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麻庵河流域秦岭细鳞鲑栖息地分布调查研究
2021-03-27
(甘肃省华亭市畜牧科技开发服务中心,甘肃 华亭 744100)
秦岭细鳞鲑是冷水型鱼类,为食肉性鱼类,在水域中处于食物链顶层,是高级猎食者,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因其身体两侧有胭脂色梅花斑纹数块,华亭人习惯称之为梅花鱼,在华亭境内生存已久。秦岭细鳞鲑甘肃省境内主要分布于定西漳县、天水张家川和平凉华亭。成鱼身体两侧鱼鳞之上遍布黑色圆斑,在正常活动水域中,鱼身两侧各见5~6块的胭脂色斑块。
1 流域概况
1.1 基本分布情况
1.1.1 行政分布 麻庵河位于甘肃华亭市城西南60 km处的原麻庵乡区域内,该乡于2000年撤乡合镇过程中,与原西华乡合并为西华镇,同时依托移民搬迁项目,全乡整体搬出现麻庵行政村。截至目前,该流域内除常年驻守的麻庵林场及森林派出所2家单位20余人外,常年没有人类生活生产。
1.1.2 流域分布 麻庵河流域发源于甘肃省平凉市境内秦岭山脉的关山东麓峡谷之中,主河全长42 km,包括支流油松河、洞湾河、大牛窑沟、磨沟河、岔岔河、石城子河和燕麦河等支流,主河道流经原麻庵乡全境,入陕西固关、段家峡等地后,于陕西省陇县注入千河,是千河的主要支流之一,而千河则是构成渭河的主要水源。
1.2 流域分布特点
麻庵河流域主河道及季节性支流全部位于关山深林之中,遍布油松、栎树、桦树、橡木等树种,属于森林河流,流域西南端,即陕甘境海拔1 080 m,流域西北端,海拔超过1 800 m,流域分布于山麓溪流中,两侧多为高山密林遮蔽、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含氧量高、水温较低的水域,流域内水体溶氧量为大于等于 7 mg/L[1],浮游生物含量较少,流域内拉氏鱥、高山鳅分布广[2],相对密度大,是秦岭细鳞鲑成鱼的主要食物来源。
2 秦岭细鳞鲑生活属性
2.1 生境特点
2.1.1 生存属性 秦岭细鳞鲑栖息于石多水深、水流湍急且水质清澈透明的河床中,河床底质通常为粗砂和青石,河道宽窄变化较大,河流形态滩潭相间的河段[3]。
2.1.2 洄游属性 调查发现,麻庵河流域6月中旬后,下游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成鱼开始沿河而上,洄游寻找适宜地点产暖,此时流域内水温介于10~14℃之间。
2.1.3 水温、河床属性 调查发现,秦岭细鳞鲑常年生存在水温低于16℃的水体中。一是属于同一座山系的北侧小川河流域,流域内两侧山体属于丘陵沟壑地段,树木稀少、低矮,河床多为黄土质,同样在流经陕西龙门山后,同麻庵河流域汇聚一处,但经过普查、查阅资料和询问当地群众,均未发现流域内存在秦岭细鳞鲑。二是小川流域进入陕西龙门山流域后,流域内森林变密、高大,山体有松散的沙石山,逐渐成为整块的石灰岩,河流变水体清澈,遍布沙石,河流温度逐渐降低,又有秦岭细鳞鲑分布。
2.2 种群分布规模
调查发现,在麻庵河流域主河道及其支流石城子河流域,均发现分布有少数的秦岭细鳞鲑5~6年成鱼,经过估算,在每年的繁殖季节,全流域约有秦岭细鳞鲑5~6年成鱼300尾左右。同时在普查中发现,有个别成鱼鱼鳞达到10年以上,体重超过1.2 kg,成鱼身体健壮、活性高,繁殖力较强。
2.3 麻庵河流域成立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先天条件
2.3.1 种群条件 经过2017年两次普查发现,麻庵河流域内依然存在为数不多的5~6年的成鱼,种群在逐年恢复扩大。
2.3.2 地理条件 麻庵河流域下游,即是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游秦岭细鳞鲑已经保护30多年,上游流域保护的迫切性不言而喻。
2.3.3 人为影响 一是麻庵河流域内常年无人生产生活,为以后的保护提供了先决条件;二是麻庵河流域距离华亭市县城60 km,且大多为沙石丘陵路段,山多弯急,一般车辆人员不容易进入;三是流域内设置有森林派出所,执法机构健全;以上3条保障了保护区成立后的可操作性。
3 调查申报结果
3.1 批准成立了甘肃华亭秦岭细鳞鲑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
2017年9月,经原甘肃省农牧厅答辩委员会同意,推荐申报了甘肃华亭秦岭细鳞鲑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17年10月,原农业部批准成立了甘肃华亭秦岭细鳞鲑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2 0 1 8 年9 月,农业农村部对保护区进行了复核,批复保护区总面积296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197 hm2、实验区面积99 hm2,地理坐标位于E106°22′37″~106°31′18″、N35°01′49″~35°08′44″之间。至此,麻庵河流域秦岭细鳞鲑95%以上生境全部列入保护区以内。
3.2 开展增殖放流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通过项目争取,采购秦岭细鳞鲑幼鱼育苗4 000尾,放流到保护区主河道及各支流中,有效加快了麻庵河流域秦岭细鳞鲑物种恢复速度,巩固了麻庵生态系统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