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但有方寸“土”留给学生“耕”
——浅谈校园学生实践基地建设

2021-03-27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基地学校管理

周 敏

(胶州市洋河镇河西郭小学,山东 青岛 266322)

春暖花开,带领学生来到学校实践基地,近距离观察桃花。学生欢呼雀跃,那种兴奋劲儿,那种专注程度,是课堂上很难找到的。不由的想起了一则“笑话”:说是农村的大学生毕业后,回村分不清麦苗和韭菜。开始笔者只以为是个笑话,没往心里去,直到一位考录到城里的青年教师来我校支教,农村出身的他,居然分不清哪是麦苗哪是韭菜,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分不清基本的农作物?是只注重书本知识而忽视了实践活动。而学习由于受场地的限制,往往忽视了实践活动的开展。

而实践活动需要基地,校园实践基地建设是实践活动的基础。笔者产生了“但有方寸‘土’,留给学生‘耕’”的想法。这里的“土”指的是实践基地,“耕”指的是实践活动。怎么开展好基地建设,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见缝插针,由小到大

1.教室里植绿,巧手布置学习环境

教室里种植绿色植物,清新,有生机,还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室设立“植物角”,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种植不同的绿植。低年级同学种植多肉植物,容易管理。中年级学生可种植“绿萝、观赏松”等多年生常绿植物。高年级可种植“矮化向日葵、一串红、鸡冠花”等草本花,从播种、发芽、开花等环节观察、管理。可让学生利用家中的大可乐瓶、易拉罐的容器,动手动脑,改造成“小花盆”“小花瓶”等,变废为宝。

2.走廊处植绿,营造美丽的生活环境

根据学校的实际,在走廊、大厅、楼梯拐角等处摆放常绿植物,根据不同区域,落实到各办公室、各班管理。

3.校园绿化带,包干管理

根据学校的不同特点,把校园内行道树、小花坛包干管理。在树木旁边树上标识牌,将植物的名称、科属、管理方法等简介写清楚,并写上管理的班级和个人。学生既能学到植物知识,又能学习管理方法。

4.小花园、小菜园基地,由小到大

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实际,建设“小花园”“小菜园”,简便易行。

例如,“小花园”种植百合花时,教师(或者聘请的农艺师)首先示范,把整个流程一下演示给学生看:刨地耕田,大面积的可用小型汽油旋耕机进行松土,小面积的可用䦆头刨。结合平整土地,提前均匀地撒上有机肥,也就是施底肥。整理田畦,为便于浇水、锄草等管理,将土地均匀的调味宽80厘米左右的田畦。在田的两头丈量出尺寸,然后取直画线,从两端向中间兜土,用脚踩实,再兜土,再踩实。用耙子将田畦内土块捣碎、平整。然后开沟,一个田畦一般开两条沟,便于通风管理。根据土壤墒情,在沟里均匀洒上水。播种环节注意百合花鳞茎的距离控制在20厘米左右,深度控制在8厘米左右,用耙子将播种后的整平。后续管理注意浇水、锄草。

“小菜园”也调成若干小块,种植像辣椒、茄子、西红柿、土豆、大豆、玉米等常见的农作物。学生从播种、施肥、锄草、打岔、除虫等各环节全程参与,等果实成熟后,让学生采摘后,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劳动成果。

5.建立“冬暖式”大棚,提升实践基地水平

可根据各校实际,利用学校有效空间,建立大棚,进一步拓展实践基地。这一模式更适合“寸土寸金”的城区学校开展,一是城区学校校园几乎全部硬化。二是城区学校有限的空间留给了学生体育锻炼用,像农村菜园模式差不多是奢望。因此,学校学校管理者要独具慧眼,寻找“实践基地”空间;匠心独运,建立“冬暖式”大棚,为孩子打造一片实践乐园。选址要因地制宜,可选在学生不常到达的区域,选择朝阳、向光位置。安全第一,增建项目要符合城建管理要求;施工队伍要选择有资质的单位,确保施工质量。

根据学校当地物产,选择适合学生管理的品种,尽量多样化,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可种植蔬菜类像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芹菜等,水果类的像葡萄、西瓜、草莓等,花卉类像郁金香、香水百合、晚香玉、一串红、龟背竹等花卉,以小植株的为宜。

提倡立体种植。以草莓为例,一类是平面支架栽培。是层架式草莓无土栽培中最为普通的一种模式,可以合理利用各种类型的栽培架,大大增加草莓的栽培空间,使生产操作及管理更加便利。一般采用槽式栽培容器或选择应用袋式栽培;通过滴灌的方式确保施肥充分,可以增加防渗膜回收营养液,以保证植株营养充足;通过加温线进行根系加温。另一类是立体支架式栽培,通常是多层支架式栽培,可以充分利用种植空间,提升栽培密度,进一步使产量得到有效提升。

