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帕金森病,这些新信息要了解
——访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张克忠

2021-03-27李靖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3期
关键词:帕金森起搏器帕金森病

李靖

知帕不怕帕,方能控制帕

接受了来访,张教授介绍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现在帕金森病患者越来越多,而且近年来帕金森病还呈现出一定的年轻化趋势,40 岁以下的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并不鲜见。

随着对帕金森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药物、新技术的出现,帕金森病虽仍无法治愈,但凭借目前的医疗手段基本上能达到比较满意的疗效。帕金森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左右,病程通常为15~20年。如果可以早期发现,科学干预,早中期经药物治疗,患者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后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部分患者还可给予脑起搏器手术治疗,至少可以达到生活基本能自理的状态,并且可以将这种状态维持到80~90 岁高龄。

患者确诊后,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全面了解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到“知帕不怕帕”。良好的心态,这本身就会对疾病的进展产生积极的治疗作用,而紧张、抑郁、焦虑,即使服药治疗,效果也很差,还可能加快病情发展的速度。目前有很多帕金森病患者群(俱乐部)进行疾病知识的自我教育,总结治疗经验,彼此鼓励,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健康干预活动方式。

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始药物治疗

过去认为,尚未明显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帕金森病患者,应鼓励其采用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手段。但新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早期症状比中期以后发展速度快。发病后1~3年内便开始药物治疗的患者,在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发病后4~6年才开始药物治疗的患者。

目前,国际和国内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均已经更新,帕金森病一旦确诊,患者应尽早启动药物治疗。早期药物治疗一般予单药治疗,也可以用优化的小剂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力求达到疗效最佳、维持时间较长而运动障碍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现有证据提示,早期应用小剂量左旋多巴(400mg/d 以内)并不增加异动症的产生。并不建议早期患者刻意推迟使用左旋多巴,特别对于晚发型帕金森病患者或者运动功能改善需求高的较年轻患者,复方左旋多巴可以作为首选。

关注睡觉拳打脚踢,嗅觉减退等非运动症状

提起帕金森病,大家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肢体上的抖、僵、慢(运动症状)。其实,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帕金森的病情已经不算早期了。帕金森病还伴有多种多样的非运动症状,它们常出现在运动症状前数年甚至数十年。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有:

1.睡觉拳打脚踢 睡觉时经常会因做噩梦而大喊大叫、拳打脚踢,有时甚至会打伤同床的老伴。这是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称之为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研究显示,有这种问题的人,15年内90%以上会患帕金森病或帕金森综合征。

2.鼻子嗅觉不灵 国际运动障碍协会发布了最新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专门增加了一项典型症状,就是嗅觉减退。研究发现,在帕金森患者出现手抖、步缓典型症状之前3~7年,大约90%的患者就已经出现嗅觉减退症状。

3.便秘 表现为大便费劲,好几天一次,便后仍有不净感,但大便不一定干结。帕金森病患者便秘主要是因为排便肌肉乏力、全身活动缓慢和僵硬、肠道蠕动受到影响所致。有些患者在典型症状出现前10~20年就有了这种便秘表现。

4.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帕金森患者在运动症状前20年就会出现抑郁症状,这种抑郁单纯按抑郁治疗效果不理想。此外,约40%的帕金森病患者伴有焦虑症状,表现为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常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惧紧张,常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因此,有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一旦伴有抖、僵、慢等运动症状,要联想到帕金森病。

近年来,科研人员在大力研究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如能在这个阶段及早发现和干预,也就赢得了数年甚至更长的干预时间,控制帕金森病的效果可事半功倍,甚至能阻止其发展。

脑起搏器,让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柳暗花明

张教授告诉我们:帕金森病具有持续进展的特点,用药一段时间后,可能就又无法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且会出现药物相关并发症。此时,有一部分患者可以考虑接受俗称“脑起搏器(DBS)”的手术治疗。这种手术可以明显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所产生的动作迟缓、肌肉僵直、震颤等症状,也可明显降低服用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

张教授提醒:脑起搏器手术要取得较好疗效,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的把握十分关键。以前,脑起搏器治疗时机通常选择在帕金森病晚期,病程12年左右。近年来,对脑起搏器治疗时机的认识有要提前的趋势。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于2020年发布。建议手术时机:病程≥5年的帕金森患者行脑起搏器(DBS)手术治疗;病程<5年,但符合原发性帕金森临床确诊标准的,手术适应证明确,病程放宽至4年;以震颤为主的帕金森患者,经规范的药物治疗震颤改善不理想,且震颤严重,影响生命质量的,经过评估后,病程放宽至3年。

脑起搏器技术在临床使用已超过30年,在我国也逐渐发展成熟。2016年正式纳入江苏医保和新农合,可以报销部分费用。江苏省人民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该手术的医院之一,成功开展近200例手术。

控制帕金森,需要多学科合作全程管理

张教授接着介绍: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很复杂。对患者来说,他们对帕金森病没有专业的了解,常常不知道什么阶段该做怎样的治疗,多种药物如何联合等等。2020年帕金森中国指南提出:帕金森应该强调多学科治疗模式,提倡在临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建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心理、康复乃至社区全科医生等多学科的医生团队。此外,明确帕金森需要全程管理,目的是让患者确保能跟着大夫走,到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出现问题如何解决,如果遵医行为好,能跟着下来,那获益肯定也是最大的。

2018年,江苏省人民医院多学科共同打造了帕金森病综合诊疗中心,大大缩短传统问诊和检查流程,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一站式管理服务。患者只要坚持在诊疗中心就诊,就能完成前期诊断、药物治疗,中后期术前评估、手术方案制订、药物调整、康复锻炼、心理辅导等多方面长程的疾病治疗和管理周期,帮助患者打好抗帕持久战。

猜你喜欢

帕金森起搏器帕金森病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2013~2015年广东同江医院门诊抗帕金森药应用分析
帕金森病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