。
关键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步行阶梯训练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灼热感以及麻木、刺痛等[1],临床多采取甲钴胺+硫辛酸治疗,可促进卵磷脂的合成与神经元髓鞘的形成,修复神经组织。但由于患者自身感觉与运动神经受损,下肢肌肉萎缩,平衡功能失调,仅单纯采取药物治疗,难以显著改善患者下肢肌肉功能。步行阶梯训练利用台阶对患者下肢进行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本研究分析了步行阶梯训练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吉林省集安市医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5~78岁,平均(51.27±1.41)岁;病程1~9个月,平均(3.21±1.04)个月。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2~83岁,平均(52.33±1.26)岁;病程0.5~8个月,平均(3.15±1.27)个月。两组临床资料均衡可比,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符合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者;(2)运动耐受者;(3)临床资料齐全者。
1.3 排除标准
(1)存在肝肾功能障碍疾病;(2)无法独立行走;(3)合并影响下肢肌力疾病;(3)存在精神意识障碍,无法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4)中途退出研究。
1.4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降糖药物治疗,控制和监测血糖水平。同时给予甲钴胺注射液+硫辛酸治疗:静脉滴注甲钴胺1 mg与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硫辛酸600 mg与生理盐水250 ml。期间给予常规饮食干预、运动指导、皮肤及足部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步行阶梯训练。(1)起坐训练。指导患者在不同阶梯上进行站立、蹲起练习,训练时间在2 min左右。协助患者进行平衡训练,改善患者的坐姿;指导患者在座位上进行重心改变,拿取不同方向的物品。一段时间后,指导患者进行负重练习,并进行左右交替练习,使患者可以在外界的推动下,保持自身动态平衡。(2)弓步压腿训练。指导患者一侧下肢在平地,另一侧下肢选择30 cm台阶,下肢呈弓步状态,双下肢进行交替锻炼,训练时间2 min。(3)上下台阶与上下斜坡行走训练。依次抽出抽屉式阶梯,指导患者从水平地面上台阶,在到达顶点之后,缓慢下坡。随后从水平地面上斜坡,在到达顶点之后逐步进行下台阶,重复进行锻炼,训练时间在20 min左右。每日进行2次锻炼。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
1.5 观察指标
(1)干预效果。显效:患者症状显著改善,运动能力显著恢复;有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运动功能有所恢复;无效:症状及运动能力无变化或加重。(2)神经功能。利用神经电检诊仪检测患者干预前后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3)运动功能。利用足底压力步态测试仪检测患者干预前后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全足压力变化、全足平衡性曲线。若曲线压力偏离中心曲线异常,表明患者运动能力较差。记录两组患者曲线异常率。
1.6 統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曲线异常率、全足压力变化曲线异常率、全足平衡线曲线异常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曲线异常率、全足压力变化曲线异常率、全足平衡线曲线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周围神经病变与长期高血糖以及微血管病变有关。近些年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显著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是现阶段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方案,但是由于该疾病病因复杂,且部分患者存在下肢肌肉萎缩问题,肌力下降显著,步态存在异常变化,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欠佳,需结合合理的运动训练,提高临床效果。
步行阶梯训练将下肢负重、平衡锻炼以及控制能力等行走功能进行有机统一,协助患者利用阶梯进行起坐、上下阶梯、弓步压腿以及上下斜坡等下肢运动。其中起坐训练可以不断变化重心,改善患者的支撑面积;弓步压腿可以使患者双足保持在高低不稳定平面,将患者重心由原本的前方转为后方,从而保障患者躯体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刺激患者的本体感受;在利用上下台阶进行运动时,患者上下肢肌肉以及腰背部呈现有节奏的收缩,双腿弯曲-伸直不断交替,可锻炼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使下肢肌力处于连贯传递状态,提高关节的稳定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曲线异常率、全足压力变化曲线异常率、全足平衡线曲线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步行阶梯训练能够提高干预效果,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能力。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步行阶梯训练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吴苏豫,李江雁,赵建林,等.有氧间歇训练结合利拉鲁肽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沉积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3):48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