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金川区生猪稳产保供工作成果综述
2021-03-27赵静
赵 静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畜牧站,甘肃 金昌 737100)
1 推进生猪稳产保供的措施
1.1 以项目建设带动和促进生猪产业发展
2020年金川区以加大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重点,积极争取产业发展项目,支持新建、改扩建规模养猪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养殖场增(补)栏进度,确保生猪存出栏稳定。同时,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中小养猪场(户)改进设施装备条件,鼓励有意愿的农户稳步扩大养殖规模,促进中小养猪场(户)发展。
1.2 加强养殖场非洲猪瘟疫情隐患排查工作
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继续启动非洲猪瘟疫情排查日报告制度,并积极组织兽医部门对辖区内所有生猪养殖场(户)开展“地毯式排查”,每周统计一次生猪养殖存栏情况。对金川区生猪养殖量在5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逐一进行防疫风险评估,在地图上标注其位置,制作了《金川区动物卫生监督分布及防疫风险示意地图》。对金川区生猪养殖量在1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由兽医工作人员每人承包一户养殖场(户)实行“一对一”监管,指导其开展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每周走访排查全区所有养猪场(户),开展实地防控宣传和技术指导,督促养殖场(户)严格落实生产经营主体防疫责任、防疫措施及申报检疫程序。指导养猪场(户)有效落实清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严格出入场区的车辆和人员管理。此外,加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管,监督养猪场(户)严禁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并签订承诺书,为养猪场(户)发放各类告知书、公开信、宣传挂图、消毒技术资料等。
1.3 严格生猪拉运车辆及贩运人员备案管理
要求金川区贩运户对生猪拉运车辆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79号公告进行改装,使车辆不渗漏粪尿、便于清洗消毒、安装定位系统、配备消毒设备,对达到要求的猪贩运户及车辆进行备案登记,目前已备案贩运户13户、备案生猪拉运车辆16辆。此外,对全区贩运人员进行培训并登记发放《动物贩运人员培训登记证》。指导从事生猪收购贩运的单位和个人通过微信小程序“牧运通”登记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营业执照或身份证、单位地址或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实行全国统一编码。通过定期查看生猪车辆GPS运行轨迹,对生猪拉运车辆进行运输全程监管。
1.4 切实加强生猪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
加强生猪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严格执行原农业部“六条禁令”,依法依规实施检疫。加强对跨省调运的生猪及其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落实生猪跨省调运前备案登记、落地报告、到场监督和隔离观察等综合防控措施。每天从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平台统计调入金川区的生猪及其产品数据,并将统计数据推送至区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成员单位微信群。
1.5 强化生猪屠宰企业监管力度
组织生猪屠宰企业参加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培训班2期,进一步提升了屠宰场非洲猪瘟检测技术能力。同时,定期开展检查,督促生猪屠宰企业严格落实进场生猪查证验物、临床巡查、消毒灭源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相关措施,建立健全生猪入场及产品流向台账,确保生猪产品可追踪溯源。生猪屠宰企业设置了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配备了非洲猪瘟病毒荧光定量PCR仪及诊断试剂耗材,坚持“头头采、批批检、全覆盖”的原则,对所有进场屠宰生猪进行非洲猪瘟病毒检测。2020年共完成非洲猪瘟检测血样2 250批(次),未检测出阳性样品。此外,要求屠宰场对所有生猪拉运车辆在出场时一律进行清洗消毒,否则禁止出场。
1.6 加强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对病害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是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川区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引进了甘肃鑫垦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大大加强了金川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能力。
1.7 集中开展“百日消毒”活动
开展清洗消毒是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重要举措,金川区通过开展专项行动,2020年共使用消毒药品1.5 t,消毒养殖场(户、小区)44个、屠宰场2个,消毒面积约24万 m2,车辆458车(次),有效净化了养殖环境,切断了疫情传播途径。
1.8 积极做好应急准备和应急值守
积极储备防控所需的消毒药品、防护服、采样等物资,建立应急队伍。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知识指导,掌握《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非洲猪瘟可疑疫情应急处置指南》等必要非洲猪瘟防控知识,提高生猪养殖、经营、屠宰等相关从业人员的防范意识,提高基层兽医人员准确识别、早期报告和规范应对非洲猪瘟疫情的能力。同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联系人联络畅通,人员及时到位。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果断予以处置,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小的范围内消除隐患。
1.9 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
2020年相继举办了金川区防疫和生猪复养技术培训班、金川区非洲猪瘟防控专题讲座、金川区新型职业农民养殖技能培训班,共开展生猪养殖专题集中培训8场(次),培训人员105人(次),发放培训资料340余份。同时,大力推广杂交改良、分段饲养等标准化、规范化科学饲养技术,帮助养殖场(户)解决了养殖技术难题。
2 工作成效
2.1 生猪生产情况
