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症谱系障碍婴幼儿家庭实施早期干预专家共识

2021-03-27邹小兵柯晓燕张崇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危儿共识婴幼儿

徐 秀 邹小兵 柯晓燕 童 连 张崇凡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狭隘兴趣及感觉异常的一组神经发育性疾患,可累及儿童的情绪、认知及整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研究及临床实践均已证实,利用发育早期神经可塑性窗口开展科学的、适宜强度的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神经发育偏离,促进社交技能发展,减少有危害的重复刻板行为。为了改善ASD幼儿不良预后,减少ASD干预治疗中的误区,明确家庭在干预中的作用,提高干预质量,特制定“孤独症谱系障碍婴幼儿家庭实施早期干预方法选择、培训和评估专家共识”(简称共识)。

1 定义

ASD婴幼儿家庭实施早期干预是指以家庭成员为实施主体,专业人员和家长组成的团队一起实施的疗育合一的干预模式。让ASD婴幼儿在日常生活的自然场景下,以其兴趣和动机为主导,引导核心技能的发展,不仅学习和练习相应技能,更掌握技能的功用和实用性,从而有望真正实现逐渐回归到正常发育轨道的目标。

2 适用人群

推荐在0~3岁ASD婴幼儿和ASD高危儿中实施家庭早期干预。

3 诊断

3.1 ASD 经临床问诊及行为观察,结合或不结合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 (ADOS) 、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 (ADI-R),符合《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第5版》(DSM-5)或WHO疾病诊断分类手册(ICD-11)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

3.2 ASD高危 指婴幼儿带养人或婴幼儿定期体检中发现预警表现,经专科医生进行专业化评估后,尚不完全符合本文3.1诊断标准。

4 家庭实施早期干预应具备的条件

推荐同时具备以下3项干预条件:①在0~3岁ASD婴幼儿或ASD高危儿的家庭及日常生活的自然场景下实施的干预;②家庭中至少有1名家庭成员可实施干预;③家庭成员为干预实施主体,专业人员(要求见本文12.1)担任培训、督导和评估,形成长期合作、共同实施的疗育结合的干预模式。

5 家庭成员主要实施者

推荐首选是父亲和母亲共同参与;其次是母亲或父亲之一作为主要实施者;再次,可考虑父母之外有亲属关系的长期照料者;特殊情况下也可考虑非血缘关系的照料者(如保姆等)。

6 家庭成员主要实施者要求

建议主要但不局限于:①应当具有积极学习技术并应用于家庭干预的迫切期望;②能作为家庭干预的主要实施者,并带领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组建家庭干预团队;③主要实施者身心健康,并需要关照到自身压力状态和心理状态,有需求时能主动寻求心理支持和咨询。

7 家庭实施早期干预的基本原则

推荐基于自然环境的干预策略。

推荐说明 是指在自然环境(如家庭、社区、游乐场所)中实施的,由婴幼儿与实施治疗者共同参与,通过运用各种行为策略,利用日常生活中自然发生的事件,教授适合该婴幼儿发育进程的必备技能。包含3个基本面:①干预目标自然,将目标融入日常活动及常规中,通过多人多场景练习,使技能在每天的生活中被运用;②干预环境自然,干预在积极有趣的游戏活动或家庭日常生活中开展;③教学策略自然,尊重婴幼儿偏好和个体多样性,使用自然的促进技能发展策略(乘势而为,自然衔接;根据发育规律,在已有技能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行为教学策略来进行能力的提升),将促进技能发展策略自然渗透到日常生活或积极有趣的游戏活动中。

推荐基于发展框架的干预策略。

推荐说明 ASD婴幼儿,首先是儿童,所有儿童的发育都遵循儿童发育的基本规律,因此,在干预治疗ASD婴幼儿因病所致各项技能缺陷时,须遵循发育规律,尤其是社交技能发展中,遵循儿童社交技能发展基本规律,婴幼儿先学会眼神注视和交流、姿势动作、共同注意等非言语沟通技能,然后再向言语沟通发展。

