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群众文化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和发展

2021-03-27臧桠梅

中文信息 2021年9期
关键词:群众基层文化

臧桠梅

(山东荣成市文化馆,山东 荣成 264300)

群众文化作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是一个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群众文化的建设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大众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公民文化素质、促进国家软实力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对群众文化进行创新与发展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这一背景下,文艺工作者应从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出发,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群众文化进行发展与创新。以便在与群众的审美需求进行匹配的同时,以传统文化内涵,引领群众文化发展,对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进行丰富,对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进行引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以便为我国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提供由内而外的强大内生动力[1]。

二、群众文化开展的主要内容及形式

群众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展示内容及展示形式,且不受地点及时间的限制。群众文化可以在老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广场、商业区、社区、学校、企业等地进行展开,并可在主题活动日、节假日、传统节日等日期,结合现代的艺术形式和传统文化内涵,及民族地域特色,进行大范围的普及宣传。具体而言,群众文化在开展形式上,包含下述几类内容。

首先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开展,社区作为城市人群的集中地,有着很大的文化活动开展必要。例如可举行“幸福家庭”才艺表演,号召社区人员,以家庭的形式进行参与,进而实现家庭氛围的愈加和谐。其次是以广场为场地中心展开,这也是群众活动的主要聚集场所。为此可号召基层文化部门管理者和文艺工作者,进行相关活动的参与组织,以广场舞等形式,号召各年龄、各民族群众参与其中。还可举行街舞、毽球比赛等活动,以此丰富人民群众的业务生活。除此之外,还可以以绘画书法、围棋比赛的形式,或组织人员成立老年表演队,在老年活动中心等地举行活动,以此慰藉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而展开校园文体活动,也可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育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2]。

三、新形势下推动群众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举措

1.走进群众生活,推动人才培养

当下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愈加多样化,这要求基层文艺工作者能够走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通过对群众的意向文化需求进行探访,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以此更好把握群众文化的发展脉络,使得相关活动计划的设定与百姓的生活体验更为贴近。因此,文化站、文化馆的文艺工作人员应首先制定可执行的具体活动方案,并将方案责任落实到个人,以此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更好地开展。

为实现文化工作的全面展开,人才在这期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要求有关部门着眼于打造高能力、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这些工作者作为基层文艺工作的中坚力量,其主要任务在于对群众的精神文化状态进行塑造。从而以文艺活动,鼓舞人们更好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生产生活中。这要求文化管理部门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以便培养出兼具真才实学和奉献精神的人才队伍。与此同时,还应对基层人才予以定期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服务水平及文化素养,以使其在文艺工作中更好地对人民群众进行带动。除此之外,群众文化的发展,要着眼于高屋建瓴的文化方向制定,这需要专业人士依照地域范围级别,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当地文化社群建设方向的宏观指导。以此逐渐以目标导向为依托,发展建设一支有潜力、有实力的文化建设队伍。从而围绕文化目标的达成,提升我国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及管理能力,以便更好地为我国人民群众服务。

2.理清基本理念,发展当地特色

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时,我国群众文化工作者应理清几大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轮子、三个关系、四个关键。而这其中的两个轮子,指的是我国群众文化事业的公益性与经营性。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公益性指的是,面向公众,提供免费的文化服务,这一过程往往由政府予以主导。而公众文化的经营性产业主要借由市场,以文化服务及文化产品的经济属性,实现自身在群众间的扩张及发展。这一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各类文化要素的配置与分布。在我国开展群众文化产业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对群众文化发展的公益性及市场性予以充分重视。围绕群众的真实需求,以两个轮子的各自发展驱动作为带动,以便更好地发掘群众文化的内在价值。坚持以公益为文化事业发展的主体脉络,以商业要素作为文化发展过程的额外点缀。这要求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发挥其主导责任,持续不断地进行各个区域人民群众需求的调研。以政府财政,不断对所需物力及人力进行投入。

