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的传播特质和编辑思维的重构探讨
2021-03-27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融媒体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引言
伴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多种传播方式进行融合而出现的“媒介融合”模式对传媒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也让人们对新媒体的认识产生极大的变化。传统媒体对于信息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且传播方式单一,仅依靠电视、报纸等方式进行传播;但是新兴的融媒体,能够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对新媒体大数据进行更深层次挖掘,生产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1]。
一、融媒体视域下传播特质分析
1.传播理念逐渐趋于平等化
融媒体将传统媒体作为发展的基础,其主要特征包括具有较为独特的传播方式、较为多样的转播途径、较大量的信息资源等。各传播媒介的相互联系,更加提高了媒体间的联系、融合与发展,达到将传播方式与传播内容进行融合的目标。新旧传播平台进行融合是传播理念逐渐平等化、大众化的体现,更多的卫视与网络播放平台进行融合,人们可借助便携式移动设备便能够收看新闻节目,并且能够采用更加方便、亲近的方式与其他受众进行交流,例如发表评论等。新媒介的运用,能使受众都有平等的参与权,且促进了受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2]。
2.媒体平台化及受众广泛化
目前,融媒体平台能够为大众提供展示文化传播的平台,在借助抖音、快手等App后,能够为大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让不同年龄段的群众均能够参与到文化传播中来。同时融媒体将新闻素材采用网络资源共享模式传输至后台,由编辑人员对资源信息进行处理编辑,最终呈现于电视与网络节目中。编辑在其工作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将各种形式的新闻内容进行加工,针对不同年龄受众群体,传播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新闻,从而满足各群体对于不同新闻内容的需求。
3.传播内容具有独特性、优质性
伴随着融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优质内容与恶俗内容的辨识度提高。质量更高的新闻内容不仅可以得到更多观众的关注和认可,同时还能够在社会中进行优质文化和正能量的传播,让观众在观看新闻内容期间能够获取有用且优质的信息,因此融媒体传播内容的独特与优质是发展的关键。在对新闻内容进行制定时,新闻工作者需要将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有效调整,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群体的兴趣点进行完善,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3]。
二、探讨融媒体视域下编辑思维重构对策
1.树立跨媒体意识
显而易见,目前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正处于不断融合阶段。在当前状况下,传统媒体编辑工作出现较大的转变,在技术和思维等很多方面学习和借鉴了新媒体的内容。而在针对人们对于新媒体的多样化需求方面,编辑不仅需要较高超的单纯文字写作能力,同时还需具备新媒体编辑必备的编辑、录音、摄影等技术。传统媒体编辑要不断地对新媒体媒介进行熟悉与应用,逐步完成与时俱进的自我提高,不断地更新对新媒体的认知,不断地完成传统媒体编辑与新媒体编辑的融合发展。
2.明确用户实际需求
现今,我国的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并且已逐渐地运用到各行业中。互联网具有较强的数据信息分析优势,能够对受众的阅读量进行分析,从而明确用户的切实需求。新媒体编辑可借助互联网技术,将上网浏览用户感兴趣的内容、阅读习惯、阅读爱好等进行总结,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其制定和推送更具针对性的新闻内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融媒体与社会公众的价值取向也产生着联系,因此编辑在对信息内容进行筛选时,需要选择更符合大众且优质的信息进行推送,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促进融媒体的健康发展[4]。
3.优化社会性思维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各界媒体仍然处于不断地发展阶段,导致媒体内部依然存在较剧烈的竞争关系。若要不断地提高竞争力,占据有利地位,则需要新媒体编辑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对社会性思维进行优化;同时还需要及时发现新热点、新焦点,从而不断地让自身工作贴近于用户生活。为符合大众需求,新闻编辑工作者选择信息题材时需要依照社会化角度,充分考虑用户对此作品可能存在的反应。在进行组织策划时,要具有独特的眼光,以专业和敏锐的新闻视角,为用户选择更优质、更贴近生活的新闻内容[5]。
结语
传统媒体在目前的社会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播媒介相对单一,主要以电视、报纸等形式进行信息传播,信息内容不能很好地贴近用户的切实需求。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较大的刺激,使得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传播格局、传播规则等方面不断地向新媒体进行转变和融合,从而成为更具科学性的融媒体,以不断地满足用户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在此情况下,编辑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为用户生产出更加优质、更具趣味性的新闻内容,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