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牛肥胖综合征的发生与防控应策

2021-03-27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病牛脂肪肝母牛

张 波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徐溜镇农村工作局,江苏淮阴 223300)

母牛肥胖综合征又称牛妊娠毒血症或牛脂肪肝病,是一种由于能量代谢障碍所致的母牛妊娠期过度肥胖。母牛肥胖综合征虽为散在形式发病,但发生几率大,死亡率高,严重威胁肉牛和奶牛健康及养殖者的经营成效。分析母牛肥胖综合征的致病原因,流行特点、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表现,探求行之有效的防控应策,可降低母牛肥胖综合征发生几率,降低母牛肥胖综合征的危害,减轻母牛肥胖综合征对肉用母牛和奶牛的健康威胁及养殖者经济损失。

1 致病原因

1.1 饲养管理因素。

泌乳后期或干乳期饲喂高能量饲料,如谷物或青贮玉米过多;或分娩前停乳时间过早;或干乳期时间过长;或干乳期、妊娠后期未及时与泌乳期牛分群饲养,仍给予泌乳期饲料;或妊娠前期饲料供应过多等,以致能量摄入过多,造成妊娠后期母牛过度肥胖,在分娩、产犊、泌乳、气候突变及更换劣质饲料等应激条件下诱发母牛肥胖综合征。因此,干乳期母牛日粮中精料喂量过大、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过高、母牛实际进食量超过营养需要量,是导致母牛肥胖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

1.2 品种遗传因素

母牛肥胖综合征的发生与牛品种有关,中国黑白花奶牛发病率为45%~50%,约40%呈中度或重度脂肪肝;乳牛分娩后产奶高峰期发病,发病率高达25%,死亡率高达80%。

1.3 疾病继发因素

母牛创伤性网胃炎、真胃变位、骨软病、生产瘫痪及某些慢性传染病等影响食欲的疾病,可继发脂肪肝。

2 流行特点

2.1 发病时间在分娩前后

分娩前肉用肥胖母牛或分娩后的乳用肥胖母牛多发母牛肥胖综合征,病牛单个出现或散发。偶见一段时间内,产后母牛相继发病的现象,肉牛发病常见于妊娠后期。奶牛肝脂肪浸润常发于高产奶牛分娩前后几周,发病多在分娩后开始,其中产后1 ~7 d 约占80,7 d 后发病约占20%。

2.2 青年、低胎次牛呈多发

各胎都有发生,其中1 ~6 胎占70%~80%,6 ~10 胎占20%~30%,即青年母牛、胎次低的母牛发病较多。母牛肥胖综合征发生与月份无明显关系,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

2.3 母牛产奶越高发病越多

统计分析显示,产奶量5000 kg 以下牛大多不发病;产奶量5000 ~6000 kg 牛发病率占25%左右;产奶量6000 ~7000 kg 牛发病率占30%左右;产奶7000 kg 以上牛发病率占45%左右,即产奶量越高,母牛肥胖综合征发生越多。

2.4 精料喂量越高发病越多

喂养过程中,有的养殖户将干乳期的奶牛同泌乳期奶牛一样的条件来管理和饲养,仍喂给泌乳期日粮,或干乳期时间过长,精料过多,日粮中能量、蛋白质过高,超过实际需求量,导致剩余能量蓄积体内,造成发病。

3 发病机制

3.1 能量供需失衡

肉用母牛在分娩前,或怀双胎母牛,或胎儿过大,或高产奶牛在产后4 ~7 周时对能量需要量大,若母牛体脂沉积过多,在分娩、泌乳、气候突变等应激反应下,又发生饲料突然短缺或采食量锐减,能量摄人不足,会大量动员体脂,脂肪分解使游离脂肪酸向肝、肾等器官转移,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或脂防沉着,肝功能障碍,肝糖原和脂蛋白合成减少,致使体脂分解加剧,又加速肝内脂肪的合成与沉积,导致酮血症和低血糖。在后期因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受阻,呈现高血糖症。妊娠期过度肥胖、分娩前后体脂消耗太多和肝细胞脂肪变性是构成母牛肥胖综合征的主要因素。

