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猪场的日常管理与疫病防控
2021-03-27厍大亮杨开山丁善杰
厍大亮,杨开山,丁善杰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 金昌 737100)
近年来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我国猪肉价格一路攀升,导致市场对养猪行业投资大量增加,新建了一大批规模养猪场。这类养猪场一般规划设计较为科学合理,设施设备较为齐全,使整个养猪行业的硬件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新建养猪场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日常饲养管理不善、疫病防控措施不合理等现象。近日,随着猪肉价格的连续下跌,养猪场要盈利,在重视疫病防控的同时,必须在饲养管理方面下功夫,从而减少生猪发病带来的损失,提升饲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1 猪在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饲养管理要点
1.1 哺乳期
哺乳期指仔猪从出生到断乳的阶段,一般持续3~5周。
1.1.1 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特点 哺乳仔猪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免疫力差,体温调节能力不健全,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生病或死亡。
1.1.2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是为提高免疫力、获得充足的母源抗体,饲养员要保证仔猪在出生前3 d吃到足够的初乳。二是人为固定乳头,使相对瘦弱的仔猪固定在中间位置乳头,而身体强壮的仔猪固定在末端乳头。三是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皮下脂肪少,做好保温是关键性措施。四是在仔猪出生5~7 d时,开始补料,补料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仔猪认识饲料,并在断奶时完全吃料。五是注意产房环境和母猪乳房的清洁消毒,以防止条件性致病菌侵入引发的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红痢(坏死性肠炎)、白痢(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流行性腹泻等疾病。
1.2 保育期
仔猪断奶到体重增长至25 kg左右称为保育期,时长一般为5周。
1.2.1 保育仔猪的生长发育特点 一是食欲旺盛,若饲养管理恰当,仔猪日增重可达500 g以上。二是由于断奶,仔猪逐渐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而主动免疫又未建立完善,对疫病十分易感。三是适应性较差,但要离开与母猪共同生活的环境,面临断奶、转群、饲养密度增大,与同舍仔猪竞争加强,以及饲料类型和喂养方式改变等一系列挑战。仔猪在这一阶段如饲养管理不当易掉膘或发病,极少数形成僵猪甚至死亡。
1.2.2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是保育舍在进仔猪前要彻底清洁消毒,将室温调节至人体感舒适水平并且进行有效通风,仔猪进入保育舍后要保持饲养环境舒适且干净卫生。二是对进入保育舍仔猪合理分群,一般将体重相近、体型相似的仔猪同栏饲养。对于体质较弱的仔猪也要放置在同栏内加强营养饲喂,以便这些仔猪能尽快赶上同期其他仔猪的体重。三是在水中添加抗压保健品,一般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和能量的组合,在断奶后或进入保育舍前后,让仔猪连续喝3~5 d,同时严格按照少量多次的方法饲喂,可有效减少仔猪因应激而引发的腹泻和体重减轻现象。四是不同生长阶段应为保育仔猪提供不同的饲料。仔猪在保育初期适于采食高营养、易消化的饲料;体重达到10 kg以上时适于采食适口性好、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五是严格按照预先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
1.3 育肥期
体重25 kg以上至出栏称为育肥期,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即25~60 kg为育肥前期;60~100 kg为育肥后期。
1.3.1 育肥猪的生长发育特点 猪体重超过25 kg后,生长发育达到最旺盛时期,但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还未发育完善,同时胃的容积也较小,不能一次容纳较多食物,对饲料中部分营养成分的吸收也不完全。体重达60 kg以上,生理机能发育完善,对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能力达到正常水平,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均发育完全,机体能较好抵御外界刺激,适应性强。
1.3.2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是育肥前期要提供优质、易消化吸收的饲料,针对猪胃容积小的特点合理安排饲喂量,增加饲喂次数,改善饲养环境。二是育肥后期要提供优质的配合饲料,充分发挥该阶段猪生长快的优势,以达到增重快、成本低、效益好的目的。三是及时调整猪群的均匀度,挑选出生长速度慢的小猪、弱猪分群饲养,避免过度使用药物,主要通过增加营养、改善吸收来管理。四是夏季要注意降温,冬季要注意保暖,经常通风改善圈舍内的空气质量,避免有害气体聚集引起育肥猪呼吸系统疾病。
2 养猪场疫病防控要点
2.1 消灭传染源
在消灭传染源方面应注意两点,一是避免外界患病动物或者带菌、带毒人员、物品进入场区;二是对患病猪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病蔓延。
