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稳产保供 建生猪产业强县

2021-03-27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宁县疫病生猪

张 彤

(甘肃省宁县畜牧兽医站,甘肃 宁县 745200)

1 宁县概况

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隶属庆阳市,东、南与陕西黄陵、长武、庆阳市正宁相连,西临平凉泾川,北与庆阳市合水、西峰接壤。辖14镇4乡、257个行政村、13个社区,总人口56.06万人。总土地面积2 653.17 km2,耕地面积6.42万hm2,年平均气温8.7℃,县内河流有泾河、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等7条,是甘肃省农畜产品生产大县,境内农畜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西北名畜——早胜牛发源于此。

2 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宁县生猪产业按照“扩大规模、提升水平、效益倍增”的发展思路,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代养托管、保价保销、股份合作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内引外联和自主发展两大板块,采取集中育肥、合作代养、自繁自养三种模式,落实组织、服务、风险、资金四项保障,全县建成万头乡(镇)9个(早胜、中村、良平、平子、焦村、太昌、春荣、米桥、瓦斜),万头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个、千头养殖场36个,生猪养殖户达到7 724户(5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897户)。截至目前,宁县生猪饲养量达到25.16万头(其中存栏15.91万头、出栏9.25万头),居庆阳市第一。

3 生猪产业发展措施

3.1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一是引进东方希望集团、湖北南泥湾畜牧有限公司等大型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猪繁育场,实现了仔猪本地自给。二是鼓励创建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增强生猪育种创新能力和良种供应能力,建成万头以上生猪繁育场3个,建成标准化种公猪站1个,引进更新优良种公猪,为养猪场(户)提供了良种授配服务。三是加大猪常温人工授精站(点)建设,扩大了猪人工授精技术辐射面。

3.2 扩大养殖基地

一是以早胜镇、中村镇、良平镇、平子镇、米桥镇、太昌镇、焦村镇、新庄镇及春荣镇等地为主建设两个核心养殖区,核心区生猪存栏12万头。二是引进东方希望集团、四川天兆猪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在宁县投资2亿元建设万头生猪育肥场5个,对新建(改扩建)的养殖场(户)简化程序、加快审批。三是支持生猪规模养殖,在核心养殖带建成了2 000头生猪育肥场10个,1 000头生猪育肥场20个,20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300户、50头以上生猪养殖户500户。四是加快构建了覆盖种养、加工、销售、科技、信贷等各环节的多元化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

3.3 打造加工集散平台

一是依托东方希望集团100万头现代化高效生态循环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逐步建成36万t生物饲料加工厂、100万头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厂,推动了生猪全产业链发展。二是加快建立冷鲜肉品流通和配送体系,鼓励支持屠宰加工企业建设配套标准化预冷集配中心、低温分割加工车间、冷库、冷藏车等设施设备,提高生猪产品加工储藏能力和长距离运输能力,实现了“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冷鲜上市”,推动调运方式从“运猪”向“运肉”转变,逐步减少活猪长距离跨区域调运。三是促进了育、繁、养、宰、加、销一体化融合发展。四是积极培育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提升了主导产业竞争力。

3.4 加强疫病防控

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压实了养殖、贩运、交易、屠宰、加工等环节从业者的主体责任。同时,加强源头管控,严格落实餐饮单位餐厨废弃物“三书一台账”管理制度,强化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监督执法工作,严格落实生猪运输车辆备案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落地报告和隔离观察制度。此外,加强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和分类指导,确保了生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3.5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探索建立了代养托管、保价保销、股份合作利益联结机制,以东方希望集团、湖北南泥湾畜牧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天兆猪业为龙头,龙头企业供应仔猪、饲料、药品等生产资料,中村云祥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米桥鑫桥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1个生猪养殖合作社集中育肥,农户自愿入股合作社,保底分红,保障生产、流通、加工等各个主体的利润均衡,让生猪养殖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4 保障措施

4.1 强化组织保障

为了实现生猪稳产保供的目标,成立了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确定专人负责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将生猪生产列入乡(镇)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各乡(镇)高度重视,制订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奖罚措施,严格考核奖罚,确保了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4.2 强化资金保障

一是加大专项财政投入力度。2021年已投入1 000万元用于生猪产业发展,重点支持良种繁育体系、疫病监测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二是积极争取扶持项目。多方争取各类投资项目5个,以项目求发展,促使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确保如期完成任务。三是吸引民资参与生猪产业开发。把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金作为发展猪产业的有力措施,积极吸引各地客商投资2.3亿元开发宁县生猪产业,积极扶持宁县东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做大做强,推动生猪全产业链发展。四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继续落实好能繁母猪补贴、保险、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等扶持政策,做到各类保险应保尽保,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户,对投资生猪生产的企业和个人在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优惠,简化生猪用地审批程序。五是加大能源建设力度,结合实施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加大补助经费投入,全面推行圈、厕、沼一体化,有效利用猪粪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提高了养殖效益。

4.3 强化服务保障

采取召开培训会、印发技术资料、技术人员亲手操作、现场示范等方式,为全县生猪养殖龙头企业、规模场、养殖户从选址规划、技术指导、疫病防控等方面做好了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从合作运行、科技应用、信息共享等方面做好了全方位服务。积极开展了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引导农户熟练掌握科学饲养技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特别是为东方希望等龙头企业与本地养殖场(户)搭建桥梁,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施合作代养,形成了利益联结体,实现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4.4 强化风险保障

切实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采取县乡畜牧兽医站负责人包乡抓点、436名专业技术人员包场联户,对全县生猪养殖场(户)实施网格化管理;全力做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加大对生猪贩运(调运)、无害化处理、兽药饲料的监管力度;全面落实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不断扩大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覆盖面,在万头猪场探索实施了生猪“保险+期货”试点工作,降低了生猪产业因自然灾害、动物疫病、市场价格等因素带来的风险。

5 发展目标

下一步,宁县将按照“科学布局,点线结合,重点突破,片区推进”的产业发展思路,构建“三场、两区、两中心”的产业发展布局,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体系,突破提升重点环节,打造集种猪繁育、生猪育肥、屠宰加工及饲料种植加工为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计划到202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70万头,实现产业规模、效益倍增,建成甘肃省生猪产业强县,西北地区生猪产业大县。

猜你喜欢

宁县疫病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甘肃宁县:果园防冻出新招 农民增收有利器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一件奇怪的事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绿满家园花满城——宁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