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2021-03-27杨辰枝子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舆论话语价值观

杨辰枝子

(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2021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40岁以下网民超过50%,学生网民最多,占比为21.0%。随着上网的人数越来越多,来自普罗大众的网络话语已经成了无所不在的强大的社会力量。尤其是高校这一网络群体密集、年青化易感化特征突显的区域,网络话语建设成为高校舆论建设工作的很大挑战。面对如此庞大的高校网民,我们既不能简单粗暴使用删减、处罚来掩盖负面网络话语,又不能回避、拖延使谣言任意传播。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强调要走网络群众路线,网络安全与网信事业的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高校作为培养社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抵制不良思想的渗透,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健康、和谐的高校网络话语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校网络话语体系构建的研究意义

现有的研究更多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研究、引导力研究、意义研究入手,以期找到网络舆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网络舆论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但并未深入到语言符号表现形式与深层次的政治社会经济动因之间的互动研究,而这才是人类语言世界的美妙与神秘之处,话语体系的构建能帮我们找到思想、社会关系与符号系统间的根本联系,并提出固化、内化这种联系的路径。话语的概念源自语言学,意为说话者在某种语境中通过词语、短句等表达出的思想及意图,能够描述、沟通和建构社会实体和社会关系,且使人处于主体位置的符号系统。在社会生活中,话语有着极强的色彩意识,作为静态的思想体系,其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权力支配。高校网络话语体系应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用于主客体双方交流、传播信息,并且培养大学生内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具性的语言符号集合。高校网络话语体系构建研究,能找到真正决定符号表现形式的深层次动因与背景,并通过话语体系构建达到对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将从根本上找到提升舆论引导力与技术要素的策略,是捍卫高校健康舆论建设与保障高校网络舆论安全的应然逻辑。

二、目前高校网络舆论建设的问题

网络舆论已成为影响高校安全稳定,传播信息、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尽管各高校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尽力做好舆论事件的防控,但目前高校网络舆论建设仍存在以下问题。

1.消极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影响着大学生

全球化下,多元文化冲击着社会文化,些许负面价值观也在方方面面影响着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从电影电视、娱乐综艺、电子产品等青年大学生兴趣点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微信等网络快速信息传播平台更是利用加速了谣言、虚假信息、负面情绪的迅速传播。大学生们容易防不胜防,对网上的纷繁复杂的信息容易缺乏独立的、理性的批判,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民主、和谐等缺乏理性的理解、认同。网络暴力也有个别青年学子的身影,独立思考在纷繁复杂的网络大信息前受到了干扰[1]。

2.受众对简单粗放型网络舆论言说方式的抗拒心理

一方面,个别大学生们对主流思想存在着缺乏理性认识与认同的问题。另一方面,个别自上而下的网络舆论言说方式存在着说教、简单粗放的问题,灌输性的言说方式甚至让大学生容易产生反感情绪与抵触心理,在与负面价值观渗透方式多元模式、强吸引力、快反馈度、高信息密度的相比中,容易存在受众可接受度不高的阻碍。

3.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人民向度突显还需加强

在各高校贯彻落实国家的政策方针过程中,有时并未深入领会政策的精髓,从而有时出现与人民这个中心产生距离的问题。在面对高校如此庞大的、年轻的、充分激情的网民群体前,网络舆论的引导人民向度突显不够便成为亟须重视的问题[2]。

三、高校网络话语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

高校网络话语体系是指以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用于主客体双方交流、传播信息,培养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具性的语言符号集合。旨在通过话语体系构建达到对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悄无声息地、潜移默化地固化到高校师生的社会意识里,并从根本上找到提升高校舆论引导力与技术素养的策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1.建构高校网络话语体系的具体内容

树立正确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理解、认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国故事、中国方案、中国速度等例子,以客观的数据、事实、做比较等方法,来使学生了解全局的、真实的当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话语分析下手,破解网络上关于娱乐至上、金钱至上、拒绝进取的消极思想的错误逻辑与结论。解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自由”这一系列语言符号背后的动因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35远景规划等都无不书写着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初心。

