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档案文化的途径
2021-03-27刘成吉
刘成吉
(凌源市南街街道办事处,辽宁 朝阳 122500)
一、汇总梳理档案文化
汇总梳理档案文化首先要到地域相关文化部门获取相关档案原件,然后对这些原件“加工处理”,形成不同的档案编研成果,最后将这些编研成果分为编纂型、编撰型和编写型。
编纂型成果是指按照类目和要求,通过分析、研讨、总结、归纳、提炼等手段将各级各类档案馆中的馆藏档案资源(全录或节录)编纂成可供内部或外部阅读的出版发行物,编撰型是尊重档案史料可以适当加工的史料编辑,编写型是指依据档案资料进行了加工和升华的发行物。这些成果汇总了大量档案信息,与原始档案相比较更具浓缩性、系统性、预测性和高效性,对“档案文化品牌”具有“推销”作用,也是档案工作者加深了解工作单位相关档案资源构成及对档案资料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沈阳市档案馆所编的《沈阳英华》《永恒的记忆一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沈阳》《老沈阳》,济南市档案馆所编的《济南农业名优产品》,苏州市档案馆所编的《苏州年鉴》走出了各自的馆藏范围,堪称汇总梳理档案文化的典型成果。
二、挖掘归纳创造档案文化
挖掘创造档案文化就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新内容,挖掘新价值,其实质是档案科研活动。档案科研活动是运用科学方法,挖掘档案工作实际和档案学原理本质规律的创新性活动,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创造性、学术性。档案科学研究是建设和发展档案事业的重要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这里提及的“归纳”具体表现为将“档案”学术化,形成各种类型的“档案学术成果”,主要包括综述类、档案学术评论类、档案学术论文类等[1]。
综述类,是指针对研究主题,通过收集、调研等方式,将大量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整合归纳,并进一步展开分析和总结所形成的档案文化成果。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品牌文化》《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打造档案文化品牌》《高校档案文化品牌战略研究》《全国首个档案文化品牌商标“微视档”注册成功》等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与总结形成推介档案文化的研究内容,这一过程就带有综述的性质。
档案学术评论类,需要四个条件即一是主体要从事档案学理论研究;二是评论对象是已发生的各种学术现象和各类档案学术研究成果;三是必须保证学术规范;四是保证结果中要有自己的创新研究成果。推介档案文化并非易事,非专业化的研究成果不仅会使得打造档案文化品牌的过程受阻,还会令学界档案学者对课题的可行性产生质疑。
档案学术论文类,是指探讨、研究和发展档案工作实践、档案学理论、档案行业内容、规律和社会作用的专业研究文章。目前,在数量上占较大优势就是高校每年有大量的硕博士论文发表,以“档案文化品牌”的相关内容为例,苏州大学的《档案馆视觉形象与品牌塑造研究》、黑龙江大学的《品牌管理理论与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山西大学的《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品牌战略研究》等这些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发表的档案成果同样在档案文化品牌的打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交流推广档案文化
推介档案文化离不开“宣传”,借助宣传类档案编研成果为打造档案文化品牌的推广起到很大的作用。宣传型成果是指通过有关媒体对外宣传档案作用、档案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和档案工作成果的各种文字、图片、宣传片等。比如辽宁省本溪市档案馆举办的“中国药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枫叶之都”“工业遗产”等多个专题展览,对于推介档案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交流与宣传作用。交流推广档案文化主要有以下三途径[2]。
1.诠释档案传播文化
在文化强国决策的助推下,档案传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主要包括档案利用和利用档案两部分内容。档案利用是档案管理部门及其人员直接提供档案,为了解查询问题的利用者提供服务,利用档案是利用者为了研究和解决问题,以阅览、复制、摘录等形式使用档案。在档案利用和利用档案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文字材料,零散的文字信息不能直接对外扩散,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反映地区特色的图片、影视资料、人物事迹材料、民俗文化、历史事件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形成书籍、影视纪录片、内部出版物等相关成果。这些成果就能全方位地展示地域特色的档案文化的内涵,形式多样的展现地域特色文化,带动整个地区的档案文化发展走向更大的空间。
2.发扬传统档案传播优势
