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从外风论治小儿肺系疾病
2021-03-27杨文波吴佳琦孙丽平
杨文波,徐 炎,吴佳琦,孙丽平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
风是中医学中较为重要的致病因素。一般来讲,风可以分为外风和内风,外风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邪,内风则是由人体内产生的。风邪往往是疾病发生的先导,一般是单独或者挟带其他邪气致病。小儿常见的肺系疾病有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王烈教授临证六十余年,认为外风是小儿肺系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因,擅长从外风论治小儿肺系疾病,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1 理论依据
1.1 风为阳邪,易伤阳位 风邪具有轻扬开泄、向上的特点,风邪侵袭人体后常伤及人体的头面部及肌表。《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认为“小儿肌肤最柔脆,偶触风寒病荣卫”[1],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素体肺脾肾三脏不足。风邪从肌表和口鼻侵入则营卫失和,肺卫不固,肺失宣发肃降之功能,继而出现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此外,风邪常兼寒、暑、湿、燥、火等邪气侵及机体,临床上的外感疾病虽表现各不同,但总以风气为疾病之主因。因此,外风常为小儿肺系疾病的主要病因。
1.2 阳盛则风动 小儿有独特地生理病理特点,外风常易引动内风,致内外风相合而为病。小儿五脏中肝常有余,常化热生风,引动阳气,先天禀赋特异或肝阳较盛、或素体阴血之儿童,常有内风潜于体内。内风在体内或藏于皮肤之间,或藏于五脏六腑,若遇外风触动则风气内动,阳气逆乱而发病,发病之状各异,病名也不同。小儿哮喘是肺系主要的疾病之一,发病是时常由外风引动内风而哮鸣喘作。古籍中也有内风外风合病的论述,《素问·风论篇》认为:“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瘥,暮则甚”[2]。肺受外风,则会出现汗出、恶风、面色白、咳嗽、短气等症状,咳嗽短气、昼轻夜甚正是哮喘发病的特点,哮喘患儿素有内风伏于体内,感受外风则出现上述症状。
2 治则治法
王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治外风时不仅注重散风解表,也结合患儿体质,重视兼证的治疗,若素有痰疾,则以祛风化痰为主,若久病成瘀,则以活血祛风为要,若蕴结为毒,则以解毒为旨。同时,内风和外风也关系密切,内风可由外风引动则发病,在治疗时往往内外风同治。在临证时灵活应变,但治法总不离解表散风、化痰除风、活血祛风、解毒消风四法。
2.1 解表散风法 解表散风法适用于外感风邪的初期所形成的卫表不固、营卫失和证。常见症状有:发热、恶寒、恶风、头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此诸多症状多由于外感风邪袭表,卫表不固,肺气失宣,在治疗时应解表散风,同时根据寒热变化散寒除热。王烈认为外邪侵入肌肤,壅于清窍导致肺气壅塞,宣发肃降不及而导致发热、咳嗽、哮喘等证[3]。外邪犯肺在疾病初期多为表证,而风邪则为疾病先导,外感初期多为风寒证或风热证。在用药上,王烈常用辛温解表之风药如麻黄、桂枝、荆芥等,还有辛凉解表之风药如薄荷、蝉蜕、桑叶、菊花、牛蒡子等。
