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健康档案的建立及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27陈莹
陈 莹
(本溪市档案馆,辽宁 本溪 117000)
如今,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很多年轻人都背负着照顾孩子和老人的双重重负,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晚年快乐无忧的生活。老年人健康档案的建立让养老相关机构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为老年人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服务,目前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老年健康档案的内容构建
1.心理健康档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生们不仅要关心患者的身体健康,也要关心其心理健康。现在新闻媒体经常会报道“空巢老人”所面临的精神层面的问题,老年人的子女们为了能够挣更多的钱,很容易忽略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孤独是老年人最大的心理问题,也是最严重的心理问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能够快速地了解老人们的心理状况,可以及时地告知老人的子女们“常回家看看”,或者请相关人员及时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
2.慢性病档案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身体的免疫力会逐渐降低。因此,老年人容易患上高血压、冠心病等一些慢性疾病,其身体各个部位也开始衰退。健康档案的建立就是为了降低老年人患慢性病及病发的风险率。以前老年人没有正确的认知,普遍存在没病不就医的情况,也不会定期进行体检,因而就会错过就医治疗的最佳时间,导致慢性病最终变严重。而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能够宣传一些健康的知识和注意事项,让他们时刻知道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提升其健康的意识,预防慢性疾病。
3.体检档案
老年体检档案的搜集和建立,有利于老年人自身健康的生活。老年人通过定期进行体检和心理咨询,能够及时地反映出其本身的身体和心理是否健康。定期体检档案,主要包括周期性健康检查记录。建立老年人体检档案,有利于向老年人提供完整、迅速、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有利于老年人预防和及时治疗常见病症,提高生命质量,有利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准确获取各类疾病信息,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
二、老年健康档案在养老服务中的需求分析
1.标准化需求
目前,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已经多样化,但老年电子健康档案仍不够完善、不够规范,难以在多种养老模式间实现信息共享。因此,老年电子健康档案的标准化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建立统一、规范化管理,需要对档案的内容、数据结构、属性及值域进行标准化,形成面向养老服务的电子健康档案数据模型,构成稳定的分类结构框架,实时整合其他信息系统中的老人健康档案信息,将这些信息按照规范数据格式进行转化,并整合到面向养老服务的电子健康档案的大数据系统中,实现多方信息的有效融合,为老人信息共享提供基础。
2.功能性需求
2.1 角色分析。老年健康档案的建立,能够让子女和老人自身更加放心其身体健康情况,也为医生等相关专业人员提供极大方便。建立老年健康档案有助于老年人自身、家人和社会,也是养老服务中最重要的信息凭证,是老年人老年生活的质量的重要保障。
2.2 老人服务需求。一些老年人通常都是一个人在家里生活,儿女们因忙于工作等,不能及时地关注他们的健康和心理问题。老年人自己或者养老服务机构可以根据数据,分析潜在的问题,找出原因,进而有效地去解决所发现的问题。通过老年健康档案,为老年人提供他们的身体的健康数据、提供医疗知识,甚至还可以提供给专家对医学信息进行介绍。在养老服务中,老年健康档案的建立,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3 机构人员服务需求。通过建立老年健康档案,不仅可以让老年人和他的家人知道其本身的身体状况,也可以减少社会医疗人员的日常工作量,通过健康信息档案,就可以免去不少的环节和步骤,以此来节约时间和成本。
三、老年健康档案的管理和信息共享
1.老年健康档案的管理
系统建设流程是在分析了老年健康档案的数据构成的基础上,设计健康档案管理与信息共享系统。老年健康档案管理要结合大数据来进行,以完善的信息流和信息共享机制带动整个老年健康档案管理与信息共享系统业务流程运作的顺畅。应建立信息中心实施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维护、升级等相关功能,并进一步健全信息管理机制,形成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框架。
2.信息共享建设
为便于老年健康档案的信息共享,应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操作平台,以便于开发、使用、维护、管理和系统升级的支持;应用软件设计开发系统中留有相应的软件接口,使各类数据资源得到很好的共享。系统的安全性也是整个系统最重要的部分,除了从人自觉的心理上进行安全防范之外,还要建立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机制,制定规章制度,防数据泄密、丢失,防病毒和黑客的恶意攻击。
结语
综上所述,必须高度重视老年健康档案的建立,让其充分发挥最大效力。当下,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完善和加强老年健康档案管理已经迫在眉睫。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健康档案管理将会在全国日益普及,并将有效拓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