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石文化浅谈
2021-09-01刘元培
刘元培
(安阳博物馆,河南 安阳 455000)
在清代玉石文化发展前期,清代之前的玉石文化通常是指以和田玉为主的种类,和田玉以其通透、温润的特质深受人们所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社会历史文化的丰富和发展,随着翡翠文化的传入,人们对于翡翠表现出了高度的喜爱,而翡翠文化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翡翠以其明绿的颜色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朝气,深受当时统治者的喜爱,自此,在清代,我国的翡翠文化就进入了鼎盛时期,并代替了和田玉主流的文化地位,翡翠文化与和田玉文化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玉石文化体系。
一、清代玉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清代是我国古代传统玉石文化发展中的鼎盛时期,不仅玉石的种类丰富多彩,玉石的加工技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发展。早在石器时代,中国北方各流域的玉文化就已经萌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不同特色的玉文化也相继出现,玉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中,玉石不仅是用来制作工具、武器的材料,更是美丽的装饰物品,从玉石的产生开始,就寄托了人们的艺术情操和精神追求,带有神秘的色彩,象征着权力、财富、社会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被大量输入中原,佩戴玉器的大多是具有身份和地位的阶层,因此,玉石在当时也被象征为“君子”,昭示着人的光明磊落,具有君子风范,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儒生将玉与传统观念中的仁、义、礼、智、信相结合,使得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缩影,从而促进了玉文化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玉器的数量、形态、工艺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具有明显的实际用途,受佛教文化的影响,玉石又象征着平安、祈求福祉的作用[1]。
清代玉石文化中最为显著的就是翡翠文化。清代的翡翠多来源于缅甸,并且在明朝末年,翡翠就已经在我国云南边境地区广为使用,但由于其艺术价值没有被人所认识,导致明朝末年的翡翠地位并不高,而随着清代的形成和发展,翡翠逐渐流入宫廷,在乾隆中晚期阶段,翡翠已经被广为流传,并得到了宫廷皇室以及众多达官贵人的认可和喜爱。而清代翡翠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则得益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清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注重于物质利益的追求,而翡翠玉器作为贵重物品的代表,更是贵族阶层和官僚阶层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转变推动着翡翠文化的形成。其次,受清代满族民俗文化的影响,色彩单一的和田玉已经无法满足当时社会对于玉器的需求,并且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绿色色彩的赞美,使得翡翠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最后,一方面,皇室宫廷对于翡翠的喜爱,推动着翡翠文化的形成和传播。另一方面,清代的对外交往,使得传统玉石文化受到了海洋文化的冲击,丰富了中国传统玉石文化中的视觉艺术,使得玉石的加工技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使得玉雕风格的镶金嵌玉以及精雕细琢,翡翠文化经历了从民间到宫廷又到民间,不仅推动着翡翠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还促进了翡翠贸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二、清代玉石的加工技艺
清代玉石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离不开清代玉石加工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发展。我国的玉石加工技术在清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并且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赋予了清代玉石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清代的玉石文化既有效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玉石文化,又结合自身的时代背景,衍生出了自身独有的艺术文化。