推荐基于早期、密集型的干预策略。

推荐说明 婴幼儿在诊断ASD或出现ASD高危症状后,即尽早开始系统性干预训练,每周20~40 h,持续1~4年。

推荐基于行为原则的干预策略。

推荐说明 行为原则是指家庭实施早期干预应当运用学习理论的行为主义原理来系统性管理和发展行为,专注于行为与环境中可观察分析的关系,包括前事刺激(前因)、行为和后果。既往高质量证据显示,有效的ASD干预模式均以行为原则为重要理论基础。

8 家庭实施早期干预理念的再认识

核心理念之一:ASD儿童的社会交往和沟通技能不是因为疾病使已有的功能丢失,而是这个技能几乎没有完整地出现过。

推荐说明 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影响大脑功能的正常发育,尤其在影响社会交往和沟通技能领域的脑区出现了明显的发育障碍,从而阻碍了ASD儿童社会交往和沟通技能的发育,即发育正常儿童在自然养育环境中发展出来的技能。即ASD儿童的社会交往和沟通技能不是因为疾病将已有的功能丧失,而是这个技能几乎没有完整地出现过,属于发育问题。ASD儿童本身并不理解社交沟通的意义,早期干预应当强调在自然场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中,教会他们理解语言、非语言沟通技能在真实生活中的功能及意义,通过自然生活环境中人与人互动行为和事情的发生发展,自然地理解行为技能所隐含的社交功用。

核心理念之二:早期家庭干预是将更偏爱物理世界的ASD儿童拉回到自然的社交中心,家庭是干预的最佳环境。

推荐说明 ASD儿童的核心缺陷是社交和沟通技能发展障碍,是一组神经发育性疾患,也就是说,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其行为表现演变成被临床医生能诊断的疾病,需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中不良生活环境会对疾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ASD疾病本身导致儿童的社交环境偏好、兴趣广度受损,使得这些儿童出生后就更偏爱物理世界,一人独处,极少有兴趣关注人类社交互动世界,从而阻碍了作为人类生存中非常重要的社会交往和沟通技能的发育和习得。

在婴幼儿阶段,父母及家庭成员是大部分孩子最主要的社交互动对象,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家庭生活中有非常多沟通的自然场景。父母及家庭成员要主动地把社交互动与孩子连接,一起建立对事物的共同兴趣,把ASD儿童逐渐拉回到儿童正常都应该享受的自然社交中心和家庭社交中心。研究已发现,早期积极的日常生活环境下的干预可以逆转ASD高危儿的发育偏离,改善ASD儿童预后。

核心理念之三:ASD早期干预模式首先要建立和维系与家庭成员(父母、学龄期兄长和姐姐、祖辈、亲戚)的亲子互动关系

推荐说明 ASD儿童在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同样遵循着儿童的基本发育规律。在儿童生长发育进程中,开始建立人际关系,首先建立的是和家庭成员的社交关系,包括父母、同胞、祖辈、亲戚,其次是社区的邻里和小朋友们,再次是幼儿园和学校中的老师和同学。因此针对ASD婴幼儿的早期干预模式中,首推家庭早期干预,父母是早期干预团队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核心理念之四:应用于家庭实施早期干预的技术需选择符合儿童行为发展规律的、在自然场景下能实施的早期干预模式。

推荐说明 家庭早期干预不能采用机械、被动的干预模式。儿童生长发育进程中,其各项能力的获得均有基本的发育规律和发展轨迹。研究发现,正常儿童的沟通技能发育遵循从非语言沟通、共同注意到语言沟通的发展规律;社会交往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是从亲子依恋、亲子关系到同伴关系的递进。从干预环境选择角度,无论从儿童成长本身,还是疾病特点,都需要让ASD儿童回归到儿童成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通过自然场景下创造的大量学习机会来获得社交和沟通技能及其他相关的认知和能力,使其回归到正常社会活动圈中,才有望发展出相应的社交和沟通技能及其相关技能。

