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药物防治现状及防控措施探讨
2021-03-27田爱君
田爱君
(天水市动物卫生技术工作站,甘肃 天水 741020)
鸡球虫病是一种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鸡肠道疾病,也是危害极为严重的全球性寄生虫病,对养禽业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威胁[1]。病情较轻的鸡生长发育不良,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养周期延长,病情严重的鸡会直接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1 病原学概述
鸡球虫病的致病原为艾美耳属球虫[2],其发育要经过3个阶段。第一阶段:存在鸡粪中的球虫卵囊在鸡粪排出体外时跟着排出;第二阶段:适宜的温湿度等外界环境以及适合的载体,使孢子不断生殖;第三阶段:病原虫通过中间传播媒介进行远距离散播或孢子被健康鸡食用后再发育而感染。病原虫在鸡肠道的不同位置寄居,消化道上皮黏膜因寄居而发生感染,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鸡群就会大量死亡。
2 药物防治鸡球虫病现状
近年来,防控鸡球虫病日益受到重视,我国科研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和经验。一是利用抗生素类药物、益生菌、化学药物对鸡球虫病进行有效防治。二是发现中草药存在有效的抗球虫成分,将中药联合敏感剂制成多元复方制剂,将抗球虫的良好效果发挥出来。三是研发出了对症的艾美耳球虫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在不同程度上保护了鸡群。虽然抗球虫药的发现和应用,对于控制鸡球虫病的爆发和流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缺点,如球虫极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抗球虫药容易残留于禽肉或蛋品中、养鸡费用上涨等[3]。
3 防控鸡球虫病的措施
3.1 培育健康鸡群
通过总结经验发现,防控鸡球虫病的重点并不是高效的防治药物,而是在雏鸡群、种鸡引进规模鸡场时须加强检疫,建立优质的健康鸡群,在源头上对传染源进行控制,饲养高质量的雏鸡是培育健康鸡群的关键。进鸡前要了解种鸡场种鸡的繁殖史,选择优质的、抗逆性强的商品配套系,健康无病的、体格匀称的合格雏鸡。育雏期要求温度适宜、湿度合适、光照合理、通风换气良好。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的育雏季节调节温度与湿度,及时合理地改变育雏环境与条件。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并立即加以改进或进行有效治疗。
3.2 加强养殖环境管理
在鸡养殖期间,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随时都会威胁鸡群安全,只有将消毒灭源、治理综合环境卫生等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减少病原体的存在,确保鸡群最少或零发病。笔者发现,健康鸡群后期主要是因为养殖环境恶化而感染球虫病;雏鸡体重0.5~0.75 kg、30~40日龄是球虫病高度易感群。因此,使用网或笼养模式可使高度易感雏鸡群接触污染物、地面机会减少。此外,鸡舍门口应设消毒池,并要注意及时更换消毒药液,饲养人员进场必须进行消毒,进鸡舍必须更换干净的工作服。
3.3 合理用药
目前常用的抗球虫药有10余种,如磺胺类、呋喃唑酮、二硝苯酰胺、氯苯胍、氨丙啉、氯羟吡啶、莫能霉素、盐霉素、海南霉素等,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连续给药,肉用鸡在宰前3~5 d停药,蛋用鸡在服药16周后停药,其肉、蛋才可供人食用。为了延长抗球虫药的耐药性,可在鸡的各段生长时期用不同的抗球虫药,但应避免两种同一化学类药物轮换使用,以免出现交叉耐药性。
3.4 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实践发现,鸡球虫病在新建鸡舍中发病率较小。因此,第一批鸡适合出栏时应采取全进全出的方式,全出后及时清扫鸡舍及附近环境,并用高效消毒剂进行消毒,最好休养3个月以上再饲养。
3.5 计划免疫
鸡球虫疫苗可分为活苗和死苗,这2种疫苗必须在鸡只体内至少完成3个以上的生活周期,才能够起到保护作用。球虫种类具有多样性,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抗原构成和免疫原性都存在差异,不同的球虫免疫原性不同,因此必须针对球虫的种类进行计划免疫。
4 小结
鸡球虫是一种全球性分布的寄生虫,普遍存在于养鸡的地方。球虫对鸡群可造成严重危害,如阻碍鸡的生长发育、导致鸡大批发病和死亡、降低饲料报酬等,只有加强对鸡球虫病的防控,才能降低鸡群死亡率,为养鸡业的发展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