2.2 化痰除风法 化痰除风法适用证有2 类。一类是外感风邪入里,引起肺脾肾三脏运化水液失常形成的痰饮证;另一类是患儿异禀体质,风邪引动伏痰。常见症状有: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痰声辘辘、喘息、喉间哮鸣等。此病机关键在于风痰蕴内。王烈认为在治疗时若有外感表证,应注意区分寒痰还是痰热。寒痰蕴肺则应当温肺除寒,常用麻黄、桂枝、紫菀、百部,可稍佐石膏、射干、黄芩避其温热太过,反成热病;痰热蕴肺则以清热化痰为要,王烈善用黄芩清热,辅以瓜蒌、枳实、贝母、知母等清热、化痰之药。若患儿为内风引动伏痰,则为风痰。《泰定养生主论·痰证》云“风痰者,因感风而发,或因风热怫郁而然也。此皆素抱痰疾者”[4],论述了风痰的病因病机。王烈认为治疗风痰时应分脏腑论治,若风痰在肺,宜发散肺气[5],常用药物有苏子、前胡、麻黄、细辛;若风痰伏肾,须祛风、固气、壮肾,常用的药物有黄芪、玉竹、女贞子、芡实等。
2.3 活血祛风法 活血祛风法用于久病后痰瘀互结,风邪引触发病之证候。常见症状有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此法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喘息,迁延不愈的异禀体质患儿。《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肺脏有所损伤,其微丝血管及肺胞涵津液之处,其气化皆湮淤凝滞……呼吸即不能自如矣”[6]。王烈认为肺病日久则气伤,气伤则血瘀[7],素有伏痰体质患儿也容易气血不畅,痰瘀相互搏结,若有外风入体或内风引动,则发为喘疾。在用药上,王烈常用虫类药,起活血祛风之效,常用的药有全蝎、蜈蚣、地龙、蝉蜕、僵蚕等。
2.4 解毒消风法 解毒消风法适用于外感风邪,入里化毒,与体内的伏痰相结合而引起的肺气痹阻证候。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咳嗽、喘息、气促,痰鸣等。此类症状多由外感风寒、风热之邪入里阻滞肺气宣发,痹阻气道而化为毒。此毒的病理本质在于痰、热互结,病机关键在于毒热痹肺。王烈认为热毒是一种病理产物,但根源于外风的侵袭,在治疗上不仅需要清热解毒,还需从病因入手,进行开肺消风。在用药上,王烈常用炙麻黄、紫苏子、地龙等风药开肺消风,射干、紫草等清热解毒。
3 临床应用
3.1 感冒 感冒是小儿常见肺系疾病,临床主要症状有发热、恶寒、恶风、鼻塞、流涕等。一般认为,小儿感冒的病因病机在于感受风邪,风邪挟寒、热、暑、时邪等侵袭人体。小儿肺脏娇嫩,外邪犯肺而肺气失宣。小儿为纯阳之体,且发病容易传变迅速,风寒入里容易化热,因此,王烈认为小儿感冒以风热感冒居多[8]。认为小儿外感多由正气不足,感受外邪所致,提出了“热因毒而起,无毒不起热”的观点[9]。治疗风热感冒时,在不离解表散风的大法下加强清热解毒之功。王烈创制了治疗风热感冒的清感方,风药与清热解毒药相配伍,共奏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具体药物为柴胡、黄芩、野菊花、紫草、金莲花、生石膏、寒水石、青蒿、射干。流涕多可加苍耳子、辛夷;咽痛加挂金灯、紫荆皮;有咳嗽则加川贝母、杏仁;痰多加清半夏,瓜蒌,若热势不重去生石膏、寒水石。小儿肝常有余,风热感冒常可致肝风内动,阳气上逆发为惊厥,若感冒挟惊,王烈常用蝉蜕、地龙、僵蚕等解痉止搐。散风解表、清热、解毒、化痰多法灵活运用,驱邪外出。
3.2 小儿过敏性鼻炎 小儿过敏性鼻炎又称为鼻鼽。临床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喷嚏,在接触异物或者季节变化时尤为明显。鼻鼽的主要病因在于内风与外风相互作用,小儿异禀体质即内风,也有医家又将此细化为“伏风”[10],所论虽异而理同。《景岳全书》云:“鼻为肺窍,实心肺之门户,若其为病,易窒塞者谓之鼽”[11],指出了鼻鼽的主要特点为鼻塞。王烈认为鼻鼽与小儿哮喘有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的关系[12],提出了鼻哮的理论,并创制了“利鼻方”[13],具体药物为辛夷、黄芪、苍耳子、白术、细辛、防风、川芎、黄芩、甘草、白芷、乌梅。方中有辛夷、苍耳子、细辛、防风、白芷等风药通鼻窍祛风,黄芪、白术、甘草补虚,黄芩泻肺,乌梅敛肺。本方祛风为主,补泻兼施,临床随证加减具有良效。
