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病的成因及治疗

2021-03-27杨金霞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10期
关键词:猪丹毒流行性猪只

杨金霞

(甘肃省靖远县糜滩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靖远 730600)

许多养殖户尤其是个体散养户的饲养管理模式不科学,导致猪只易感染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等方面的传染性疾病,且发病后无法准确诊断、用药,致使病原扩散,威胁着生猪养殖的健康发展。

1 病因及发病特点

1.1 猪瘟

猪瘟的致病原为猪瘟病毒,发病突然、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全年均可发病,各年龄断的猪只均易感染。发病初期病猪体温升高,最高可达42℃,食欲、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咳嗽,呼吸不畅,嗜睡,皮肤初期发红、后期变紫,腹泻,粪便夹杂血液和黏液,并伴有强烈的恶臭味。发病原因:一是猪只体质较差或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抗病力不足,易感染病毒性疾病。母猪妊娠期感染猪瘟病毒后,该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播感染胎儿,导致仔猪带毒,且弱仔率和病死率极高。二是饲养管理不当,猪舍环境卫生不达标,粪污清除不及时,加快了病毒的感染和传播速度。三是防治工作不规范,养殖户尤其是个体散养户缺乏正确的疫苗接种意识,未按规定接种猪瘟疫苗或未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导致接种失败[1]。同时养殖户对病死猪及其污染物的处理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无害化处理规范进行,随意掩埋或焚烧尸体均可扩散病毒。

1.2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的致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主要感染仔猪和架子猪,且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哺乳仔猪死亡率可达50%~100%。猪流行性腹泻具有季节流行特点,冬季发病率最高。发病初期病猪体温升高,大多数病猪体温为39℃左右,呕吐,排水样黄色、伴有恶臭味的稀粪,随着病情发展病猪体温升至41℃左右,食欲费绝,脱水严重,走路摇晃,仔猪发育迟缓。成年猪感染后症状不明显。发病原因:一是冬季环境温度控制不当,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寒冷的冬季,若猪舍尤其是仔猪舍环境温度控制不当,气温骤变时病毒较为活跃,易感染仔猪。二是母猪妊娠期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仔猪出生后带毒,且同一猪舍仔猪感染率可达100%[2]。妊娠母猪分娩前30 d不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会增加仔猪的感染几率。三是环境因素。猪舍消毒不严格,猪只接触被病毒感染的饲料、饮水或用具等发病后,会将病毒扩散至整个猪群。

1.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致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该传染病是当前威胁世界生猪养殖业的五大疫病之一,由于抗生素治疗无效,一旦发病会造成严重危害。致病菌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防控难度较大,每年春季和秋季发病率高。病猪体温升高、呼吸急促、食欲费绝,发病初期呼吸系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病猪咳嗽、呼吸异常、鼻腔留有泡沫血性分泌物等。发病原因:一是缺乏合理的分群管理,不同年龄的猪只混群饲养,且养殖密度大,会加速致病菌传播。二是猪舍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有毒有害气体积蓄导致猪群呼吸不畅。三是气温骤变、气候恶劣易导致发病。

1.4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的致病原为猪伪狂犬病毒,易感动物多,牛、羊、鼠、犬、猫等动物均可感染并扩散病毒,全年均可发病,但冬季发病率高于其他季节。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均可感染,不同性别、年龄的病猪症状各不相同。仔猪发病后体温升高,发抖,不喜吸吮,精神萎靡,呕吐,腹泻,新生仔猪死亡率高达100%,断奶仔猪由于具有一定的抗病力,死亡率约为15%;成年猪临床症状不突出;妊娠母猪易流产,死胎率增加;种公猪感染后可丧失种用功能[3]。发病原因:一是仔猪出生带毒。母猪妊娠期感染后仔猪出生后终身带毒,当体内母源抗体水平较低时即可发病。二是疫苗接种时间不当、疫苗剂量不合理均可导致接种失败。三是伪狂犬病毒致病力强,可在宿主体内不断传代,但毒力不减、致病力增强,易感染抗病力弱的猪只。

1.5 猪丹毒病

猪丹毒病的致病原为猪丹毒杆菌,主要感染架子猪和母猪,全年均可发病,但每年5—9月发病率高,易呈地方流行性。猪丹毒杆菌潜伏期为1~7 d,病猪常以急性型症状为主,高热不退,便秘,呕吐,体表部分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抽搐,股内和腹内皮肤呈鲜红色。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程持续时间长,病猪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多以败血型死亡告终。发病原因:一是猪舍环境卫生差,消毒不到位,地面潮湿,不定期更换消毒剂等均会增加感染几率。二是猪群饲养密度较大,生猪活动空间小,一旦有猪只感染时易发生交叉感染,甚至导致整栋猪舍发病。三是突然转群或更换饲料等应激刺激易降低生猪的抗病力,进而使其感染猪丹毒杆菌。四是母猪连续生产,但对猪丹毒的防控意识差,空舍消毒管理不到位,易导致母猪感染猪丹毒。

2 治疗方法

2.1 猪瘟

病猪肌肉注射猪瘟双抗,为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口服或注射磺胺类药物。仔猪25日龄和断奶后60 d接种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可获得1年的免疫期限。

2.2 猪流行性腹泻

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并紧急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为防止病猪脱水严重,在日常饮水中加入食盐3.5 g/L、氯化钾1.5 g/L、小苏打2.5 g/L、葡萄糖20 g/L。为防止病猪腹泻严重,继发其他感染,可按0.1 ml/kg体重注射2.5%恩诺沙星注射液,1次/d,连续注射5~7 d。

2.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及时隔离病猪,并对污染环境进行消毒,病猪按2~5 mg/kg体重口服多西环素药品,1次/d;或肌肉注射土霉素注射液,剂量为0.1 ml/kg。母猪在分娩前30 d接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可降低仔猪发病率。

2.4 猪伪狂犬病

及时隔离病猪,并对污染饲料、垫草等进行深埋处理,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猪舍用强力消毒灵1 000~1 200倍稀释液喷洒消毒(带猪消毒),并用3%~5%烧碱溶液喷洒其他猪舍。猪伪狂犬病无特效药,发病后要对整个猪群进行紧急接种猪伪狂犬病弱毒冻干苗,新生仔猪滴鼻免疫1头份、仔猪接种2头份、成年猪接种4头份。

2.5 猪丹毒病

病猪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3万国际单位青霉素注射液,2次/d,连续注射3 d可缓解病情。疫苗接种是最主要的防控方法,每年春秋两季分别接种。此外,定期对猪舍消毒,切断

病原体传播途径。

3 结语

生猪养殖过程中常因饲养管理不当或防疫不当导致疫病感染,甚至因诊断、隔离不及时导致疫病大范围流行,严重威胁着生猪养殖业和畜牧业的安全发展。养殖户要转变传统的饲养、管理理念,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加强饲喂管理和环境卫生消毒,并根据区域疫病流行特点和生猪生长阶段合理接种疫苗,提高猪群的抗病力。

猜你喜欢

猪丹毒流行性猪只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猪丹毒的分析、诊断和防治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