清代玉器的加工技艺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当时皇室贵族的需求,并且受到西方艺术文化的影响,为玉石文化的加工技艺带来了不同的视觉感受、色彩观念以及技法表现。西方所传入的绘画技法、写实观念以及明暗观等逐渐影响到了宫廷、民间等的绘画制作,其中,西方艺术观念和东方艺术观念的融合还延伸至玉器的加工技艺中,西方风格中的金碧辉煌很好地满足了当时统治阶层的需求,为此,在清代的玉石加工技艺发展中,康熙时期的玉器加工以精雕细琢、华丽贵重为主;雍正时期的玉器加工以轻盈体薄、朴素无华为主;而乾隆时期的玉器加工则以作玉、仿古玉和仿痕玉为主,注重画意的传递。清代的玉石加工技艺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大型加工技艺的玉器作品不断增多。第二,玉器的加工内容多以吉祥如意的内涵为主,并且玉器中的雕刻内容融入了我国许多的传统文化。第三,加工技艺复杂细致。清代的玉器大都做工细致,通过运用浮雕、镂空雕、圆雕、内雕等多种加工技艺进行组合雕刻,有效地增强了玉器的视觉表现力。例如安阳博物馆馆藏中的清白玉如意(如图1)就是以青白玉以浮雕的方式雕琢而成,其中的如意造型以及吉祥的纹样,都体现着吉祥如意的美好象征。
图1 清碧玉如意
三、清代玉石文化的艺术特点
1.清代玉石的材质
1.1 质地
清代玉石文化主要以翡翠为代表,在我国传统的玉器行业中,常常依据翡翠的颜色、质地以及透明度进行综合判断,来判定翡翠质地的优劣,在清代的翡翠玉器质地中,清代高质量的翡翠质地较为稀少,其中,高质量质地的玉石种类的占比较少,而质量较差的豆青种以及花青种等的占比则较大。
1.2 颜色
清代玉石的颜色由于其种类的繁多,颜色也呈现出了丰富多彩。在清代,和田玉文化与翡翠文化共同构筑了清代的玉石文化,一方面,和田玉的颜色较为丰富,包含白色、青色、灰色以及深绿色等,其光泽具有较强的反射能力,光泽越好,和田玉的质地也就越纯,并且和田玉多呈现出半透明状,给人以温润滋泽的感受。例如安阳博物馆馆藏中的清碧玉如意则呈鲜绿、深绿、以及暗绿的颜色,而清白玉扳指则呈透明状,通体洁白。另一方面,翡翠的色彩与传统文化中的自然属性相联系,其中的红、绿、紫、白、黄分别寓意着福禄寿喜财的自然属性,红色作为翡翠中的重要颜色,象征着喜庆、如意的景象,但在清代的翡翠中,红翡的数量较少;黄色通常是指翡翠外层的风化层,象征着威严和权势,但清代翡翠中的黄翡也较少;白色作为清代翡翠中较多的种类,象征着美好的一切,但是纯白的翡翠大多质地不高;而绿色作为清代翡翠中的主要颜色,象征着生命力和健康,具有不同层次的绿色表现。例如安阳博物馆馆藏中的清翡翠鸟则以鲜红色和绿蓝色为主,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2.清代玉石的种类
清代玉石的类别依据玉器的实际用途和造型,主要可以分为七大类别。第一,饮食器具类。清代的饮食玉器种类多样,其中包含碗、杯、盘、勺、瓶等多方面的器皿工具,并且不同的饮食器具中还雕刻着相关的文字、纹样以及各种各样的形态。第二,日常生活用品类。清代的玉器加工技艺中实用性的玉器较多,尤其是日常生活中所需要使用的器具,如印章、鼻烟壶、旱烟嘴、拐杖以及刀把等,具有形态各异,品种繁多,胎体薄等特征,其中的鼻烟壶既有放鼻烟的功效,又兼具玩赏的功能,如:安阳博物馆馆藏中的清带珊瑚盖翡翠鼻烟壶和清带碧玺盖翡翠鼻烟壶(如图2、图3)。第三,装饰品类。清代首饰和服饰的玉器种类繁多,包含朝珠、手串、簪、环、坠、耳环、戒指等方面的配饰。第四,清代对于家具陈设较为讲究,如玉石盆景、百宝嵌、插屏等方面的装饰。第五,文房类。作为文人墨士较为发达的朝代,清代的文人注重于文房的精致陈设和装饰,包含玉器做的笔筒、磨床、镇纸、洗以及注等。第六,宗教用品类。受传统的宗教文化影响,清代的玉石文化在清代的宗教用品中也具有明显的表现,如,祭祀用的铃、圭、净瓶、海灯、钵等,第七,家具类。清代的玉器家具通常都是以木为架构,将玉器雕琢为各式的图纹花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如桌椅、床、榻、屏风、插屏以及挂屏等。
图2 清带碧玺盖翡翠鼻烟壶
图3 清带珊瑚盖翡翠鼻烟壶
结语
综上所述,清代的玉石文化对于后世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清代玉石文化的发展受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效地继承了早期的玉石文化艺术分风格,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精致装饰美的艺术风格,在清代的玉石文化发展中,翡翠文化逐渐占据玉石文化的主流地位,并与和田玉文化共同丰富了我国的玉石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推动着清代玉石加工技术的开拓创新,也丰富了清代玉石加工技术的玉石文化内涵,使得玉石的形态和技艺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也产生了新的玉石种类。清代玉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中国玉文化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地位,对于我国了解清代早期的翡翠文化、加工技艺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传统文化、政治贸易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探究意义,在我国玉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