ASD的干预已经从传统的在小房间里一对一的形式,发展到了在各种日常环境和游戏活动中自然实行的形式。进入21世纪,一系列以儿童发育规律为主导、在自然场景下开展的早期干预模式取得了令人信服的依据。越来越多的来自ASD早期干预的研究显示,早期有效的高强度行为干预治疗,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ASD症状,显著提升ASD儿童的认知、语言和适应能力,甚至在一些ASD婴幼儿中,其病情所致的发育落后是可能被逆转的,在学龄前赶上发育轨迹。

作为专业医务人员,不仅需要熟知儿童各项技能的正常发育规律和轨迹,熟知影响各项技能发育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掌握核心的实际操作干预技术;更需要走出诊室,走进家庭,关注儿童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活动爱好,制定个体化的家庭疗育方案,并通过课程模式传授指导家长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在育儿实践中督导家长技能的掌握和灵活应用,知行合一,丰富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学习机会。

核心理念之五:认识、理解和尊重ASD儿童的行为多样性和ASD文化,开展基于自然发展行为干预。

推荐说明 随着对ASD认知的深入,尤其是ASD人士倡导的国际神经多样性运动的兴起,在ASD干预中越来越强调应该整合ASD行为多样性和ASD文化为自然发展行为干预。ASD是以社会交往和社交沟通缺陷为核心特征,导致有一些所谓的“异常”和刻板行为,例如目光对视不足、兴奋时挥动双手、捂耳、自言自语、排列汽车、反复翻书看书等,可能存在自我调适作用和其他合理的原因。ASD人士也有自身的优势和长处,甚至与ASD幼儿独特天赋和能力发展有关,在干预过程中需要加以发觉、认识、利用和转化。

不推荐排毒疗法、干细胞移植、粪肠菌移植、特殊神经保护疗法、针灸用于0~3岁ASD婴幼儿和ASD高危儿的治疗。

推荐说明 生物疗法、针灸在ASD治疗中缺乏令全球信服的证据;干细胞移植、粪肠菌移植、特殊神经保护治疗目前研究结果远达不到可以在临床应用的程度。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①0~3岁ASD婴幼儿和ASD高危儿是儿童早期干预治疗的重要窗口期,应当将时间、精力用在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上;②有效性未知的、甚至未经干预风险评估的治疗措施不应当被倡导,这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是伦理问题。

9 家庭实施早期干预家长培训核心要点

推荐将正确认识ASD作为培训核心要点。

推荐说明 ①明确ASD核心症状是社交障碍及狭隘兴趣、刻板行为,认知障碍是ASD的共患和继发改变,改善核心症状是首要目标,同时需要关注和评估认知发展;②ASD的病因主要是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强调避免不必要的自责和他责;③ASD儿童个体差异极大,症状及预后差异都很大,设置适宜目标才能正确看待疗效,避免责怪儿童和家人;④识别ASD的科学治疗方法:目前在ASD治疗中基于儿童发展框架的、在自然情景下实施的早期行为干预是广泛被接受的有效治疗方法。

推荐基于自然环境的构建,以增加社交动机,作为培训核心要点。

推荐说明 ①自然环境下的环境构建,创造社交动机和社交机会,比如将玩具、小食品等收纳在孩子看得到但拿不到的地方。②减少环境刺激,玩具散乱会导致婴幼儿刺激过度,应保持环境规整有序。

推荐将实施主体建立与ASD婴幼儿和ASD高危儿的信任作为培训核心要点。

推荐说明 ①理解孩子的感受、想法:多观察孩子的行为,理解孩子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对什么游戏活动感兴趣;②及时回应、提供帮助:在理解ASD婴幼儿想法的基础上,对其表达的合适沟通行为及时回应,并提供恰当的帮助使其学习更高一级的沟通技能;③不强迫ASD婴幼儿做使其感到极度不安的活动:比如夺走孩子喜欢的玩具、过度贴近社交回避的孩子等。

推荐将建立ASD婴幼儿和ASD高危儿日常生活常规作为培训核心要点。

推荐说明 ①建立日常生活秩序,如吃饭常规、睡前准备常规等,建立适宜于儿童年龄的生活常规,避免过多不可预期的生活内容而致ASD儿童行为和情绪失控;②建立活动步骤,包括活动开始、基本活动内容、扩展活动内容、活动结束四步框架。