3.2 肝细胞受损伤

有毒羽扇豆、四氯化碳、四环素等会损伤肝细胞,蛋氨酸和丝氨酸缺乏造成脂蛋白的合成减少,胆碱缺乏影响磷脂合成和脂肪运输。

3.3 肝内脂肪酸酯化

母牛产前雌激素的升高可增强肝内脂肪酸酯化,肝组织运出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有限,使得反刍动物发生脂肪肝的几率增加。这些影响脂肪酸氧化或脂蛋白合成的因素,加速脂肪在肝内蓄积,诱发脂肪肝的生成。

4 症状表现

4.1 重度脂肪肝

急性重度脂肪肝病牛表现为异常肥胖,产后几天内食欲废绝,产奶量下降,倒地不起,呈现严重的酮病症状,常规治疗无反应。某些病牛有神经症状,长时间凝视,头高抬,头颈部肌肉震颤,未死亡牛群休情期延长,不孕或少孕。整个病程体温、脉搏和呼吸正常,末期昏迷,心搏增速,多数病牛死亡。临产前肥胖肉母牛多表现兴奋不安,具有攻击性,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易跌倒,倒地后起立困难,粪便少而干,心动过速,产前2 个月发病牛,拒食,精神萎靡不振,躺卧,呈胸卧姿势,呼吸加快,鼻孔开张,鼻镜龟裂,鼻腔分泌物增多,有清水样鼻液,后期排出腐臭的黄色稀粪,昏迷,安静死去。重度脂肪肝病牛死亡率高,病程10 ~14 d。

4.2 中度脂肪肝

临床表现轻于重度脂肪肝病牛,如果能继续进食少量的干草,多数病牛在几天内可恢复。恢复后奶牛具有较低的繁殖性能,如发情延迟、受胎率降低、产犊和受胎间隔延长等。

5 诊断与鉴别诊断

5.1 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

异常肥胖,肉牛于产前、奶牛于产后突然拒食、躺卧等特点,可初步诊断。通过生化或组织学方法测定肝脂肪含量。奶牛肥胖综合征必须与产后发生的真胃左方变位、胎衣不下、子宫炎、酮病、生产瘫痪、倒地不起综合征等疾病相鉴别。肉牛肥胖综合症应与真胃阻塞、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和慢性腹膜炎相鉴别。

5.2 肝活组织采样分析

肝活组织采样用于确定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和三酰甘油浓度,是准确评估肝脂肪浸润程度最可靠依据。肝活组织采样有两种方法:第一,牛肝脂含量与其相对密度相关,针刺活检样品浸入水及1.025 和1.055 相对密度的硫酸铜溶液,用于评估脂类含量的检测。肝样品漂浮在1.000、1.025和1.055 三个相对密度的溶液,25%<肝脂肪含量<34%;仅漂浮在1.055 相对密度的溶液,13%<肝脂肪含量<25%;沉于三个相对密度的溶液,肝脂肪含量<13%。肝脂肪含量大于34%的母牛严重患病,具有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肝脂肪含量在25%~34%的母牛中度患病,有一些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肝脂肪含量在13%~25%母牛轻度患病,多数无任何表现;肝脂肪含量低于13%,则无临床诊断意义。第二,根据产后1 周组织学检测肝脂肪含量,牛脂肪肝被分为三类,肝脂肪含量少于20%(少于50 mg/g 肝湿重)为轻度脂肪肝,肝脂肪含量在20%~40%(50 ~100 mg/g 肝湿重)为中度脂肪肝,肝脂肪含量大于40%(超过100 mg/g 肝湿重)为重度脂肪肝。

