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生猪稳产保供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1-03-27周银虎陈录燕
周银虎,陈录燕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甘肃 泾川 744300)
生猪产业是泾川县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随着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措施的深化落实,泾川县生猪生产和猪肉保障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现具体梳理如下。
1 主要措施及成效
1.1 强化组织领导,严密部署,抓责任,工作稳步推进
泾川县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猪稳产保供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时传达甘肃省“莱篮子”市长负责制暨生猪稳产保供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把恢复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工作作为丰富居民“菜篮子”的重要民生工程和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工作来抓,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全县生猪稳产保供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为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
1.2 立足生猪生产,精准施策,破难题,提升生产能力
一是加大对中小微农业企业复工复产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开展生猪稳产保供调研,深入养猪大乡,进村入户,了解生猪生产情况,解决养殖难题。同时,联系驻泾各金融单位,落实金融贷款政策,梳理推荐中小微生猪养殖场(户)信息,切实加大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恢复生猪生产。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扶贫优先,自主自愿”的原则,立足实际,积极开展政策性畜牧业保险摸底、申报、补助工作。
1.3 聚焦转型跨越,多措并举,调结构,拓宽发展空间
一是强化示范引领,抓典型,对停产(闲置)的生猪养殖场鼓励其尽快恢复生产。积极承接生猪产业梯度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正大模式”万头养猪场项目建成投用。二是简化审批程序,抓效率,对新建(改建)的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户),进一步简化程序,加快审批。对《泾川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拓宽了养殖空间。
1.4 紧盯安全生产,强化监管,筑屏障,提升保障能力
一是重点抓非洲猪瘟防控,牢固树立“动物疫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的责任意识,全力落实“防、检、监、消、控、杀”六项措施,采取班子成员包片、县局技术人员包乡、乡站技术人员包场的工作机制,对养殖大户、交通要道、公路沿线、县际交界处、畜禽交易市场及屠宰场(点)进行摸排监测。同时,坚持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全面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在乡村公路和高速公路设立长期检查点和临时检查点,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非洲猪瘟防控网络。二是全力抓集中免疫,扎实开展防疫培训,足额储备防疫物资,抽调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人员按照“先规模、后散养,先周边、后中间,先普免、后补免”的工作思路,逐村、逐场、逐户开展免疫注射,通过落实“双包双保”“六不漏”“三督查”等措施,免疫注射到位,免疫质量达标。
2 存在的问题
2.1 面临养殖用地利用与发展受限的双重约束
泾川县生猪产业正在由传统养殖向扩规模、提标准、构网格方面转型,对养殖用地、饲料集中供应、品种集中统一、劳力集中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畜禽禁养区、水源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畜牧业发展与用地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尤其规模养殖用地问题难以及时有效解决,生猪发展空间相对不足。
2.2 面临疫病风险与质量安全的双重威胁
泾川县地处交通要道,畜禽及其产品流通量大,跨区域传播风险较高,加之部分养殖场(户)防疫意识不够强,防疫条件差,门禁制度不严,管理粗放,防疫措施落实不到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同时,生猪生产、加工及兽药、饲料等投入品市场监管任务仍然艰巨,疫病风险仍然存在。
2.3 面临自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限制
近年来,泾川县畜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养殖污染也随之加大,污染控制难度和成本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增收空间受到挤压,生猪生产任务艰巨。
2.4 面临种源不足与投资不足的双重制约
受市场和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猪肉价格攀高,养殖户增栏补栏注重生猪育肥,忽略母猪养殖,造成县内猪苗紧张,成为生猪生产的制约因素。此外,用于扶持生猪生产的资金不多,贷款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仍然是制约生猪生产的一大瓶颈。
2.5 面临市场风险和链条不长的双重束缚
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产业发展和畜产品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生猪生产常会受市场、生产资料、人工工资等因素影响,导致价格异常波动,呈现出区域性、阶段性供求矛盾,致使生猪产业稳定发展受限。同时,泾川县没有大型生猪肉制品深加工企业,生猪销售以外调为主,导致短暂性生猪滞留和销售不畅,整体上存在畜产品增值空间不大的情况,加之没有大规模的冷储企业,养殖户收益主要依赖市场控制,生猪产业链条短小且利益分享与风险分摊不平衡,养殖环节受限因素较多。
3 建议
3.1 多方争取统筹协调资金,奋力解决生产难题
一是准确把握产业链条需求,依靠各级政府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列建重大项目。二是以政策为引领,创造条件协调资金,优化资金渠道,激发生猪养殖内生动力,鼓励养殖户加大产业资金自筹力度。三是利用优惠政策和市场有利形势,积极联系金融部门,帮助群众协调金融贷款。
3.2 全力做好养殖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养殖水平
一是推进生猪保险全覆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鼓励养殖户对育肥猪和能繁母猪投保,扩大生猪保险投保范围和力度,真正实现生猪养殖“有保险”,农户增收“有保险”。二是推进实施生猪生产能力提升工程,把重点转移在宣传上,实现安全高效生产。三是扎实开展生猪存栏补栏,多渠道协调猪苗,为新建养殖场和空栏养殖户引入猪苗,保障正常生产。
3.3 严防严控非洲猪瘟疫情,持续增强稳产能力
一是按照“巩固县级、完善乡(镇)级、健全村组级”的原则,在完善三级疫情防控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素质,确保三级防控体系真正成为生猪产业安全发展的坚实屏障。二是及时把握市场行情走势和疫情检测预警,让养殖户能够预判补栏、饲养、销售环节形式,做出合理的、科学的、高效的养殖规划、补栏计划和免疫计划。把风险防御在养殖之外,把利润控制在计划之中,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三是严把引种关、调运关和调运程序。在引种、调运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执行,包括调查种源地疫情安全、开具引种证明、引种后隔离观察等,严防引种带入疫病,造成疫情蔓延和传播。
3.4 多措并举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提升保供能力
一是立足现有基础,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企业自筹等方式,投资建设生猪肉制品加工、屠宰企业,延伸生猪产业链条。二是建立订单销售网络,推动生猪产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