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运用肉桂、山萸肉、生晒参治疗糖尿病经验
2021-03-27何莉莎顾成娟
何莉莎,顾成娟,宋 攀
(1.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1137;2.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仝小林学术传承工作室,广东 深圳 518034;3.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 610041)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2019 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1.164 亿,糖耐量异常人群约5 450 万[1]。中医学将糖尿病归属于“消渴”范畴。仝小林院士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临床实践中,提出2型糖尿病的病程经历了由“脾瘅”到“消渴”的转变,以2 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为依据,将2 型糖尿病分为“郁-热-虚-损”四个阶段[2]。病至“虚、损”阶段,患者往往出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此时期的核心病机为正气不足、阴阳两虚,兼有血瘀;在治疗上,提出扶助正气,阴阳双补的“温脺”大法。本文总结了仝小林临证使用肉桂、山萸肉、生晒参组成的三味小方“温脺饮”治疗“虚、损”期糖尿病的经验,以飨同道。
1 病至虚损,脺宜温之
“膵”为胰脏的旧称[3]。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首次提出“消渴即西医所谓糖尿病,忌食甜物”,并提出“消渴一证,古有上、中、下之分,谓其证皆起于中焦而极于上、下,究之无论上消、中消、下消,约皆渴而多饮、多尿,其尿有甜味”。张氏还提出消渴的发病部位在膵(即胰腺),谓之约“古人不名膵而名散膏……散膏即膵也,为膵之质为胰子,形如膏,而时时散其膏之液于十二指肠之中……故曰散膏,为脾之副脏”[4]。张氏之论由此开启了传统消渴病与现代糖尿病的对接。在病机上,张氏以“壶热而津涸”取象比类来阐释“肺热而至消渴”之病机,所创之“玉液汤”和“滋膵饮”,针对的仍是消渴阴虚内热的主要病机。
仝小林在现代医学背景下,以“核心病机-分类分期分证-糖络并治”为框架,构建糖尿病中医诊疗新体系,提出中医“糖络病”理念。《素问·奇病论》记载:“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所溢也,名曰脾瘅。……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内经》提出消渴经历了“肥胖-脾瘅-消渴”发展过程,经历了由实至虚的过程,故此,仝小林提出将2 型糖尿病按照“郁-热-虚-损”分成四期。
病至末期,此期多见正气不足、阴阳两虚及因血瘀导致的变证蜂起。如陈士铎《石室秘录》所论“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肾虚而致,则无不同也。”可见消渴由于热盛耗伤,初则气津亏损,阴伤津亏,久则阴损及阳,甚则命火不足,病程由实转虚,病久至损。仝小林指出,此时的重点是活血化瘀的同时注重温补命门,以期微微生火,少火生气,并针对各种并发症随证治之,故调补虚损是此阶段的重要治则,并提出以“温脺”为治疗大法。
处方用药上,借鉴张仲景《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的宝贵经验,自创以肉桂、山萸肉、生晒参组成三味小方“温脺饮”,其临床应用要点以阴阳两虚为主要表现的小便频数,夜尿频多,甚至饮一嗖一,尿浑浊如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疲、耳轮干枯,面色黧黑,腰膝酸软无力,畏寒肢冷,四肢欠温,阳痿或下肢浮肿,甚至全身肿,舌淡苔白而干,舌下络脉瘀闭,脉沉而无力。其中,小便频数,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膝酸软无力,畏寒肢冷是辨证的关键。
2 三味小方,扶正补虚,阴阳双补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主要功效为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张元素《珍珠囊》[5]记载:“肉桂,气热,味大辛,补下焦(火热)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李东垣[6]记载肉桂“补下焦相火不足,治陈寒之病及自汗。”故糖尿病后期虚损阶段,肉桂为补益下焦相火要药。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肉桂的主要成分肉桂酸可促进β 细胞的胰岛素分泌[7]。
