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的专注力,请注意保护

2021-03-27蔡尖尖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3期
关键词:爱意闹钟注意力

●蔡尖尖

3 岁的宝宝正坐在地上,玩着一桶积木玩具。他越堆越高,眼睛都不眨一下,安静又认真的搭建着,仿佛进入了无我之境。这时,一旁的亲友团往往忍不住发来慰问:宝贝儿,你堆的是什么呀?真的是太棒了!我的乖孙儿哟,渴吗?来,喝口水!宝宝,你堆的不对,学妈妈这样做才能堆的更高!

这些场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呢?字字句句都爱意满满,殊不知这些爱意,正在悄悄毁掉宝宝的专注力。当宝宝正在专注地做着自己的事的时候,你的这些爱的言语,其实是害!那么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又该如何陪宝宝玩耍呢?

不要剥夺孩子的专注力

专注力指的是能够专心而持续地进行活动,忽略外在干扰的能力。换句话说,专注力就像一个门,它能够把干扰信息挡在门外,然后让我们需要的信息进入大脑,然后进行观察、记忆、理解、推理等思维活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注意品质,将直接影响他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他做事的效率。许多孩子上学后学习困难,就因为注意力没有发展好。

对宝宝来说,专注力这个能力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最主要的是大脑额叶,这个结构的发育非常迟缓,通常要到25 岁才能成熟。所以说,专注力与年龄有关,成年人的持续专注力也就40 分钟左右,而宝宝的大脑发育完全没有成熟,年龄越小,专注时间越短。

身为家长,当孩子专注的进行一个认知活动时,不要轻易打扰他。把做什么的选择权与主动权还给孩子,更不应当剥夺他享受当下的难得机会。

孩子专注力易受大人破坏

宝宝的专注时长与陪伴宝宝的大人专注表现有很大关系。有实验研究发现,孩子在自己专注玩玩具的时候,家长的互动及热心指导,并不会引起孩子的注意和领情。相反,孩子自我玩耍的状态不停的被家长打扰后,反而让孩子丧失对玩具的专注力。

专注是一种持续的认知活动。当宝宝自己在专注的玩玩具时,家长突然要宝宝喝口水,或者指导宝宝如何玩,这种额外增加的行为,会让宝宝在玩玩具上的专注被迫中断。同时,注意力的分配也是有限额的,宝宝正在关注一件事,很可能就很难再去关注另一件事情。当宝宝在专注状态中,大人突然来打断,这对于专注力的保持和培养是有害的。

陪孩子玩耍,以他为主导

专注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那孩子在玩耍时到底该怎么做呢?是不是走开不参与更好?当然也不是!其实,陪孩子玩耍,应当放弃家长主导型的互动,而是应以孩子为主导。

家长和孩子在共同玩耍的时候,互动应当以孩子为主导。在玩玩具时,让孩子自己自主探索,家长主要进行观察和引导。家长观察宝宝并且耐心等待,在宝宝四处张望的时候,不发出任何提示。一直等到宝宝对玩具产生兴趣后,才慢慢参与,和宝宝一起去探索它。这种行为不仅维持了宝宝的专注力,而且有意思的是,即使宝宝中途转移了注意力,对眼前的玩具失去兴趣,如果家长依旧专注看着、玩着这个玩具,孩子也能跟着成人,重新把注意力放到这个玩具上。

你可以在宝宝邀请你或向你求助时,尝试加入他,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展示出你对宝宝玩的东西的兴趣。比如,玩游戏的时候,在旁边等待时机,成为他攻克目前难题的重要帮手。最后,如果一定要打断,请提前告知孩子,给他一点时间。比如,要睡觉了,孩子还在看书或涂鸦。这时候可以设个闹钟,并且告知孩子闹钟响了,我们就要准备洗澡睡觉了,给予提醒,给宝宝一个从他的专注中抽离的缓和空间。

猜你喜欢

爱意闹钟注意力
多彩创意闹钟
让注意力“飞”回来
悲伤家庭,爱意无限
天然闹钟
大声说我爱你
小闹钟的提醒
能帮我设个闹钟不等四则
把爱装进信封里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