在群众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首先以当地的地域特色为基础,发扬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与当下的流行要素相结合,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从而打造当地独有的文化品牌。以对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不断深挖的方式,为当地特色文化的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而对有条件发展特色民俗活动的区域,当地政府应予以技术指导和财力扶持。尽可能辅散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同时,可对当地民众进行整合,使群众文化愈加成规模成体系,以使得在丰富人民群众业余生活的同时,发展观光旅游等产业,一定程度上达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应不断开展跨区域或跨地域的精品文化互动活动,这要求当地文艺干部在进行文化活动的设计与发展时,应立足于实际、着眼长远,通过当地的文化组织,不断对当地具有意向及能力的人才进行组织培训,以便达到文艺人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目的。同时,通过在当地举办文化活动或文艺作品大赛的方式,突出当地文化特色,并紧跟时代的号召,发展主流思想价值观,最终打造出基于当地文化特色和民俗特点,着眼于国家主流价值观,兼具时代风貌的公益文化品牌。

3.多元主体运作,实现共建共享

在群众文化的运作过程中,相关文艺工作者应着眼于共建共享,从而达成多元主体的运作方式。事实上,发展好群众文化的核心在于,对资源进行整合及文化氛围的共享共建。这要求在对文艺人才的发掘上,应当注重文艺工作中表现活跃的人民群众,本着发扬性的发展眼光,让身怀才艺的群众,能够得到自我展现的舞台。从而实现文艺组织方和文艺工作者的双方共赢。而在活动场地的选取方面,可让部分公园、学校在既定时间内对人民群众进行开放,以此进一步实现社会资源的共用共享。而在文化资金的筹措上,应对社会各界的资金进行争取,通过赞助宣传等方式,引导区域内企业在群众文化的道具、服装、硬件等方面进行赞助,企业也可借助群众文化的广阔舞台,对自身业务进行宣传,从而实现活动举办方和活动赞助方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三方共赢。

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时,还应着眼于运动主体的多元化,为此应分别设立学校、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等群众文化的经营主体,从各方面、各领域,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全局发展。例如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社区居民真实需求的把握,并以社区居民的文化构成分布和职业特点为依托,不断对社区的特色群众文化进行发掘,以此真正实现社区群众文化氛围的整体提高。而各企业同样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场地,为此应与企业内部的工会组织进行联合,通过输出经验、人力、管理、场地等方式,推动区域内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整体丰富。例如可鼓励企业员工,创办企业内部的文化作品展览会,在节假日开展企业艺术晚会,进行职工体育活动等内容,以此推动企业内部文化氛围的逐渐浓厚。

4.加大文化拨款,发展民俗特色

而文化基础经费作为基层开展文化工作的重要支撑,国家要想实现基层群众文化素养的大幅提高,就要对文化拨款进行增加。以此使得基层工作者,能够更好获得进行各类群众文化所需的基础设施。例如在基层文化站点,可以进行微型图书馆的设置工作。可在其中摆放科普类、基础文艺类的书籍,这样人民群众在空闲之余,就能够通过书籍内容,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开设艺体馆或棋牌室的形式,通过涉及广泛的群众活动,让具备不同特长的民众,都能找到与自身特长相符的文艺活动,以此达到传授艺术知识、陶冶受众情操的鲜明目的。对于文化站的管理人员,应以定期考核的形式,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培训,对于需向民众展开讲解的地方,管理人员应予以耐心解读。同时,管理人员还应借由报纸、网络等途径,对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情况予以了解。并以基层文化管理人员为载体,将相关知识及时向民众进行传递。

对于基层文化中,剪纸艺术等传统民俗,应予以积极的保存发扬,以此使得基层文化更富层次性与悠久性。对于能够创造营收的民俗手艺,应以政府力量为先导,以对工艺进行流程简化及工艺优化的基础上,推动民俗特色的发扬发展。并尽可能地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商业便利,加强当地文化的商业性发展,以此达到群众文化发扬和为当地民众创收的双重目的。除此之外,对于基层文化工作流于表面等问题,管理部门应当不断对监督机制进行完善,以此建立文化工作展开的标准流程及标准方案。并提前展开有关问题的预测分析,以预先性的未雨绸缪,减少工作过程的问题处置难度。以此以强落实性,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深入人心。

结语

群众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我国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引领社会价值观的正向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文艺工作者应走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同时。着眼于群众文化事业的公益性与商业性相融合,推动当地民俗特色的体系化发展。

猜你喜欢

群众基层文化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