2.1.1 坚持合理的饲养管理模式 建议养猪场选择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既可有效避免将外来疫病带入本场,又能防止隐性疫病在猪群中交叉感染。如必须引种,应选择非疫区的正规健康种猪场[1],并且在引种前做好产地检疫,出具非洲猪瘟及口蹄疫检测报告;引入时报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经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后方可入场;引入后做好隔离观察,一般隔离14~21 d,确认健康后才能混群饲养。
2.1.2 定期做好疫病监测工作 养猪场应积极配合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如发现本场猪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或者死亡率升高等情况,应主动采样送至有检测资质的兽医实验室进行疫病监测,以防止隐性疫病扩散造成更大损失。有条件的规模猪场可以自行建立兽医实验室,并按需要制定系统的监测流程,通过定期监测来了解猪场的疫病状况,确认需要隔离或淘汰的猪只。
2.2 切断传播途径
一是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养猪场在选址时要远离市区,交通、用水便利,便于排水和通风,同时不能靠近工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污染源。内部布局应尽量坐北朝南,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离并有消毒通道相连,生产区内猪舍排列整齐,以便于道路、绿化等布局。种猪舍、仔猪舍、肥猪舍要分开搭建,舍间间隔8~12 m,并配套兽医室、隔离舍等设施。
二是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屏障。对养猪场实行封闭管理,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屏障,严禁无关人员、车辆、物品进入猪场[2]。尤其要注意饲料运输车辆、生猪贩运车辆、病害动物拉运车辆等属于疫病传入的重要媒介,应远离猪场。饲料、猪只和动物尸体应通过场内车辆转运,并对交接地点和转运车辆进行严格消毒。此外,搞好环境卫生,减少苍蝇、蚊子、臭虫等昆虫数量,避免老鼠、鸟类等动物进入猪舍。
三是严格清洁消毒,及时通风。猪场要制定卫生消毒程序并严格执行,一般来说,带猪消毒时可选用广谱、无毒、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空舍消毒可采用氯制剂、过氧乙酸、甲醛等强力消毒剂。不论选用哪种消毒剂,消毒前要清除栏舍内的粪便和污水,清扫冲洗干净再进行消毒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猪场的消毒频率为生产区一般每周2~3次,生活区、办公区、场内使用的器具、车辆、粪污处理场等每周消毒1次。工作人员外出后回场,必须经消毒才能进入生活区,在生活区隔离2 d以上,才可进入生产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前要换衣、换鞋,进行消毒剂雾化消毒。为避免出现耐药菌株,消毒剂应每周更换。一般每天定时对猪舍进行通风可有效减少猪舍内细菌含量、净化猪舍内部空气,预防猪呼吸系统疾病发生。
2.3 保护易感动物
2.3.1 加强饲养管理 养猪场应建立合理的饲养管理规章制度,聘用责任心强的饲养管理人员,并将猪的死亡率与饲养员的薪资挂钩。饲养管理人员应根据猪的年龄段和生理特点进行科学饲喂,合理添加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证猪群有充足而洁净的饮水;要避免粗暴对待猪只,减少惊吓,同时提供整洁的环境卫生条件和舒适的温度,做到冬季保暖防寒、夏季通风透气,尽量减少人为和环境因素对猪造成的过度应激。通过上述管理措施能有效增强猪群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
2.3.2 定期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生猪疫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新建养猪场不可直接套用其他场的免疫程序,而应根据本地区生猪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本场猪群的母源抗体水平等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制定后应当试行一段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但猪群有去势、断乳、转群、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或有发热、腹泻等症状时需要推迟免疫接种;另外使用抗生素前后1周的猪群不宜接种活菌疫苗,使用抗病毒药物前后1周的猪群不宜接种弱病毒疫苗[3]。遇到不宜接种疫苗的情况,应对猪群做特殊标记,严格登记备案,做好后期补免。
2.3.3 重视饲料添加剂的保健作用 常见的饲料添加剂包括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如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如抗生素等)和中药饲料添加剂。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可以补充饲料中营养物质的不足,提高猪群的健康状况,从而增强猪抵抗病原微生物攻击的能力。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应结合本地区生猪疫病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使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但应注意休药期。中药添加剂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饲料添加剂,作用机理比较复杂,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二是含有多种氨基酸、常量微量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补充饲料中营养的不足;三是含有生长调节因子,可激活动物机体的生化反应,促进动物生长;四是含有多种广谱抗菌成分,具有抗生素的作用。与此同时,中药添加剂还具有毒副作用小、残留少等特点,是绿色生态养猪的首选添加剂,值得在生产实践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