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下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初探*
2021-03-27鞠翡翡朱俊楠
鞠翡翡 朱俊楠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99)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的,人们从事各种职业必需的基本能力。它与每个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没有直接联系;它是伴随人们终生的一种生活以及学习的能力[1]。它主要包括信息处理能力、与人交流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现在,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重视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教育是基础,职业教育是关键。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处于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对在校生、毕业生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情况进行充分了解,调研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行之有效的方式与方法,以期为行业、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传统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
1.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重视不够
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创业的必备能力。然而,很多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的了解不多。多数同学没有将职业核心能力作为求职就业的重要方面考虑[2]。由于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不足,也导致其自身的部分能力的欠缺。如:1.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般。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专业知识,上课的积极性差,缺乏自主检索文献、自主学习的能力。1.2学生团队合作、与人交流等能力一般。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习惯于独立完成任务,缺乏齐心协力等意识。学校经常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型比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参与的学生数量有限,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1.3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一般。部分学生将手机、电脑当作娱乐工具,没有充分将其应用到学习与工作中;不能熟练应用网络查阅与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且缺乏对网上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1.4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一般。当下,很多高职学生为独生子女。在学习工作中,遇到困难容易产生依赖心理,采取回避的态度,不能出色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2.院校、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而部分学校重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视不够,没有系统的培养方式,培养意识淡薄。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上,教师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实验实践中,教师重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在考核评价中,重视学生的理论成绩,容易忽视过程性考核。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影响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与教育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很多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网络教学平台、线上资源等有机地与课堂教学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4]。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混合教学模式,它已成为现在主要的教学模式之一[5]。“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有助于同学们掌握专业知识,同时有助于同学们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1.课前线上预习
教师先制作好视频、音频、动画、图片、PPT、习题等资源,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也可以引用网络上的部分资源)。课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完成相关学习资源的预习,并完成相关的测验、讨论等任务。在预习中,遇到有疑惑、难以理解的地方,学生可自行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等方式尝试解决;而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可以带到课堂教学中,重点听老师讲解。
通过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有助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也可以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2.课中线上+线下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着重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讲解。同时,根据学生课前预习任务完成情况,针对学生有疑惑、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者在课前测验中正答率比较低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混合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可以设计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团结合作,通过交流、讨论获得统一的结果,并挑选组员汇报。此外,亦可以将部分知识点的讲解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除开展线下各项活动外,亦可以进行线上讨论、投票、头脑风暴等活动。同时在知识点都讲解完成以后,可以设计在线测试,以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中线上+线下教学的进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等能力。
3.课后线上复习
课堂教学结束后,结合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布置课后复习任务,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亦可以布置小组作业,团队成员合作完成,形成完整的报告(可以上交纸质版的,也可以以电子版形式上传平台)。
通过课后线上复习,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可以锻炼其职业核心能力。
4.课程考核评价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总的课程评价指标。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打破这种考核评价模式,实施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模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包括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上主要考查学生课程资料的学习、测验、作业、讨论、头脑风暴、投票等活动的参与情况(线上有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记录是混合教学的一大优势)[6];线下主要考查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团队协作、成果汇报等。期末综合考核可以包括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两方面。教师可以详细设置过程性考核及期末考核的比重,以便于计算学生的综合成绩。
综合考核评价模式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混合教学中,以提升其综合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除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掌握,更应该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积极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完成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任务,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同时可以锻炼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教师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完成课程资源的建设以及课程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在混合教学过程中,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从而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