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羊绦虫病
2021-03-27南嫱
南 嫱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称钩驿畜牧兽医站,甘肃定西 743000)
羊绦虫病是指羊小肠内寄生莫尼茨绦虫等而导致的寄生虫病,其主要危害羔羊,且传播性较强,极易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如何加强对该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是养殖户重点关注的问题。
1 流行特点
羊绦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地螨是莫尼兹绦虫发育过程中的中间宿主。一般羔羊对莫尼兹绦虫比较易感,有一些地区绵羊比较易感。一般情况下,适温、高湿并且富有腐殖质的土壤环境比较适合地螨的生长,如果羊群在放牧的时候不小心吞食含有莫尼兹绦虫的地螨就会造成感染,莫尼兹绦虫进入到羊只机体中会寄生在羊只小肠中,大量繁殖后会引起羊绦虫病。4 ~6月份或者5 ~8月份是该病发生的高峰期,莫尼兹绦虫进入到羊只机体45 ~60 d 发育为成虫,在羔羊机体中则需要经过3 个月[1]。
2 发病情况
某县某一村养羊户的养殖场中,饲养了90 只羊,该村山多地广,养殖户主要以放牧为主,因此养殖户也比较重视寄生虫的防治,并且于2020年1月用阿维菌素驱虫1 次,3月接种了羊痘和口蹄疫疫苗。在8月的时候,先有一只羊出现腹泻症状,第2 天又有十几只羊发生类似症状,十天后,患病羊只增加到33 只,所有病羊均有腹泻、生长不良、腹部膨胀等症状。养殖户曾用阿托品和止泻药治疗,但是不见好转,然后求诊到本县的基层兽医站进行诊治,这时候已经有40 只病羊死亡,其中以小羊死亡的数量较多,中羊次之,大羊症状明显,但是死亡数量比较少。
3 临床症状
兽医人员对养殖厂内所有症状明显的病羊进行观察后发现,临床症状表现如下:精神倦怠、食欲下降甚至废绝、被毛粗乱、掉毛严重、可视黏膜比较苍白,整体看上去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还有些羊只有严重的便秘、腹部膨胀,有些卧地后无法起立,睡觉的时候会有无意识的咀嚼动作,口腔周围还伴有白沫。严重的病羊出现肌肉痉挛、角弓反张等症状,甚至有全身衰竭而死的病例。
4 诊断要点
在清晨收集羊群的粪便,检查可以发现粪便表面存在长约10 mm、厚约2 ~3 mm 圆柱状且呈现黄白色的孕卵节片,以此可以进行确诊。除此以外,还可以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牛羊粪便进行检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绦虫在未发育成熟之前不会排出孕卵节片以及虫卵,因此如果同一养殖场中的羊只粪便中有的发现虫卵,而有的没有发现虫卵或者孕卵节片的情况下,还应该全面使用驱虫药物。
5 剖检结果
通过对病死的羊只进行剖检后发现,其支气管有泡沫状液体、肺脏发生肿胀且表面覆有无色的胶胨样物质、肝脏重大且质地较硬、肝门淋巴结发生肿大且有干酪样坏死,还有心包膜、小网膜、大网膜和肠系膜上附着若干个半透明状的无色包囊,直径在1.5 ~4.0 cm;胆囊壁有较为明显的增厚,且其中有大量的黏稠的黄色胆汁,胆总管则比正常状态下肿大5 ~10 倍以上。
6 中西医治疗羊绦虫病的方法
6.1 西医
西医治疗方式见效较快,具体的治疗防治如下:一是按每千克体质量使用10 ~20 mg 丙硫咪唑,配制成混悬液给其内服1 次,或者内服100 mg 硫双二氯酚以此达到驱虫的目的;二是每千克体质量内服50 ~75 mg 氯硝柳胺1 次驱虫;三是在1 ~6月龄羔羊治疗中,应该服用15 ~45 ml 的1%硫酸铜,7月龄的成年羊服用45 ~100 ml,一次用药的治愈率能够达到80%左右,隔2 ~3 周再灌服1次即可巩固效果;四是每千克体质量使用苯硫咪唑8 ~10 mg 1 次来驱虫。
如果病羊有严重的腹泻,还可配合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并供给口服补液盐。病情严重的病羊即使会因为生长状态不佳而发生其他疾病,因此还要给缺乏营养的病羊静脉注射100 ~300 ml 的10%葡萄糖,每天1 次,使用2 ~3 d 即可。除了对患病羊只进行治疗以外,养殖场内的全群羊只都需要按每千克体质量使用100 mg 硫酸二氯酚,研成粉末后添加适量水配制成混悬液,在傍晚给其灌服1 次进行驱虫预防,彻底消除羊群体内可能存在的寄生虫,并且需要是对整个养殖场使用消特灵或者5%的克辽林溶液进行消毒[2]。
6.2 中医