2.提高叙事方式的优选能力与协调张力

“宏大叙事”是指以宏大的建制来表现恢宏的历史场景、现实内容、价值期许与远大目标,明确地指出历史与现实的存在形式与内在意义,是一种追求完整性与目的性的叙事方式。“平民叙事”是一种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实践经验,并被普罗大众集体创造和日常应用的叙事方式。以往的主流网络舆论指导倾向于宏大叙事,将具体方针政策、教育学习、主题活动置身于宏大的历史、文化场景里来解读、传播,但这样单一的叙事方式或倾向于政策灌输的叙事方式难免会让受众乏味。而平民叙事却是从一个个体化的视角开始,以平民的话语、个体的生活情境再推进到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这样来传播一系列理念或政策方针更容易被年青的大学生们来解码接受。因此,根据实际情景来提高叙事方式的优先能力与协调张力,是高校网络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

3.层层铺陈符合逻辑推进与情义所向的预设背景

高校网络舆论指导的过程中,需遵循青年学子逻辑推理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网络话语可以进行预设设置。按大学生的逻辑来设置合情、合理、合心的预设,推进受众的话语解码过程按程序与目的推进。在预设的铺设过程中,既要按话语目标来把握导向,又要关照到预设设置不能突兀、刻意,按逻辑思维与情感走势缓缓铺开,让受众在设定的语言解码过程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协同采用视听冲击力较强、情感带入度较大的多元模态

信息的飞速发展使现在符号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多元化,而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因此,要探索视听冲击力较强、情感带入度较大的多元模态。视频、微信公众号、3D航拍场景展示、沙盘演示、微型电影等,都是可以采取的模态。在把握方向与内容的情况下,可以聘请文化公司来负责具体项目,加入最新科技技术与文化、情感关联元素,使符号集合的展现能直击人心,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接受度。

四、高校网络话语体系的保障措施

高校网络话语体系的构建,既要保证导向正确,又要保证受众的可接受度,需要提供以下保障措施。

1.坚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方向,保证高校网络生态的和谐文明健康纯净

高校的宣传部门、学工部门、思政课教学部门都必须牢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舆论,不能打半点折扣,让一切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消极思想远离校园,在师生中倡导相互尊重、友爱、爱国、敬业,通过各种讲座、辩论赛、讨论、宣讲、比赛、演出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复杂的信息前学会独立思考、理性思辨,切忌被人带节奏,参与网络暴力。

2.贯彻落实网络群众路线,保证高校网络主体的人民属性

网络群众路线是网络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民意在网络上,就得做好网络上的宣传教育、疏导反馈、网上办公等工作,并多用人民喜欢的话语,以人民感兴趣的热点事件作为案例,以人民接受作为互动交流的目的。面对舆论事件,弃用粗暴单一的删帖销号或不回应不处理等消极的反馈,而应及时、准确、积极地予以干预,在及时处理或调查问题的基础上,给广大网民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客观呈现。

3.提高高校网络话语权的艺术性把控,保证高校网络建设的决策正确

话语的把控要遵循语言沟通的礼貌原则,即使是在社交网络也得时时展现礼仪,颇具绅士风度的处处显示艺术性。不少的网络舆论事件都是从语言冲突开始,如果将礼貌原则适用到网络舆论冲突的前期预防中,能大大减少事件的发生率及事态的扩大范围。

4.加大高校师生的网络素养教育,保证高校网络源头的客观真实

应该在高校师生中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尤其是对大学生。大学生属于青春易感人群,理性控制不足,感性爆发有余,在网络上大批量、真假掺杂、高低不等的信息面前,甄选能力、分辨能力有限,高校应通过讲座、宣传片、培训、校园主题活动等多模态地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真正文明上网,维护网络安定。

猜你喜欢

舆论话语价值观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