推荐将抓住ASD婴幼儿和ASD高危儿注意力时实施干预作为培训核心要点。

推荐说明 ①和ASD婴幼儿面对面:指在日常活动或游戏活动中,始终注意保持与其面对面(强调从ASD婴幼儿的视野中最容易看到成人的脸),随时调整社交互动位置达到面对面目标。比如ASD婴幼儿站在地上活动时,家长应该蹲下,和孩子面对面;读书活动时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而不是将其抱在家长怀里,背靠着家长的方式。②排除环境干扰:活动中仅留下活动相关的物品,将其他玩具、依恋物等收纳在看不到的地方;干预训练时应关闭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初期训练时建议一对一开展活动,即每次活动中仅一个家长和ASD婴幼儿互动,随着社交能力提高可增加互动时的参与人数。③跟随ASD婴幼儿的兴趣和引导:抓住注意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入到其感兴趣的活动中去,而不是让其来参与成人设计好的活动。家长可以首先对ASD婴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表现出兴趣,用语言描述其正在做的活动,及时提供帮助,然后拿一个一样的玩具去模仿,参与到活动中去,最终让ASD婴幼儿关注到成人,开始两个人的互动互学式游戏。

推荐对ASD婴幼儿和ASD高危儿模仿能力教学作为培训核心要点。

推荐说明 包括声音模仿、操作物品的动作模仿、肢体动作/面部动作模仿。模仿能力教学需强调家长先去模仿孩子,模仿他们的发声、模仿他们现有的操作动作,获得他们的关注后教授新的有意义的语言、物品操作技能、或肢体/面部动作等,鼓励、辅助孩子模仿,通过自然奖励强化孩子的模仿行为。比如在敲木棍入洞的游戏中,孩子会拿锤子敲木棍并且非常喜欢敲,成年人可以拿另一把锤子模仿。当木棍全部被敲落后,成人示范将木棍拨出来,再插回孔洞中,鼓励并辅助孩子一起将木棍拨出来并插回孔洞,插好以后孩子又可以很开心地玩敲木棍。

推荐对ASD婴幼儿和ASD高危儿以非语言沟通教学策略进行干预作为培训核心要点。

推荐说明 ①减少过度帮助,创造沟通机会:当注意到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立即上前解决问题,而是积极地等待孩子出现沟通行为。②多示范:将非语言沟通技术示范给孩子看,比如伸手要物品、用手指物品等,恰当使用辅助技术,使孩子也能做出恰当的沟通行为。③应景式旁白技术:使用孩子能力相匹配的语言,对正在做的动作和关注的物品进行描述,比如“开开”,“饼饼”等。

推荐对ASD婴幼儿和ASD高危儿言语沟通遵循“加一原则”作为培训核心要点。

推荐说明 促进语言沟通需要遵循“加一原则”,根据孩子现有语言能力,循序渐进加一个语言成分。例如仅有单词能力的孩子,想要吃饼干的时候会主动说:“饼饼”,家长需要回应为:“吃饼饼”,在单词的基础上补充为词组,待孩子会说“吃饼饼”,则家长说“宝宝吃饼饼;或我吃饼饼”,从而演变成简单句子。

推荐对ASD婴幼儿和ASD高危儿以感觉社交常规游戏干预作为培训核心要点。

推荐说明 感觉社交常规游戏指通过刺激儿童的感觉器官,让孩子体验愉悦的感知觉刺激来开展孩子喜欢的游戏活动,建立起游戏常规,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自发使用沟通技能,并促进社交沟通技能发展。感觉社交常规游戏的关键如下。①快乐原则:通过游戏产生愉悦的感知觉刺激,让孩子感到快乐,喜欢和家长一起玩;②创造沟通机会:明确游戏中的重头戏(最能体验愉悦的感知觉刺激部分),恰当地在重头戏前停顿,激发孩子的主动参与动机;③等待的技巧:等待孩子出现沟通行为,并随着等待时间的延长、辅助技术的运用教会孩子更高一级的沟通行为。之后,快乐的游戏又可以再开始,起到自然强化孩子的沟通行为的作用。