中医治疗手段主要是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一是用南瓜子30 g,贯仲9 g,苏木、槟榔、鹤虱各6 g,将以上药物研磨成粉,加入开水冲调,待温后一次性灌服给病羊;二是用川椒30g,贯仲、使君子、马鞭草各9 g,6 g 皂角、鹤虱,将以上药物研磨成粉,加入开水冲调,待温后一次性灌服给病羊;三是烟叶30 g 应用500 ml 水浸泡1 d,取烟叶水250 ml加入1.5 g 明矾、250 ml 水后搅拌均匀分为2 次在1 d内灌服给病羊;四是使用茯苓12 g,炙甘草9 g,砂仁、白术、党参、陈皮各6 g,木香、法半夏各3 g,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去渣放凉后一次性灌服给病羊。
7 羊绦虫病的预防
羊绦虫病一般呈地方性流行,2 ~3月份容易发生感染,4月份开始发病,5 ~7月份达到感染最高峰,8月份之后不断降低,养殖户要了解该病的流行特点,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7.1 加强饲养管理
羊绦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该病的发生大多与养殖户的饲养管理不当有直接的原因,因此在养殖期间还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一是要科学进行放牧工作,上述案例中主要采用的就是放牧形式,因此无形中会增大羊感染绦虫病概率。养殖户在放牧期间尤其需要注意自然环境的健康,按照气候实际科学规划放牧时间,尽量到地势较高干燥整洁的地区放牧,避免到低洼地带放牧。如果出现温度变化剧烈的情况还应该及时将羊群引回圈内,避免羊群出现应激反应。在放牧的时候还可以划分区域进行放牧,比如将整个放牧地区划分成若干个小,每个区域进行轮牧,不仅可以降低绦虫病的感染风险,也能够给予牧场休养生息的机会。同时要管理好牧区的环境,做好清理工作等。二是要管理好圈舍的环境,圈舍是羊群主要的活动区域,要确保其良好的通风、透光等条件,及时清理圈舍中粪便污物,对羊群定期做好驱虫工作,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应该进行堆积发酵,主要目的是通过生物措施将虫卵杀灭,最大程度上避免牧场和饲养地等环境被污染。三是要做好消毒工作,使用20%的生石灰水或者5%的克辽林溶液对羊舍和饲养用具进行喷洒和洗刷。除此以外,养殖场内外也需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细菌滋生引起其他疾病[3]。
7.2 加强饮用水源的管理
寄生虫卵往往也会存在于不干净的水源中,因此要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管理工作。在放牧环境下,要避免羊群饮用沼泽、小池塘等不流动的水源,而是选择流动的河水,减少寄生虫卵的感染;在舍饲环境下,则需要及时更换羊群的饮用水,并做好消毒等。
7.3 加强饲喂管理
饲料是羊群生长过程中的重要能量来源,要严格按照羊只的生长阶段进行喂养,确保营养均衡,从而提高羊群的抵抗力,降低其发病的概率。
7.4 定期做好驱虫
要定期做好驱虫,降低寄生虫对羊群的影响,一般放牧1 个月内进行2 次驱虫。驱虫使用的药物有丙硫咪唑,按照每千克体质量使用10 mg,还有氯硝柳胺(驱绦灵),按照每千克体质量使用100 mg,或者是硫双二氯酚,按照每千克体质量使用75 ~150 mg。通过上述药物可以起到较好的驱虫效果[4]。
7.5 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
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应该提高重视,结合养殖地区的实际情况健全卫生防疫制度,要定期做到检测工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治疗,采取隔离、无害化处理等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病规模。养殖户在日常养殖中也需要加强管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上报给防疫站,以便做好防控准备。
8 结语
羊绦虫病的传播性比较强,对羔羊危害较大,致死率也比较高,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要加强学习,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与基层兽医站进行联系,不要私自进行治疗,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