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职校聋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探索与改革
——以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为例

2021-03-27

中文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声音

(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安徽 合肥 230012)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各种网络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职校聋生基本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这既给信息化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自控力弱的他们又极易被网络游戏所吸引、沉溺于虚拟世界中不可自拔。如何用有趣、有益、有效的信息化教学内容和手段促进聋生学习和发展是我们特殊教育职业学校教师必须面对和迎接的一个挑战。

一、传统模式下的聋生心理健康课教学

职校聋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除具有普通职校生的一般特点以外,其生理缺陷致使他们与外界沟通少,心理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同龄的健全人,普遍存在依赖性强、抗挫折能力弱、情绪控制弱、意志薄弱等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但他们因听力受损导致的言语障碍、抽象思维发展弱等认知缺陷又让传统模式下的心理健康课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听觉缺失,大部分聋生文化基础薄弱,抽象思维发展差,不能完全理解教师书写的内容和书面手语的意思,更无法作出有效反馈。鉴于此种情况,心理健康课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以手语讲授为主,而放弃了德育课教学所倡导的体验式教学,学生情感体验不够,能力培养不足,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缺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出来,教学效果不佳。

2.心理健康课教学资源滞后,教材案例陈旧,教学内容不够贴合聋生。例如,我校选用的教材为俞国良教授主编、高教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材本身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内容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的特点,但由于教材以普通中职生为教学对象且编写至今已十多年了,许多案例与聋生生活的时代差距较大,且无一案例是针对聋生的,聋生在学习中难以形成心灵共鸣,情感体验不深。

3.教学方法单一,致使聋生不能准备掌握课程内容。教学中多采用“手语+书写”的方式进行教学,受手语表达的局限性和聋生文字理解力差的影响,聋生常常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

4.聋生学习自主性差,意志力弱,他们常常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任务和课后拓展任务,在遇到问题时也不愿及时询问,最终导致问题越来越多,在学习上越来越吃力,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二、信息化教学在聋生心理健康课中的探索与改革

黎家厚教授在《教育技术教程——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一书中,对信息化教学的定义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变化,其目的是帮助全体教师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改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资源、优化聋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效果。笔者基于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聋生的心理健康课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

1.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习需求

因为生理缺陷,聋生习惯于动作学习和视觉学习,传统的文字知识传授并不适用于他们。针对这一情况,我校新开发了聋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根据聋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将校本课程的主题分为:挫折教育、感恩教育、情绪调节、青春期教育、意志力培养五个专题。用图片、视频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制作课件,同时配以手语教学视频,开发了线上线下两种教学资源,适合聋生认知学习特点,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情感共鸣,满足学习需求。

2.创建在线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

教师在线创建学习通课程,学生在手机上下载App就可以进入课程学习了。教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任务发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肯定、鼓励和支持学生不断成长。系统自动记录的数据也便于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例如在给学生上《友谊地久天长》这一课时,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两个任务:画出自己的朋友圈并拍图上传和完成《人际关系维持能力问卷》,随后我在线对学生的朋友圈图给予反馈并对问卷进行分析。这两个任务既帮助我了解学生的朋友交往情况,又能对学生的参与程度作记录和评价。课中,我让学生完成在线判断题“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并对角色扮演中学生表现进行投票。这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另一方面也对他们的课堂表现进行了记录,便于作出过程性评价;课后,我让学生学习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改善与人的关系并进行记录,在一周后将感受上传至学习平台。课后拓展任务使课堂学习效果得到延伸,利于达成学习目标,平台的数据记录也利于全方位对学生作出客观真实的教学评价。

3.运用多种手段,打破听力障碍

聋生“听”通道的缺失是导致他们学习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因为健听人的学习和记忆主要是以听觉通道为主,以言语意义的形式贮存在长时记忆中。长久以来,人们也习惯了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和贮存知识,而聋生却不同,他们贮存在记忆中的信息以图像形式为主,具有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这种学习通道的不同使得聋生常常很难理解健听人所表达的抽象意义,这也是我们心理健康课教学中要克服的一个难点。运用信息化手段,我校教师首开了用“讯飞听见App”实时将教师口语内容同屏给聋生看,并配以教学课件、学习视频,关键内容处配以教师浅显直白的板书和手语说明,从而打破听力障碍,让聋生“听见”声音。例如在给学生讲述“合理调节情绪的方法——宣泄法”时,我在课件中配以图片“哭、喊、打沙包、和朋友倾诉”,同时口述并用“讯飞听见”同屏展示内容“合理宣泄法就是人们为了维持自身的心理平衡,需要去寻找一个恰当的对象将个人的消极情绪予以宣泄,使心中积压的负性情绪得以稀释,从而摆脱这种负性情绪的干扰,保持心理的平衡。”然后我打手语表达出“合理宣泄就是用一种方法把不好的情绪发泄出去,如我们哭、喊、打沙包等,发泄完了就舒服多了,但不可以伤害别人和自己。”并将必要的关键词在黑板上进行板书,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叠加,最终打破聋生听力障碍,帮助他们“听见”声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开展“可视化”团辅,促进体验式学习

心理健康课教学重视体验式教学,提倡通过让学生在情境和案例中去体验和感悟,在行动中去提升和拓展。然而传统教法中,当教师让聋生看完案例谈感受时,他们往往什么也说不出来。角色扮演法对他们来说更像是小游戏、小表演,他们很难有深层次的心灵感触。他们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往往停留在认知层面,而难以达到能力及情感层面的教学目标。对此,我通过课前将团辅活动过程拍摄成视频给学生观看,然后在开展活动时将要求展现在课件中,并精心设计小而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面对较抽象的开放式问题,提供一些备选答案供学生选择,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从而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给他们开展“一元五角”团辅游戏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简短的游戏视频,然后用手语告诉他们男生代表一元,女生代表五角,再发出指令,让他们进行不同的金额组合。游戏中,他们完成得很好,也很开心。游戏结束时,当我问他们什么感受时,他们通常的直观表达是很开心。于是,我接着追问:“这个游戏是男生女生合作好完成,还是分开好完成?”“你们在日常的学习和活动中,还有哪些任务是需要男生女生一起合作完成得更好?”学生列举了很多,如打扫教室、布置教室、运动会的“小马过河”比赛等。接着,我又询问他们“你们在宿舍的衣着打扮以及表现和在教室等公开场合一样吗?”由此,不断引导学生感悟出“异性效应”。

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聋生心理健康课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和探索。特殊教育,它的特殊性注定了这是一份极具挑战的工作。“道路还很遥远,革命尚未成功!”笔者一直行走在探索聋生心理健康课有效教学实践的道路上,并将继续摸索、寻找、努力,为促进聋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

猜你喜欢

声音
声音艺术中的哼鸣训练技巧
《红楼梦》中的音景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