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育“至爱至美”时代新人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实践育人创新模式探索
2021-03-27彭泽立
彭泽立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一、以三大平台建设为抓手,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
1.整合“爱与美”教育教学资源,强化实践教学平台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传承创新湖湘传统工艺为己任,厚植工匠文化,把工匠精神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理念,将非遗技艺传承、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与培养青年大学生仁爱之心、完善人格紧密结合,创新“非遗传承+精准扶贫”实践育人模式,打造了“人才培养、技艺传承、文化研究、创新研发、传播推广”五位一体的非遗传承实践教学新模式。
2.聚焦国家发展战略,铸牢社会实践平台
学校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非遗文化进中小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暑假组织大学生到贫困山区参加支教、田野调查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在亲身参与社会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与社区学校结对,将剪纸、书法、绳结等非遗项目引入中小学课堂,让广大的中小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知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3.是发挥专业集群优势,夯实双创教育平台
学校创设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为广大青年学生建成了筑梦—逐梦—圆梦的“众创梦工厂”,将其打造成“创新思维训练、创业团队组建、双创实训、创新成果孵化于转化”一站式平台,将双创实践与精准扶贫开发项目有机融合,打造了“创业+扶贫”实践育人美院模式。
二、将“爱与美”融入实践教学,开创实践育人新局面
1.培养“至爱至美”、富有工匠精神的新一代传人
一是将湘绣、陶瓷、竹艺等工艺美术大师引进大师工作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精心打磨每一件工艺作品,培养大学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二是将扶贫、非遗等项目引入实践教学课堂,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认知“爱与美”,感受“爱与美”。三是创新“爱与美”价值追求的实践教学形式。长期以来,学校大部分专业把专业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延伸到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让学生得到“爱与美”的熏陶。四是实践教学成果呈现“爱与美”的内涵。三年来,师生系统开发了湘绣、陶瓷、首饰、服装、包装设计、民族工艺文创作品等近万件套,873项被企业采用。
2.围绕“四美”实践育人特色,塑造“至爱至美”大德情怀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宗旨,狠抓大学生思想引领与道德提升工程建设,构建了“传播美、创造美、践行美、情操美”特色系列活动。依托大师工作室、“湖湘非遗进中小学、进社区”等湖湘非遗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悟非遗文化“传播美”;组织“翰墨润德”书法比赛、“印象非遗”插画比赛等艺术创作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认“创造美”;组建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江西瑞金、怀化通道等革命老区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传播湘绣、湘瓷、花瑶挑花等湖湘非遗文化,让学生乐于“践行美”;每年组织“青年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比学赶超的实践中历练优秀品质,臻于“至爱至美”的“情操美”。
3.创新劳动教育养成模式,培养大学生“至爱至美”奉献精神
近年来,学校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特色育人项目,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强化学生劳动技能、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从“听劳动榜样讲劳动”“跟着师傅劳动”等,多角度引导学生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聘请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担任劳动教育兼职导师,开展劳动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体会奋斗者的劳动激情;建立街道、社区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打造“一院一品”劳动教育品牌,组织文明寝室、“劳动标兵”等评选活动,培育学生感恩社会、奉献社会的优秀品质。
4.探索双创融合模式,培育“至爱至美”德技并修的双创人才
学校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等有机融合,将“制作精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艺术设计作品创作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新时代创意型工匠,教育青年学生“敢闯、耐挫、尚成、容败”的品德操守。近三年,毕业生自主创业率稳定在4%左右,孵化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0余项,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突破3000人[1]。
三、实践育人美院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1.以生为本,创新实践育人工作方法
学校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方位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让学校实践育人真正取得实效。一是创新实践育人活动组织形式,如积极推广双创教育、湖湘非遗文化走进中小学、社区等实践育人项目,不断激发青年大学生创新性思维。二是正确把握思想价值引领方向,结合时代主题,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如以扶贫为主题,开展社会调研,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实行资源整合,校内校外实践育人同频共振效应凸显
学校与怀化通道职中结对帮扶,将通道特色元素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从教育扶贫到人才扶贫、产业扶贫。将校内专业教学与校外社会实践融为一体,实现了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无缝对接”,使学生在校外实训和参与社会实践中开展精准扶贫、传承湖湘非遗文化,实现了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不断融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