3.3 小儿哮喘 小儿哮喘的常见症状有反复发作喘息、气急、喉间哮鸣,严重者可出现口唇青紫、不能平卧等症状。小儿哮喘是儿童时期易反复发作的肺系疾病,一般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外感风邪犯肺是哮喘发作期主要的外因,《小儿药证直诀》中认为:“伤风兼肺则闷乱,喘息哽气,长出气,嗽”[14],论述了风邪引起小儿哮喘的发病特点,即哮喘发作时有胸部憋闷不舒、呼吸困难、喘息、咳嗽。小儿哮喘的内因在于肺脾肾三脏的不足和风邪内伏,小儿素有异禀体质,若遇外邪,则易引动内风。小儿肺脾肾虚引起水液代谢异常,久则成痰,风、痰、气交阻而发哮喘。王烈认为哮喘反复发作,根源在于风、气、痰、瘀[8],认为风和瘀是哮喘发作时的重要因素,在治疗哮喘时将祛风和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在治疗哮喘时,王烈提出了三期分治,并创制了防哮汤、止哮汤、哮咳饮等一系列方剂,具体方药前人已论述较多,不多赘述。王烈在用药时也善用活血祛风药如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等的使用,认为这类药物可入肺络、祛风痰、平喘止哮[15],不管是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均不离此。
3.4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类特殊的哮喘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无喘息、气促等表现,在治疗时按照哮喘治疗有效而单纯止咳治疗无效。本病的主要病因在于小儿体质异常,外感风邪或异物刺激。《幼科发挥》云:“咳嗽有二:风寒外感者,痰饮者。因感冒得之宜发散,痰咳先化其痰,欲化其痰者,先理其气”[16]。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机关键在于风、痰、气相交,引起肺气上逆而咳嗽。王烈认为此病与小儿哮喘虽症状不同而病机相同,将此病称之为“哮咳”[17],并提出了“久咳痰郁终成哮”和“以哮论治”的观点[18]。在治疗上,王烈按照哮喘三期分治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取得良效。同时,在治疗哮咳的选方用药与治疗小儿哮喘相同,并首创用白屈菜治疗哮咳。白屈菜具有止咳、化痰、解毒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白屈菜的主要成分为白屈菜碱和白屈菜红碱[19],可能通过抗组胺活性来发挥其止咳作用[20],这与中医理论中祛风的观点有不谋而合之处。
3.5 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临床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痰鸣、气促。其病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责之于外感风邪,内因在于小儿脏腑娇嫩,肺气不足。王烈认为小儿肺炎喘嗽缘于外感风邪入里,邪毒闭阻肺窍,致肺主气司呼吸之功能减弱[21]。肺炎喘嗽的病机关键在于肺气郁闭。在治疗小儿肺炎喘嗽,应从从病因和病理产物2 个方面入手,既要祛风以开肺气,又要解毒化痰以驱邪外出[22]。据此,王烈创制了解毒开肺汤,具体药物有炙麻黄、紫苏子、地龙、前胡、射干、紫草、白屈菜、川芎、甘草。此方以解毒为名,但方中主药均以消风为主,此为深谙疾病本质,以风为肺炎喘嗽之根,从风论治,乃奏奇效。
4 病案举例
