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刑侦犬实战使用的内涵、困境与路径优化

2021-03-27方绍勤

中国工作犬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迹线物证警犬

曹 剑 方绍勤

(作者单位:曹剑,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650204;方绍勤,通信作者,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650204)

刑侦犬凭借简捷、快速、高效和准确的优点,曾经在基层侦查破案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目前,刑侦犬训练和实战工作面临极其严峻的现实困难,亟须进行路径优化:构建以实战为导向的刑侦犬培训内容设计,创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评估设计,建立合理有效的训用复盘机制。

一、刑侦犬的发展内涵及行业引领作用

在传统话语系统中,警犬等同于刑侦犬,警犬的最主要训练和使用方向即是刑侦领域,其最主要功能是直接追踪和抓捕犯罪嫌疑人。刑侦犬的工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层单位警犬技术的发展水平,这也是截至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基层单位的警犬工作隶属于刑侦部门的历史背景。

(一)刑侦犬发展脉络及内核

20世纪80、90年代,恢复警犬工作后,刑侦犬培训时长为8~12个月,主要训练和使用方向为鉴别和追踪,这两项内容基本涵盖了当时刑事案件的主要特点——法律意识淡薄、邻里纠纷常见、暴力案件多发、交通工具匮乏,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逃逸的空间距离有限等,这些特点给刑侦犬的广泛使用提供了巨大空间,也给刑侦犬的训练建立了内容范式。但是,由于刑侦犬的训练实践刚刚起步,犬源质量欠缺,训练经验匮乏,刑侦犬的功用并不明显。

21世纪初,刑侦犬随着“警犬装备配发”的工作思路经历了实战使用的黄金时期。在全国各地多山地区,都有着刑侦犬的作业足迹,数据显示,这一时期的刑侦犬占全国警犬数量的74.92%,刑侦犬出勤数和起作用数分别占警犬总出勤数和起作用数的86.76%和35.54%。这一时期的刑侦犬训练时长为6~8个月,主要训练内容为鉴别、山地追踪和抓捕,完全符合警犬作业的气味条件:山地环境的气味留存时间较长、干扰较少,犯罪嫌疑人多隐藏在山林地环境,而且鉴别科目的训练,大大提高了犬的气味识别能力,给刑侦犬在实战一线发挥作用奠定了良好的作业基础。

21世纪10年代,警犬技术搭上了“警犬技术作为装备配发”的快车,经历了技术内部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在科研导向的引领下,刑侦犬逐渐细分用于山地追踪、城市追踪、物证搜索、血迹搜索和搜捕等门类。基层实战部门大量配发专业犬,在某些命案现场,同时有5种专业犬,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但效果甚微。但从总数而言,全国的刑侦犬数量近5年以7.49%的速度逐年下降,出勤数和起作用数也是逐年走低。这一时期,刑侦犬技术开始向精细化发展,训练内容细分为独立的单项训练,训练时间压缩为3~4个月,鉴别也不再明确为训练内容。

在实战工作中,警犬技术主要彰显两大功能,其一为灵敏的气味识别功能,其二为凶猛的现场震慑功能。灵敏的气味识别功能为刑侦犬训练和使用的内核,而鉴别是气味识别功能的具象显现,它是刑侦犬训练的关键,是刑侦犬使用的基础,没有鉴别作业的训练,刑侦犬的气味识别能力难以提高,在当前复杂的案件现场,其作用必将式微。

(二)刑侦犬的行业引领功能

随着警犬技术自身的发展和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警犬技术在横向上逐渐发展为刑事侦查、治安防范、安保搜爆、缉毒等专业门类,但从技术深层发展而言,刑侦犬依然肩负着警犬技术行业整体发展的引领重任。

从训练层面而言,刑侦犬涵盖的训练内容多、体系广、周期长,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而后结合当地社会治安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训练,较全面系统地体现了警犬作为技术的内涵。对训导员而言,刑侦犬训练是真正从无到有的技术模仿、自我否定到建构的完整蜕变过程。所以,真实经历过刑侦犬训练的训导员绝大部分都成长为技术骨干,能跨越训练的壁垒,掌握并运用警犬训练的整体步调。