报纸。是权威信息的发布平台,其中刊登的都是最真最热的时事热点,是传统媒体中的主流媒介之一。在宣传档案文化的过程中,无论是从受众年龄上看,还是从流通范围上看报纸均有一定的优势。从时间上看,报纸出现的时间较早,是人们较早就已经接受的新闻信息获取方式,因此,用报纸来做地区档案文化品牌宣传是一种较为广泛的信息传播形式;再从读者的角度上看,在新型媒体还没有出现之前,报纸是一种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档案文化信息传播应提高对报纸媒介的重视程度,运用报纸的优势,扩大档案信息的传播面。
档案展览是通过展出馆藏的各种载体类型的档案资料进行社会宣传的一种档案信息传播方式。按照时间范围可分成长期和短期,按照展出形式又可分为固定和巡展,另外,在新载体产生以后又出现了网上展览。通常档案展览是档案馆普遍采取的宣传形式,通常可以更为直观地向公众展示出档案信息,甚至可以与公众引起共鸣,从而找到珍贵档案的相关资料和线索;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聚集较多观众参观,扩大了档案馆以及档案的受众面。
举办档案公益讲座是档案信息宣传的主要服务之一,它以档案文献资料为基础,通过生动的讲解,结合多媒体的运用,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民俗、社会风气等等进行展示和宣传,引发公众学习兴趣,促进档案文化的交流与完善。以北京市为例,自2010年以来,北京市档案学会面向全市推出“档案见证北京”文化系列讲座。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资源优势,以档案为依托,拨开层层的历史迷雾,解读老北京背后的故事,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好评和追从。系列文化讲座为宣传北京的档案历史文化,拓展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新领域,满足北京市广大市民文化、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彰显了档案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贡献力。
3.创新档案传播形式
传统媒体是相对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档案又是真实的原始记录,通过传统媒介传播更加正式,但也存在着交互性有限的问题。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开辟更多的信息传播渠道。
目前大数据环境下公众平台种类多样,并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例如微信,全称微信公众平台。曾定位“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最终定位为“公众平台”。微信的功能与特点同样也应用于打造档案文化品牌战略,也是进行地区档案文化品牌宣传与推广的重要方式之一。这里指利用微信进行传播档案文化品牌不是指狭义上我们经常聊天的工作,微信是一个集合名词它还包括以个人、企业和组织建立的服务号和订阅号,两者是重要的信息推广平台。另外,微信较其他的平台来说有着独特的优势。手机等新媒体设备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应用,小小的显示屏幕承载较大的信息量对老人和视力不好的人是一个很大挑战,微信推出了语音播放功能,大大地缓解了这个问题。
档案文化APP是一种应用程序,APP的种类多样,它包括微信、QQ、微博等等。打造档案文化品牌战略可以大致将APP分为专业性的和非专业性的,这里的专业性APP是指档案文化品牌建设部门为了配合该计划的实施而运营起来的,例如现在已经有一些档案馆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已经开始建立起移动数字图书馆;另一类是利用其他APP的功能来宣传档案文化的内容。目前,智能手机广泛应用,这也为APP开发提供了市场,打造档案文化品牌的过程要充分利用“智能”给我们带来的新的便利条件。
PC端服务。在移动APP还没有出现并广泛应用之前,PC端服务在新闻的发布上占领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档案事业发展的角度上看,全国各地建立门户网站发布与档案相关的新闻资讯、国家的相关政策等。通过网页的形式进行宣传并不是一个新型方式,因此,它也自然成为宣传档案文化品牌途径之一。
其他方式。例如纪录片、影视剧、微电影和广告等。2012年首播的《美丽中国》(是第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是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和《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主题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讲述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3]。都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着地域特色,而且得到了好评,与此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人群到当地去体验和感受纪录片里的特色,这一点给我们地域文化视角下打造档案文化品牌给予了启示,拍摄属于本地区的纪录片展现地域特色,并争取不仅在本地区的地方台播放,与纪录片相类似的还有影视剧,由于以档案文化为主题的影视剧不可能在短时间被更多的人关注,工作人员为影视剧的拍摄提供场景,这些场景就是能够反映地域特色的地方,使观众潜移默化接受档案文化的渲染。除了像纪录片和影视剧以外,还有微电影和广告,它们简短又不失艺术性和感染力也将是一个作为宣传得不错之选。还有带有情节的老故事,平淡的叙述有时候可能无法给读者以足够的吸引,带有波折和情节的故事可能更会吸引更多的利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