5.3 与脂肪肝综合征进行鉴别诊断

脂肪肝综合征与母牛肥胖综合征临床表现既有相同之处,更有诸多不同之处。脂肪肝综合征和母牛肥胖综合征发病后均会迅速掉膘。不同之处在于,脂肪肝综合征较常见,母牛肥胖综合征临床较少见;脂肪肝综合征主要发生在奶牛,母牛肥胖综合征主要发生在肉牛和奶牛;脂肪肝综合征母牛妊娠后期体膘高于3 成的牛,而母牛肥胖综合征妊娠后期体膘高于4 成牛;脂肪肝综合征通常发生在产后,而母牛肥胖综合征产前、产后均可发生;脂肪肝综合征患病牛临床症状不明显,而母牛肥胖综合征患牛临床症状明显;脂肪肝综合征病牛产后食欲增加,而母牛肥胖综合征病牛食欲减少;脂肪肝综合征牛不需治疗,患牛自愈,而母牛肥胖综合征患牛必须精心治疗;脂肪肝综合征患牛死亡率低,而母牛肥胖综合征死亡率高。

6 防控应策

6.1 主动预防

6.1.1 分群分类饲养,定期监测预警

保持奶牛妊娠期良好身体状况,防止干乳期过度肥胖。根据干奶牛体型和膘情,合理分类饲养,建议对妊娠后期母牛分群饲养。经常或定期监测血糖、血酮和血液挥发性脂肪酸水平,作为预防本病重要参考。

6.1.2 防治产后疾病,补充能量摄入

奶牛产后常发疾病如真胃左方变位、子宫内膜炎、生产瘫痪、酮病等,必须及时给予治疗。高产奶牛应给予高的能量摄人,尤其临近产犊的肥胖母牛,尽力维持这些母牛的食欲。产前10 d,每天口服1000 ml 丙二醇,促进糖异生作用,防止体脂过多分解。肥胖母牛可于产前20 d 在饲料中添加胆碱50 g/d,直至分娩;也可于产前3 ~5 d,静脉注射25%葡萄糖溶液1700 ~2000 ml,直至产犊。

6.1.3 奶牛实施评分,减轻危害程度

在产犊、产后21 ~40 d 和90 ~110 d 给奶牛实施评分,将奶牛身体状况评分作为群体健康计划的一部分贯穿整个生产周期,用于监测群体营养状况,有效降低奶牛脂防肝的发生率和严重性。

6.2 治疗

6.2.1 替代疗法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应按奶牛酮病治疗,用50%葡萄糖溶液400 ml 静脉注射,配合注射钙制剂,2 次/ d,连用数天。

6.2.2 激素疗法

糖皮质激素0.5 g/d 肌肉或静脉注射,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0 g/d 皮下注射,配合注射葡萄糖、维生素B12和钴盐,刺激体内葡萄糖生成,后期体况好转后注射丙酸睾丸酮,以促进同化作用。以合成激素十一烯酸去氢睾酮300 mg 或醋酸去甲雄三烯醇酮和重组牛生长激素640 mg,皮下注射。

6.2.3 灌服疗法

灌服健康牛瘤胃液5000 ~10000 ml 或喂给健康牛反刍食团;或喂以可口的高能饲料如玉米压片,特别是掺有丙二醇或甘油者;或按每头牛250 ml/d丙二醇或甘油,用水稀释后灌服,促进糖异生。后期用胰岛素200 ~300 U 皮下注射,2 次/d,促进糖向外周组织转移。多喂食优质干草,给予含钻盐砖;每4 小时1 次,25 g/次口服或皮下注射氯化胆碱;注射多种维生素,口服硒和维生素E如制剂等。

7 结语

母牛肥胖综合征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母牛妊娠期过度肥胖,干乳期母牛日粮精料喂量过大、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过高、母牛实际进食量超过营养需要量等饲养管理因素是导致母牛肥胖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对病发母牛也应积极治疗,但对完全厌食3 d 或更久的重度脂防肝母牛,治疗少有成效,常以死亡告终。对母牛肥胖综合征的防控应贯彻“分群分类饲养,定期监测预警、防治产后疾病,补充能量摄入、奶牛实施评分,减轻危害程度”等预防措施,应多措并举,积极治疗,以最大程度控减母牛肥胖综合征对肉用母牛、奶牛的健康损害和养殖者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病牛脂肪肝母牛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母牛的分娩与接产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