从实战层面而言,刑侦犬的实战效用最为显性。在案件现场,刑侦犬能否发挥作用,发挥什么作用,结果一目了然。实战发挥作用概率高,使用的频率便逐渐上升,行业地位也会随之上升,反之,实战发挥作用概率低,使用的频率便逐渐下降,行业地位也会随之下降。而刑侦犬发挥的效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警犬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行业地位。

二、刑侦犬实战使用的现实困境与原因分析

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案件发生场域的多样性、人员流动的便捷性和传统刑事案件发案率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刑侦犬的使用的空间。DNA、图像、声纹、虹膜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很多重特大案件中,新技术先行先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刑侦犬进入案件的可能性,从而致使刑侦犬的实战使用面临困境。现场经过空间的转移和时间的流逝,其他技术无可作为时,刑侦犬才得以进入现场,结果是使用的时效性受到严重影响,引发警犬“无用”论。数据显示,这种情形比例高达92.15%。刑侦犬由于内外部众多因素的制约,致使其传统优势遭遇重大挑战,发展压力激增,甚至一度出现刑侦犬无用武之地的偏见。

(一)刑侦犬面临的现实困境

1.刑侦犬数量与使用效能逐渐走低

根据警犬技术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全国的刑侦犬数量近5年均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刑侦犬数占警犬总数的11.63%,但年出现场在5次以上的刑侦犬仅占6.22%,起作用数占出勤数的2.31%,可见具备使用能力的刑侦犬的绝对数和起作用的绝对数都非常低。

2.城区刑侦犬面临无现场窘境

发生在城区的绝大多数刑事案件,第一时间就能被DNA、图像等技术消化,用不上警犬技术。而在第一时间不能被消化,再使用警犬技术,则又贻误了警犬使用最佳的时机。久而久之,城区刑侦犬出现了无现场可出的窘境,在大部分省会城市,每头刑侦犬每年出现场的平均数约为1.12起。

3.刑侦犬训用意愿下降

刑侦犬的训练时间周期长、训练科目难度大、发挥作用制约因素多,对训导员和受训犬都有诸多超过其他专业科目的要求。近年来,刑侦犬训导员人数逐渐下降,训练和使用的意愿系数也在低位运行,仅为0.14,大部分训导员转为训练安保搜爆等科目。

(二)刑侦犬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1.社会发展和案件特点的变化给刑侦犬的训练与实战带来了新的挑战

城乡社会发展带来的人员流动、土地硬化规模和交通方式等因素的变化致使人体气味留存地面的时间大大缩短,给刑侦犬的核心作业能力带来了巨大难题。

客观环境的变化和气味作业能力使刑侦犬的主要使用方向发生了变更,主要流向城乡接合部和乡村等视监控盲区及交通欠发达地区,最近3年的刑侦犬使用数据和案例也对此给予了充分证明,但案发时间的延长又上升成为制约刑侦犬作业的最主要因素。

2.现行的刑侦犬训练体系与评估标准制约了刑侦犬训练的发展

刑侦犬的核心作业能力在于犬在不同使用场域的气味识别能力,追踪和物证搜索是气味识别的外显形式。现行的刑侦犬训练体系源于20世纪90年代,对刑侦犬的实战使用存在认知误区,训练和考查的重点为刑侦犬在追踪过程中的把线、低头等表象指标,忽视了刑侦犬在起点识别的准确性、迹线离散的归因分析以及追踪过程中对物证的发现能力等核心指标的分析和建构,严重制约了刑侦犬训练科目的发展。

3.刑侦犬的训练研究导向出现偏差

目前的刑侦犬训练研究将重点简单按使用场域分为山地追踪和城市追踪,同时将物证搜索、血迹搜索和搜捕等独立为单项科目,忽视了案件现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回避了现场使用中气味的关联性,对警犬技术融入刑事案件合成作战的内涵出现了理解偏差。

