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建设的现状与总结
——以塔城市农家书屋建设为例
2021-03-27努尔古丽达嘎尔别克
努尔古丽·达嘎尔别克
(塔城市图书馆,新疆 塔城 833000)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扎实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农家书屋已深入农村、不断普及,解决了农民群众“读书难”的问题,并已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粮仓”。
近年来,农家书屋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读书难”的问题,满足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塔城市农家书屋建设现状
塔城市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西部和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地处塔额盆地北缘,距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530公里,总人口17万人,居住着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等25个民族,是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截至2020年8月,已建成农家书屋166家,其中包括行政村145个,社区街道25个,实现了连队、街道、社区农家书屋全覆盖,塔城市的农家书屋建在村级文化室,配备了农家书屋配备的设施设备并具备了对外开放使用的条件。平均每家图书室配2500-3000册。我们在2020年对农家书屋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
二、塔城市农家书屋服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虽然塔城市农家书屋建设非常成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热烈欢迎,但是建立农家书屋可持续性发展上依然存在着问题,主要问题归纳有以下几点。
1.缺乏专职管理人员
管理员作为图书室的直接管理者,其工作水平和服务理念直接影响着农家书屋的服务水平。从管理情况来看,农家书屋管理员绝大多数都是由村干部兼任,缺乏专业化的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
比如塔城阿西尔乡下一棵树村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没有专业管理人员,是村干部兼任,缺乏相关的岗位培训,对农家书屋的管理欠规范,比如:图书的分类、排架、管理、登记等。
虽然村干部熟悉村队的情况,利于围绕农家书屋组织一些活动,但村干部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对农家书屋的管理没有任何劳动报酬,当本职工作与书屋管理工作冲突时,他们自然就选择牺牲或放弃书屋管理。
2.农家书屋藏书较少
农家书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牧民的阅读需求,为其生产生活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经调查发现还有一部分农家书屋的藏书少、种类不足等问题,农家书屋里的书缺少“农味儿”。比如也门勒乡阿克塔木村农家书屋藏书里关于种植、养殖类的书籍特别少,图书更新频率慢。
3.欠缺完善的书屋管理制度
目前,虽然塔城市农家书屋已基本建立农家书屋管理制度,但一些农家书屋管理上滞后,缺乏图书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管理制度不全,欠缺完善的书屋管理制度。以村级自我管理为主,图书管理不规范、借出登记不全。比如阿西尔乡克浅村“农家书屋管理制度”不够全,“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管理还不够规范,外借不登记等问题存在。
三、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服务建设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统统一的管理机制是“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对管理队伍的培训力度,推进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责任考核,完善政策保障和投入机制,提升服务效率,改进服务质量,严格考核监督,推动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建立书屋管理员培训制度,相关部门组织举办图书室管理员培训班等形式,提高业务水平,掌握图书的管理、分类、排架等基础性业务能力,建议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提高读者素养、培养阅读群体、满足群众的需要。
2.完善服务,优化资源配置
科学管理,拓宽图书来源。整合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图书资源使用效率,建议整合书屋、学校图书室、文化共享工程等,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科普宣传,利用县市公共图书馆的优势,使乡村农民群众可以持农机书屋借书证在县市公共图书馆内借阅图书,以实现文献传递。
多配符合农村产业特点的种养、加工类图书,为科技兴农做好智力支持,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同时配置一些电子书籍。进一步提高书屋实效性、服务质量,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文化综合服务平台。在农家书屋书籍的配备上,根据该村的实际生产状况让更多实用性强的新书、内容健康的好书配置农家书屋。激发当地老百姓的阅读的兴趣,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
乡村文化站要对乡村阅读群体的不同,把握当地农民群众的实际特点、需求及文化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活动。比如,有些村是牧业村,可为当地农民群众组织有关游牧、养殖方面的书籍阅读活动,而有些村是搞乡村旅游的村,可为他们推荐有关旅游方面的书籍,引导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还有一部分村农业村为他们组织有关农业、养殖、科技类方面的书籍。
3.加强宣传指导力度,执行定期检查制度
在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转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管理登记、图书借阅制度、加强宣传指导力度、提高工作服务质量,读者文明公约制度,制定《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进一步广泛公布书屋服务项目,确保农家书屋规范运行。所有图书采取免费借阅登记制度,进一步规范村民的借阅行为,实现书屋管理规范化并对图书室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防止图书的丢失和损坏。
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涉及文化和旅游系统、新闻出版系统两个部门[1]只有理清试点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2],才能解决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因职能交叉所带来的系列问题。作者认为把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根据当地农民群众的传统习俗和群众爱好、生产生活,适时举办关于农牧业生产、农业科技知识、乡村振兴等知识讲座,激发当地农民群众看书的热情,引导农民了解农家书屋,丰富农家书屋文化活动,让图书室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助力乡村振兴。要采取惩奖措施对农家书屋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处罚,把监督成果纳入年度文化工作考核内容,进行绩效评估并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要多想办法加强与新华书店(农村发行网点)和县市图书馆联合。进一步推动当地读者在自我服务、管理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乡村要加强乡村网络建设及数字阅读推广,加强网络建设以拓宽乡村居民的阅读渠道。
四、结语
笔者认为,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家书屋”这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满足基本的设施、加大投入力度,农家书屋也是一项基层群众文化管理的探索性工作,我们要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配备专职管理员、设备和资料需求,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下沉,拓展服务镇域,加强乡村网络建设,发挥志愿者作用,提升服务效率;让“农家书屋”充满生机与活力,越建越好,保持农家书屋的长久生命力。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使“农家书屋”其成为农脱贫致富、增长智慧的有效途径,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