推荐对ASD婴幼儿和ASD高危儿以游戏技能教学进行干预作为培训核心要点。

推荐说明 游戏技能的教学是上述各项核心要点的集合,是建立在灵活应用环境管理、常规建立等技术的基础上。需要教授家长:①正确认识孩子的游戏技能;②构建适宜于孩子游戏技能的游戏主题;③家长需要参与到游戏中和孩子一起玩耍。从而提升孩子的游戏技巧,发展其组织能力、想象能力和逻辑能力。

推荐对ASD婴幼儿和ASD高危儿的问题行为(不合适行为)处理作为培训核心要点。

推荐说明 问题行为是指会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到自身或他人正常学习和生活的行为,比如打人、自伤、扔东西等。问题行为常困扰着家长,若不恰当处理,严重影响干预训练的开展。家庭实施早期干预需要家长不仅认识什么是问题行为/不合适行为,同时掌握基本应对策略。处理问题行为的核心要点如下,①行为功能分析:分析问题行为出现的前因以及结果,帮助家长正确选择应对措施;②常用的应对措施:包括忽略、奖励良好/合适行为、温和的惩罚(包括时间隔离、责备与不赞成等)

推荐对ASD婴幼儿和ASD高危儿的生活自理教学作为培训核心要点。

推荐说明 生活自理能力是作为一个人能否独立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决定以后能否独立生活的技能乃至融入集体生活和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应当教授家长:①生活自理教学的各阶段目标;②灵活使用常用教学方法,包括步骤拆分、顺向连锁法、逆向连锁法、连续接近法、图片法等。

推荐将ASD儿童家长自我关爱教育作为培训核心要点。

推荐说明 ASD的治疗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家庭是孩子最坚实的支柱,只有照顾好家长自己及家人,才有可能在长期的进程中给予孩子积极的支持。因此在家长培训中应明确以下几方面。①理解情绪波动的正常性,接纳负面情绪:理解不高兴、否定、生气等情绪的反复出现,是每个人遇到不太好的事情时的正常反应,在消极情绪出现警示症状时,要及时寻求支持和规范治疗;②自我照料:给自己留有修整的时间,接受友善的帮助;③照料ASD婴幼儿以外的其他家人:理解孩子的特殊情况给伴侣、祖辈、孩子的兄弟姐妹均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恰当解释、留有空间、及时回应是对家人最好的照料,全家一起团队合作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10 家庭实施早期干预的ASD婴幼儿和ASD高危儿结局指标及其评价工具

10.1 核心症状改善情况

推荐但不限于以下评估工具:①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第2版(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Second Edition,CARS2),②孤独症行为观察量表(Autism 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ADOS-T/m1/m20),③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④重复刻板行为量表-修订版(Repetitive Behaviors Scale-Revised,RBS-R), ⑤社交应答量表第2版(Social Resposiveness Scale,Second Edition,SRS-2)。

10.2 发育水平(语言技能、精细运动、大运动发育)

推荐但不限于以下评估工具:①Griffiths发育评估量表,②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③Gesell发育量表,④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⑤Mullen 早期学习量表,⑥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测(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 Third Edition,PEP-3)等标准化、适用于中国婴幼儿、可获得的发育水平评估工具。

10.3 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安全意识)

推荐但不限于以下评估工具:①文兰适应行为量表,②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③从家长的视角判断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可结合Griffiths发育评估量表等评估量表中的社会适应能区进行行为观察。

10.4 问题行为

推荐但不限于以下评估工具:①儿童行为检查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1.5~5year)],②ABC异常行为量表(Aberrant Behavior Checklist-Community, ABC-C),③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

11 家庭实施早期干预的ASD婴幼儿和ASD高危儿家长结局指标及其评价工具

11.1 家长的疾病意识

推荐但不限于以下评估工具:①自闭症知识问卷修订版(Autism Stigma & Knowledge Questionnaire-revised,Chinese,ASK-Q r/c),②经标准化的各单位自编的ASD疾病意识问卷。