三、实现刑侦犬训练与使用发展的路径优化

刑侦犬需要克服现实困难和自身障碍,才能符合当前刑事案件现场的侦破需要,才能发挥刑侦犬服务刑侦破案的使命要求。

在刑事现场勘查中,刑侦犬的作业方向主要为3个维度:追踪犯罪嫌疑人、发现物证和提供犯罪嫌疑人逃跑方向。近10年的刑侦犬使用数据表明,直接追踪到犯罪嫌疑人比例为2.38%,搜索发现物证比例为26.14%,发现犯罪嫌疑人逃跑方向为其他技术提供线索占40.62%。结合案件实际效能与刑事诉讼要求,刑侦犬实战使用按重要程度依次为发现物证、追踪犯罪嫌疑人和提供犯罪嫌疑人逃跑方向,明确了实战使用导向,才能为刑侦犬的训练与使用提供路径支持。

(一)构建以实战为导向的培训内容设计

刑事案件现场需要刑侦犬从发现物证、追踪犯罪嫌疑人和提供犯罪嫌疑人逃跑方向3个维度进行作业,刑侦犬的训练即需要围绕这3个主题进行内容设计。

1.从嗅源到起点入手培养刑侦犬气味识别的准确性

嗅源是刑侦犬在刑事现场作业的作业依据和真正起点,从嗅源找寻追踪迹线起点的气味识别准确性是刑侦犬作业的关键指标,也是连接刑事现场遗留气味到犯罪嫌疑人和物证的核心依据,这是将传统的鉴别科目融汇在训练的初期阶段,是训练刑侦犬气味识别能力的重要节点,可以明显提高刑侦犬对迹线起点气味识别的准确性。

2.在迹线附近区域加入物证培养刑侦犬综合作业能力

在“嫌疑人”迹线附近加入物证,培养刑侦犬在追踪时以迹线为引导,对迹线附近一定区域内持续挥发气味的物证同步做出示警反应的能力,及时加上干扰物证,检验刑侦犬在第一阶段的气味识别准确性,也在更高难度上培养刑侦犬的气味分化能力,这给刑侦犬的训练加入了全新内容,经过实践证明,切实可行。

3.以迹线延时时间为重点培养刑侦犬多层次追踪能力

通过对刑侦犬实战现状的综合分析,在刑侦犬作业的诸多变量中,重要性和难度依次为:犯罪嫌疑人迹线的延时时间、多种路面交叉结合情形和迹线长度差距。所以在训练过程中,以4小时延时、两种路面交叉和400米长度迹线为基础,螺旋上升至24小时延时、多种路面交叉和2000米长度迹线,培养刑侦犬的多层次追踪能力。

(二)创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评估设计

考核评估内容分别从嗅源记忆、起点识别、轨迹重现、示警反应4个方面的结果进行设计,降低刑侦犬的作业兴奋性、把线、低头等模糊指标的权重。

创立刑侦犬“嗅源充分记忆、起点准确识别、轨迹完整重现、示警反应明显规范”的培训体系和评估标准,用起点识别的准确性考查嗅源的记忆能力,用“双线重合度”检验起点识别的准确性,用发现物证的能力检验追踪迹线的完整性,用气味分化检验物证示警的能力,实现培养刑侦犬在案件现场同步完成各种场域的追踪、物证搜索的复合能力。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刑侦犬训用复盘机制

从空间维度而言,建立训为用、用为战的双向循环机制,对每一次训练和实战都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及时、全面的复盘。在复盘中找准刑侦犬实战的不足和缺陷,对成功案情进行复盘,举一反三、重复训练,并对失败案件进行推演,找出不足,针对训练。

从时间维度而言,建立每月或每季度的复盘考核,针对上一时间周期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培养刑侦犬稳定的优势能力,补齐短板,这样不仅能提高刑侦犬的作业水平,同时更能提高刑侦犬训导员的训练、实战和专业反思能力,才能使刑侦犬团队成为一支能见奇效、立奇功的专业技术队伍。

猜你喜欢

迹线物证警犬
警犬是怎样“炼”成的
“演员中心制”戏剧始于北宋的新物证
降水自记迹线及雨量数字化提取质检技术
试论物证在烟草行政处罚中的适用
警犬戈尔吉
警犬集体过生日
寻血猎犬复合迹线气味追踪训练
原野侦探课 第三节 关键物证
在硬质地面追踪初期如何提高警犬把线能力
浅谈刑事案件物证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