6.建立“小动物园”

相对来说,建立“小动物园”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首先,饲养小动物要取得资质,要向有关部门报批。其次,要解决动物的粪便处理,不仅有气味,而且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对于学校来说也是难题。

喜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学校要克服重重困难,从投料到清理粪便,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责任感。饲养小动物,由易到难,逐步提升。小乌龟、锦鲤便于饲养,花费也不高。学校在合适地方,设立鱼缸,投放观赏性锦鲤。定时投放饲料,注意水的清洁度。再提升一步,饲养鸡、鸭、鹅、小兔等已驯化好的家禽家畜。高品位的“校园动物园”可以饲养学生喜爱的小型动物,譬如羊驼、矮脚马、孔雀、梅花鹿。这阶段,就需要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了。

有了上述“硬件”,就可以开展各种活动了。譬如“我给动物取个名”“今天我当饲养员”“观察写作文”等系列活动。学生们零距离接触小动物,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阅历,培养了热爱动物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

学校要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提升实践基地水平。俗语讲“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要很好地利用当地资源。靠近海洋的学校,要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办好“海洋特色”实践基地。

1.要营造氛围,打造校园文化

在校园的墙壁上,绘制海洋方面的图片,四大洋、中国海鲜明的标示出来;在楼内的走廊,展示各种海洋生物的图片;在楼内楼梯,创造性展示海洋各水层物种;在学校宣传栏,张贴学生的手抄报……

2.建立不同的展室

工具室,收集、展示不同时期的捕鱼工具,从小木船,到大帆船;从机帆船到远洋捕捞船,体现渔民在向大海进军的艰险和智慧。

小型鱼类标本室:展示不同海域,不同水深的小型鱼类标本,标注出鱼的“物种、别名、英文名、科属分类、生活环境、价值”等基本信息,让学生体验鱼种类的繁多。

贝壳室、珊瑚室……让学生体验海洋物种数量难以想象,现实中有不少海洋物种濒临灭绝,向学生们渗透环保意识。

3.建立手工艺室

许多贝壳可以做成精美的工艺品。老师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利用贝壳,制作工艺品。大海螺和小海螺,可以做好“小螺号”;小海螺可以做成“小刺猬”;蛤蜊壳和扇贝壳可以做成“贝壳风铃”……这些巧妙绝伦,精美无比,让人爱不释手的工艺品,可以作为“礼物”赠予来学校的宾客,分享劳动成果。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得到了美的熏陶。

学校靠近大海的,开展海洋特色教育;身在大草原的,开展游牧文化的教育;家在江西陶瓷之乡,开展陶艺教育;东北三省的学校,开展冰雪教育……根据不同的特色,组织力量编写校本教材,使特色实践活动系统化、科学化。

三、用好研学基地,扩大视野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用好“研学基地”。社会上各种研学基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补充了学校基地的不足。当地的博物馆一般都是免费开放的,到这些博物馆参观学习,应当是最“奢华”的教育了,不仅可以把你想要知道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现出来,甚至直接把实物展示在你面前。前往博物馆,第一,要做好预约,组织学生前往参观。第二,,组织好交通工具,每车乘坐多少人,谁负责清点人数。第三,提前告知学生参观礼仪,不得大声喧哗,不得触碰展览品。第四,认真听讲讲解员的讲解,有感兴趣的问题举手请教。第五,知识的延续,其实参观博物馆只是一个引导学生了解某个领域知识的方式,如果真的对某些展品或是内容感兴趣,那么可以离开博物馆后自己去了解相关的内容,进行研究,可能也因此培养出一个专业兴趣。

对于收费的基地,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见。从选项到收费,全程由家委会操作。也要邀请家长代表共同参加亲子活动,既加深了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又使活动公开透明。

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以百合花管理为例,除了日常的浇水,松土锄草也是一项技能。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锄头,大小要合适,否则学生拿不动。其次,教给学生握锄头的方法,双手握住锄柄,前腿弓后退蹬,均匀用力,一步一步要直行。锄地松土锄草时,要注意保护百合花(禾苗)。

初次锄地,学生可能因为是新事物,愿意尝试,但是锄了一阶段后,就会干累了,甚至有的同学的嫩手会磨起水泡,有些会出现消极心理,不愿意参加。老师要做好引导,首先,做好劳动保护,劳动前戴上手套。其次,老师带头劳动,表扬坚持劳动的同学,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娇嫩的百合花开花了,西红柿熟了,杏子黄了……都会吸引不少的学生,调皮的学生会忍不住摘花摘果,这对学校的养成教育提供了用武之地。

总之,学校要多措并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舞台,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既掌握好书本上的知识,又在实践中加以深化。

猜你喜欢

基地学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我的基地我的连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