姚某,男,6 岁,2018 年9 月21 日初诊。主诉:咳嗽7 天,喘息5 天,喉中哮鸣2 天。现病史:患儿来诊前7 天出现咳嗽,呈阵发性连声咳,有痰,5 天前出现喘息、气促,无紫绀,2 天前夜间出现喉中哮鸣。现症:咳嗽,喘息,气促,喉中哮鸣,胃纳差,夜寐可,大便干,日1 行,小便可。既往史: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有哮喘病史。查体:神清,面白,唇淡,舌质淡,苔薄白,脉缓。诊断:鼻哮;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处方:全蝎2 g,细辛1 g,紫苏子20 g,地龙20 g,杏仁5 g,前胡20 g,白屈菜10 g,黄芩20 g,白鲜皮20 g,射干20 g,川芎20 g。4 剂,水煎服,2 日1 剂。
2018年9月30日二诊:咳嗽、喘息减轻,予细辛1 g,蔓荆子10 g,地龙20 g,黄芩20 g,杏仁5 g,川贝母5 g,白屈菜6 g,清半夏10 g。4 剂,服法同上。
2018 年10 月8 日三诊:诸症好转,大便干,予细辛2 g,鹅不食草20 g,牛蒡子10 g,辛夷8 g,苍耳子8 g,白芷20 g,葛根20 g,牡丹皮20 g,藿香20 g,川芎20 g,紫草4 g,薄荷10 g,鱼腥草20 g,枳实20 g,决明子10 g。4 剂,服法同上。
2018 年10 月16 日四诊:患儿着凉后咳嗽增多,有痰,气喘加重,喉中吼声,咳嗽,鼻塞、流涕。予全蝎2 g,苏子2g,细辛1 g,地龙20 g,射干20 g,川芎20 g,前胡20 g,黄芩20,白屈菜10 g,白鲜皮20 g,杏仁5g。4 剂,服法同上。
2018 年10 月24 日五诊:咳嗽减轻,有痰,喘息好转,喉中仍有吼声。予全蝎2 g,苏子20 g,侧柏叶15 g,麻黄4 g,地龙20 g,射干20 g,川芎20 g,前胡20 g,黄芩20 g,白屈菜10 g,白鲜皮20 g,杏仁5 g。4 剂,服法同上。
2018 年11 月2 日六诊:诸症好转,咳嗽次数不多,痰少,无明显喘息。予天冬20 g,苏子20 g,瓜蒌20 g,桂枝20 g,清半夏6 g,川贝母3 g,橘红20 g,茯苓20 g,地龙15 g。4 剂,服法同上。
2018 年11 月11 七诊:仍有少许咳嗽,痰少,余无殊。天冬20 g,麦冬20 g,地骨皮20 g,桑白皮20 g,款冬花20 g,旋覆花20 g,沙参20 g,太子参5 g,知母10 g,浙贝母3 g,苏子20 g,炒芥子5 g。4剂,服法同上。
2021 年11 月19 日八诊:患儿无明显症状,补肾健脾善后。予黄芪20 g,黄芩8 g,玉竹20 g,大枣10 g,佛手10 g,百合20 g,白术15 g。此方服1 月诸症平稳。
按:患儿既往有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史,结合病史及症状,王烈将其诊断为鼻哮。在治疗初期,患儿咳嗽、喘息,予宣发肺气、化痰除风法治疗,用药如细辛、紫苏子、前胡、杏仁等。又考虑患儿哮喘日久,气伤血瘀,予全蝎、地龙等活血化瘀祛风。三诊后患者咳嗽、喘息症状好转,又因不慎外感风寒而症状加重,继续予前法治疗后患儿诸症好转,哮喘进入稳定期,此后予补益脾肾之法善后。此案例中,治疗外风引起的支气管哮喘以祛外风为主,但仍兼顾内外同治,以活血祛瘀法祛除内风,内外同治,取得良效。
5 结语
小儿肺系疾病是儿科医生临床最常见的一类病种,儿童感冒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中医药的干预往往能及时截断疾病传变。肺炎喘嗽往往易发生重症、变证,需从病因病机入手,精准施治。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迁延难愈、容易反复发作,现代医学常用抗过敏、吸入激素进行对症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中医药在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具有优势,王烈认为外风是引起肺系疾病的主要病因,以外风论治小儿肺系疾病,针对不同疾病,提出治则,创制新方,善用新药,取得良好的疗效,王烈从外风论治肺系疾病的经验值得继承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