11.2 养育压力 指父母在履行父母角色及亲子互动历程中,受到其个人的人格特质、亲子互动关系、子女特质及家庭情境因素的影响而感受到的压力。

推荐但不限于以下评估工具:①亲职压力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 Fourth Edition,PSI-4,中文版),②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 。

11.3 家长技能评估

推荐但不限于以下评估工具:针对早期家庭干预技术开展干预技术的理论知识测试,以及通过干预实际操作或干预实际操作视频进行的操作技能准确度评分。

12 培训

12.1 培训人员资质要求

推荐培训人员需同时具备:①有相关专业背景(精神病学、儿童保健学、心理学、社区妇幼保健人员、教育学、康复医学),②从事ASD干预≥5年,③完成≥40例ASD儿童有效干预治疗经历,④同行技术操作准确度评分“优秀”。

12.2 培训形式

推荐理论课和实际操作课的占比约为3∶7;在理论课及实际操作课后仍需长期督导。

12.3 家长培训质量评价

建议通过培训后家长技能通过率≥80%。

12.4 家长培训的组织管理

建议培训单位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我国依法成立的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②至少有3名符合ASD婴幼儿家庭实施早期干预培训人员资质要求的家庭训练督导师,③有专门家长培训教室及示教教室。

13 家庭实施早期干预相关费用

建议医保、残联康复辅助费用需覆盖家庭实施早期干预服务项目。

14 共识产生过程

14.1 共识专家组及其职责 共识专家组成员:徐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邹小兵(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柯晓燕(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和童连(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要职责:①基于共识核心文献范围综述,讨论并构建共识维度、条目和子条目;②讨论并确定家庭实施早期干预家长、儿童结局指标和评估工具;③讨论并确定家庭实施早期干预的主要方法;④讨论并撰写共识维度、条目和子条目撰写题纲;⑤逐条讨论审议条目和子条目初稿和终稿。

14.2 共识秘书组及其职责 共识秘书组成员:李慧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慧珊(复旦大学GRADE中心)。主要职责:①撰写共识核心文献范围综述;②提炼共识维度、条目和子条目;③根据专家组讨论的条目和子条目题纲撰写共识初稿文件;④根据专家组讨论的条目和子条目修改意见,撰写共识2稿;⑤根据外审专家组修改意见撰写共识3稿。

14.3 共识方法学组及其职责 共识方法学组成员:张崇凡(复旦大学GRADE中心)。主要职责:①共识专家和外审专家利益冲突审议;②共识产生流程和进度质量把控;③保障少数专家意见的充分发表;④保障秘书组对共识专家、外审专家意见收集完整和归纳准确;⑤保障共识推荐意见明确、清晰,不含糊。

14.4 外审专家及其职责 未参与共识制定且对共识主题有学术造诣的专家组成,对共识终审稿进行审议,终审专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郭延庆,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李晓茹,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郭海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程茜,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武丽杰,郑州大学第三医院姚梅玲,四川省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章岚,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吕兰秋,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李玲。

14.5 利益冲突声明 专家组成员基于对共识话题感兴趣,愿意参加共识推荐意见的讨论,并签署书面利益冲突声明。在参加共识讨论和形成推荐意见环节中表达的观点,①与共识中可能涉及的产品及其相关公司不存在利益冲突;②不受任何学术派别的影响;③在充分讨论基础上愿意考虑向多数专家的共识做出妥协。

14.6 共识进程 2021年3月10日完成共识核心文献范围综述。2021年4月9日共识启动会(第1次讨论会)。2021年8月13~17日共识专家利益冲突声明表发放、回收和审核。2021年8月16~22日线上会议讨论构建共识维度、条目和子条目。2021年9月5~24日二次线上会议讨论实施家庭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理念、结局指标和评估工具。2021年9月24日至10月10日线上会议讨论家长培训课程要点。2021年10月26日产生共识2稿。2021年10月28日共识2稿专家组函审。2021年11月5日共识3稿外审。2021年11月15日共识终稿。

猜你喜欢

危儿共识婴幼儿
个案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儿管理中的应用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2017—2018 年南通市基层转诊高危儿情况比较分析*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慢养孩子”应成社会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