针对生猪生产形势,金川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决策部署,与金昌市农业农村局签订了《金川区生猪稳产增产保供三年目标承诺书》,积极组织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推动全区生猪产能持续恢复。
2.2 稳产保供项目建设情况
2020年金川区以持续推进生猪规模养殖,提升产能为目标,秉持“引得进、留得住、建得好”服务理念,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重引进了一批有实力、带动效应强的养殖企业投资建场。截至目前,共引进年出栏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5个,计划投入建设资金2.43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金川区可新增生猪产能10万头以上,自给率将达到或超过100%。
2.3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情况
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养殖场(户)0.481 2万户(次),排查生猪222.814 5万头(次),未发现疑似病例等异常情况;累计排查屠宰场1个,排查屠宰生猪3.918 9万头,未发现疑似病例等异常情况。通过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乡(镇)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养殖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增强。金川区生猪养殖场(户)的防疫意识明显增强,从过去的“要我防”变成现在的“我要防”。养猪场基本杜绝了外来车辆随意进场的现象,部分养猪场甚至在场区外围设置隔离带,禁止外来车辆靠近场区。新建养猪场全部按照动物防疫条件严格进行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为金川区稳定生猪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少,生猪稳产保供及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任务重,且辖区内部分养殖场(户)的自主防范意识不高,存有侥幸心理,疫情防控工作难度大。二是生猪流通环节多,运输车辆管控难度大。规模养殖户主要是以寄养模式养殖,实行同进同出,仔猪调运疫情隐患极大。三是生猪养殖企业目前依然采用干粪自然堆肥发酵还田、污水经沉淀后用于灌溉等传统的粪污处理方法,这些处理方法产生的臭气会不同程度地污染人居环境,造成群众不满,引发社会不和谐现象。四是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不够深入,应对非洲猪瘟疫情经验欠缺,给疫情防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风险和隐患。
4 建议
4.1 继续落实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措施,有效维护生猪生产安全
加强对市场猪肉产品和调入生猪的监管和检测,落实好规模养猪场和生猪定点屠宰场非洲猪瘟自检和抽检工作,加大对生猪养殖、屠宰、运输等环节的监测排查力度。全面落实屠宰环节建立自检制度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按规程实施屠宰检疫,压实猪肉制品加工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市场监管和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严防问题猪肉及其制品流入市场。此外,引导养猪场(户)科学对待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升养猪场的养殖环境和生物安全水平,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4.2 继续落实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生猪养殖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进一步落实好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等相关保障措施,提振养殖场(户)信心;积极与保险公司对接,研究如何通过推进生猪保险促进生猪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生猪养殖场(户);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为生猪养殖场(户)申请贷款提供征信支持。
4.3 定期分析生猪生产供应形势,加强生猪生产和市场运行监测预警
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定期开展生猪存出栏、价格波动、市场供应等方面的监测,分析金昌市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和市场供应现状,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大权威数据信息发布力度,带动养殖场(户)增养补栏。
4.4 继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生猪生产水平
合理规划,切实保障规模猪场发展的土地供应,支持养殖场(户)改善基础设施装备条件,提高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养殖户稳步扩大规模,发展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现代家庭牧场。同时,加大生猪良种推广力度,切实提高母猪繁殖率和仔猪成活率。加大生猪疫病防控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生猪养殖场(户)的防疫水平。
4.5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保障肉类市场供应能力
积极扩大生猪生产,逐步提高生猪自给率,同时对接周边地区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养殖基地或签订生猪供应协议,提升就近保供能力。按照“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冷鲜上市”的原则,提高生猪屠宰标准化水平,形成养殖与屠宰相匹配、屠宰与消费相适应的产业布局。在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同时,统筹抓好牛羊肉和禽肉等畜产品的供给能力,在生猪供应紧张时适当提高市场供应量,多渠道满足市场消费。
4.6 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持续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猪肉的市场供应与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对于生猪养殖企业造成的污染问题,应探索制定强制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制度,做好粪污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