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生猪稳产保供措施及建议
2021-03-27吴彦雄
吴彦雄
(甘肃省西和县畜牧兽医站,甘肃 西和 742100)
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传入我国以来,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受到了较大冲击。西和县生猪出栏量由2017年的10.2万头缩减至2019年的6.04万头,下降40.8%。2019年以来,西和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生猪稳产保供的安排部署,采取一系列生猪复产措施,生猪产能逐渐恢复,2020年生猪出栏量达到8.6万头,预计2021年出栏量将恢复至10万头左右。
1 西和县生猪稳产保供措施
1.1 加大项目扶持力度
一是将生猪养殖纳入《西和县农业产业脱贫“双扶双带”奖补办法》,按照奖补标准,对建档立卡户当年养殖生猪每头奖补300元,2018—2020年累计扶持建档立卡户养殖生猪2万头以上,投入农业产业扶贫资金超过600万元。同时,将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优先列为村集体带贫合作社,投入大量扶贫资金进行扶持。二是按照《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生猪养殖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农发〔2019〕252号)要求,对2020年发生贷款的4家生猪养殖企业(合作社)申请了贷款贴息,目前贴息资金正在审核发放中。三是实施了《西和县2020年丝路寒旱农业发展(改扩建)养殖项目》,投资150万元扶持6家养猪合作社进行改扩建,扩大生猪养殖圈舍,购置养殖设施设备,完善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提升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1.2 取消不合理禁养区限制
按照省、市关于畜禽禁养区划定调整的安排部署,西和县及时组织环保、农业农村等部门对辖区畜禽禁养区和限养区进行了细致调查,于2020年1月印发《西和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西政办发〔2019〕3号),取消了许多无法定依据的禁养区,为生猪养殖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环保部门和国土部门适当放松了生猪养殖企业办场条件,简化了审批流程,鼓励发展生猪养殖产业,2018—2020年西和县新发展生猪养殖场(合作社)超过40户。
1.3 加强生猪养殖合作经营
西和县积极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屠宰企业+合作社”“正大公司+合作社”等模式,加强合作经营,形成生猪养殖合力。近3年,超过10家规模养猪合作社与正大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由正大公司对合作社建场提供指导,猪场建成后正大公司与合作社签订合同,由正大公司统一提供仔猪、饲料,同时向合作社派驻养猪技术人员,生猪出栏后按合同保底价格统一保本返利收购,有效降低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2018—2020年合作社通过此模式养殖生猪超过6万头。
1.4 推广生猪养殖保险
自2019年以来,按照农业保险“成本垫底、收益托底、六大产业全覆盖”和“三年兜底、五年平衡,区分特点、精设品种,普惠特惠兼顾,贫困户一户不落”的总体要求,西和县紧密联合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西和支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西和支公司,向农户大力推广畜禽险种,如育肥猪保费为50元(其中政府补贴40元,农户自缴10元),能繁母猪保费为75元(其中政府补贴60元,农户自缴15元)。2019—2020年,养猪户购买育肥猪保险超过4.8万头,购买能繁母猪保险超过6 200头,做到对贫困户生猪养殖保险全覆盖,大幅提升了西和县生猪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
1.5 强化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措施
自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西和县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杜绝疫情发生。一是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县畜牧站印发《关于加强畜禽调运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督促各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抓好生猪调运启运前、运达后和调运过程中的检疫监管工作。二是严格落实“一对一”监管措施,对100头以上养猪场(户)由畜牧兽医站人员进行“一对一”监管,实行一人一场制度,对100头以下的养猪场(户)由乡(镇)政府牵头负责进行包抓与排查,做到不漏一村一畜。三是落实生猪定点屠宰场“两项制度”,向西和县济西生猪定点屠宰场派驻6名官方兽医和检疫出证人员,督促屠宰场落实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四是加强非洲猪瘟排查与监测,制定《西和县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五是加强宣传引导,向养殖户印发《非洲猪瘟防控明白纸》《非洲猪瘟现场排查手册》《非洲猪瘟防控知识挂图》等宣传资料,有效增强了养殖户的防范意识。
1.6 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自2018年以来,西和县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作为防控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重点工作来抓,为生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持续加强兽医基础设施建设,2018—2020年强化资金投入,累计维修乡(镇)兽医站15个,新建乡(镇)兽医站2个,为乡(镇)兽医站配备了办公设备和疫病监测检测设施设备,基层兽医站办公条件和畜禽疫病防控能力大幅提升。同时,投入30万元为县级实验室购置了PCR检测仪等设施设备,兽医实验室畜禽疫病诊断能力明显提高。二是对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及养殖业主加大培训力度,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培训等项目,近3年累计培训村级动物防疫员800人(次)、培训基层兽医140人(次)、培训养殖户6 000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2 西和县生猪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人员文化程度整体偏低
据统计,2020年西和县有生猪养殖场(合作社、大户)115户,从事生猪养殖的人员超过350人,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不到20%,畜牧兽医专业人员不到20人,养殖一线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初中以下学历,主要靠以往的养殖经验从事生猪养殖,缺乏专业的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控知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成为制约西和县生猪产业持续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瓶颈,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2.2 养殖场机械化水平不高
2018年以来,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生猪稳产保供的措施,对部分养殖场圈舍进行了改造,配置了一些自动化饲养设备,但总体来看,扶持力度依然不够,大部分养猪场圈舍建造简单,饲喂设备机械化程度依旧很低,喂料、清粪等环节全靠人力,许多圈舍冬天依旧靠电暖灯取暖。
2.3 生猪产业链条不够完善
西和县生猪饲养量虽然在逐步增加,但育肥仔猪80%以上依靠外地调入,本地能繁母猪存量少,还没有建成规模化仔猪繁育场。此外,猪常温人工授精技术普及率依然不高,全县没有专门的人工授精站点。
3 西和县发展生猪产业的建议
3.1 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继续借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培训、新型农民实用技能培训等培训项目,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对生猪养殖从业人员开展培训,一方面让从业者掌握最新养殖技术和生猪疫病防控知识,提高从业者饲养管理水平和生猪疫病防控能力;另一方面搞好科技入户和科技示范工作,通过示范将畜牧兽医新科技推广到畜牧生产工作中,提高养殖效益。
3.2 继续加强项目扶持力度
通过项目扶持,持续改造养猪场(合作社)圈舍,购置先进的饲养设备,进一步提高西和县生猪养殖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继续将生猪产业列为西和县特色优势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农户养猪进行奖补。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降低利息,简化贷款审批流程,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3.3 延长生猪养殖产业链条
结合西和县生猪产业发展实际,按照建设集“饲料生产+仔猪繁育+生猪育肥+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模式,在全县扶持建设仔猪繁育场2个、饲料厂1家,新建或改造生猪定点屠宰场1家,提高生猪养殖产业效益。同时,建立“生猪养殖+有机肥生产+中药材种植”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生猪产业发展。
4 结语
西和县应继续强化生猪产业发展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扶持提升规模生猪养殖场(合作社),提高从业者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生猪养殖产业链条,做好抓点示范和猪常温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从而进一步推动生猪产业高效、绿色、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