山萸肉,酸、涩,微温,归肝、肾经,主要功效为补益肝肾,收涩固脱。山萸肉的酸温收涩之性有助于滋养肝肾,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其作用机制与保护肝肾功能有关。研究发现山茱萸乙醇提取液能增加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大鼠胰岛素分泌,调节血糖[8]。
生晒参,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主要功效为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神农本草经》谓:“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珍珠囊》载其“养血,补胃气,泻心火。”《本草纲目》曰:“治男女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泄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糖尿病后期,阴阳两虚,正气不足,生晒参为不二之佳品。
3 合理用量是临床起效的关键
《中国药典》2015 版中肉桂用量范围为1~5 g;山萸肉用量范围为6~12 g;生晒参用量范围为3~9 g,另煎兑服,也可研粉吞服,1 次2 g,每日2 次。吉红玉等[9]总结肉桂的临床用量范围在1~75 g 之间,常用量为10~30 g,补火助阳用于治疗沉寒痼冷之疾时用量最大。仝小林认为在糖尿病“虚损”阶段,肉桂常用剂量为3~30 g,肉桂配伍山茱萸时常用量15 g,若用于降糖剂量须至15 g 以上方能收效,若用于交通心肾则1 g 足以收效[10-11]。邸莎等[12]总结山萸肉当代常用的剂量范围为6~74.6 g。仝小林临床治疗肝肾阴亏虚型糖尿病合并足跟痛、肠上皮化生、强迫症合并滑精等,山茱萸多为15 g,糖尿病肾病山萸肉的常用剂量为9~60 g。张进进等[13]总结人参临床用量范围3~55.2 g。仝小林临床生晒参常用量为6~30 g,治疗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元气欲脱者时,生晒参用量为30 g,山茱萸30~60 g,急煎频服,1 剂1 日内可分数次服用,直到病情缓解[14]。
4 病案举例
任某,男,77 岁。2019 年4 月9 日初诊。主诉:发现血糖升高12 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 年。现病史:患者2007 年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FBG 6.2 mmol/L,2 hPG 9.5 mmol/L,间断服用糖适平,血糖控制不稳定。2016 年因视物模糊进行眼底检查,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未系统治疗。刻下症见:乏力,头晕,怕冷,视物模糊,尿频,纳食差,眠可,大便干,2 日1 次,夜尿3~4 次。辅助检查:FBG 8.2 mmol/L,2 hPG 10.8 mmol/L,BP 150/80 mm Hg(1 mm Hg ≈0.133 kPa)。舌体胖大,舌淡暗,舌底络脉瘀阻,苔少;脉弦硬,沉取无力。既往前列腺肥大病史8 年。现口服诺和龙,1 mg,每日3 次。西医诊断:2 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列腺肥大。中医诊断:消渴,癃闭。中医辨治:肾气不足,阴阳两虚,兼有血瘀。治法:益气补肾,阴阳双补,兼以活血。处方:右归丸加减。方药组成:生黄芪30 g,生晒参6 g,生白术30 g,熟地黄15 g,山萸肉15 g,肉桂6 g,鹿角珠9 g,枸杞子15 g,巴戟天15 g,淫羊藿15 g,阿胶珠9 g,龟板胶9 g,酒大黄6 g,五倍子9 g,五味子15 g,金樱子30 g,蒲黄10 g 包煎。
二诊,服药14 剂,头晕、乏力、怕冷减轻,大便1 日1 行,质软,夜尿次数减为每夜2 次左右。上方加生地黄30 g,减枸杞子、五倍子。
三诊,服药14 剂,乏力、怕冷明显好转,纳食增加,生化检查:FBG 7.2 mmol/L,2 hPG 9.6,HbA1c 6.6%,SBP 140/70 mm Hg。患者病情稳定,持续好转,可守方加减继服。
按:2 型糖尿病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血行瘀滞,变证百出。此时控制血糖是治疗基础,而调补虚损的“温脺”法是此阶段的重要治则。仝小林临床常用山萸肉补益肝肾之阴,肉桂温补下焦虚寒,二药配伍可称为“地黄丸浓缩方”,阴阳双补,用于糖尿病晚期。生晒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与山萸肉相配,增强收敛固脱之效,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多种并发症,元气欲脱者。方中生黄芪、生白术配伍生晒参共奏益气扶正之功,熟地黄、枸杞子、阿胶珠、龟板胶调补肾精,鹿角珠、巴戟天、淫羊藿补益肾阳,酒大黄活血通便,五倍子、五味子、金樱子缩尿固脱,蒲黄活血化瘀,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靶药。此案以益气补肾,填精固脱,兼以活血为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