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毒性成分及其减毒炮制

2021-03-27申成松

光明中医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刺激性生物碱炮制

申成松

半夏最早在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在后来历代本草经中均有记录,属于我国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中药材[1]。半夏属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在夏秋两季采挖,并除去外皮和须根,洗净后晒干,在我国多省市均有分布[2]。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归脾、肺、胃经,具有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痰眩晕、痰饮眩悸、痰多咳嗽、呕吐反胃、痰厥头痛、胃脘痞满、梅核气等病症。

1 半夏毒性概述

半夏具有毒性早有记载,主要为内脏毒性和黏膜刺激性,毒性机制和毒性物质在古代典籍中并未阐明。半夏中毒后急性表现以口腔、舌咽部麻木、肿痛,张口困难,胃部不适,胸腔压迫感、恶性等症状,严重者会产生呼吸困难,呼吸道痉挛,最后麻痹而死[3]。

2 半夏刺激性作用和毒性成分

2.1 刺激性作用相关研究认为半夏的有毒成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经过加热煎煮后的半夏,含有的草酸钙针晶不会被破坏[4],故认为草酸钙针晶为半夏的主要刺激性毒性成分,其可与凝聚素蛋白相结合,半夏含有的草酸钙针晶因质地坚硬细长直接对黏膜细胞产生刺激,导致黏膜细胞发生损坏,黏膜细胞在被破坏后产生大量的炎症物质,导致刺激性疼痛反应。

2.2 毒性成分

2.2.1 蛋白质类半夏所含蛋白质主要为凝集素蛋白,其为导致炎症作用的主要蛋白凝集素蛋白的结构为空间结构,属于亲水性蛋白,属于植物性的凝集素,其在人体内可与红细胞发生凝集作用。半夏凝集素蛋白具有以下特点,可增加有丝分裂的活性,通过自身整合将细胞膜上的细胞膜穿孔而形成离子通道[5]。在相关研究中对大鼠腹腔炎症与半夏的草酸钙针晶和蛋白类物质的毒性有直接关系,凝集素蛋白在进入机体后会导致中心粒细胞发生迁移,并诱导巨噬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最终导致细胞的损伤甚至死亡。

2.2.2 生物碱类半夏毒性成分中的生物碱作用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有研究报道显示半夏中的生物碱成分能够抑制癌细胞生长,特别对肝癌细胞、胃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更明显。随着对生物碱类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界对癌症和炎症之间的关系的重新认识,半夏生物碱确实对肿瘤细胞起到抑制作用。对半夏生物碱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发展,不同处理方式的半夏生物碱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致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半夏生物碱具有急性毒性作用[6]。

2.2.3 其他物质也有学者认为半夏中含有二羟基苯乙酸也被称为尿黑酸,其与葡萄糖苷结合形成强烈刺激性成分。半夏的木质部含有辣味,分析认为主要成分为二羟基苯甲醛也被称为儿茶醛。半夏中含有的白头翁素也被认为是半夏刺激皮肤黏膜的物质成分。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可采用炮制方法去除半夏的毒性,通过高温加热可将半夏中含有的白头翁素成分破坏,以降低半夏毒性。在宋代就记载了通过采用吸附方法的灰裹法以去除半夏所含的有毒物质[7]。另外,经过现代研究证明,半夏的有毒成分还包括辛辣醇、甾醇类、生物碱等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物质,不能通过水煮或姜汁浸泡破坏其成分,也不能在连续加热条件下被破坏。

3 半夏减毒炮制

3.1 水浸炮制通过查阅历代中医药古籍发现,半夏的炮制主要目的为减除毒性。生半夏在炮制前均会经过水浸泡到没有干心后再进行炮制。《武威汉代医简》中指出半夏的炮制应泊水斗六升,再炊令六沸。《雷公炮炙论》中指出半夏上存在隙涎,如洗除不净会会肝气怒满,令人气逆。《本草经集注》中对半夏的描述为,凡半夏将入药为丸散膏丹的,应用热汤洗去其上的滑,经手反复洗净,使其滑净,不然会刺激人的咽喉。《金匮玉函经》中提到,半夏应以汤清洗数十度,令水清滑尽,洗熟则无毒。《备急千金要方》有记载,半夏应以热汤洗去上滑,十洗四破,再称之如丸散膏丹。从古代到现代半夏的炮制均有“水浸”这道工序[8]。姜半夏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刘涓子鬼遗方》,指出用汤浸洗七遍后再用生姜浸一宿熬之。清半夏在宋代典籍中有记载,用水湿透半夏,使其内部无白心,再加入生姜水、明矾并晾干,然后切片可用。法半夏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汤洗七次,用白矾一两半,温水浸泡5 d再焙干。《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于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的炮制要求先也需要将半夏浸泡到无干心才可继续炮制[9]。不同炮制工艺均有“水浸泡”去毒的操作,说明“水浸”工序对去除半夏毒性有重要作用。分析与2个因素有关,半夏的有毒成分可溶于水,在水浸中有毒成分被水提取出来,达到了去毒减毒的作用。另外,半夏的有毒成分遇水后在特定条件下被水解破坏,起到了减毒的作用。

3.2 姜制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属于药食同源植物,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生姜的主要成分为辛辣成分和挥发油,其中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酚、姜烯酚等酚类物质。在20世纪80年代生姜的抗炎作用就被报道,并且国内外对生姜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生姜的主要成分能够有效抑制细胞因子和前列腺素的释放和合成[10]。 生姜在人体内能够移植人体的中性白细胞作用,以起到非甾体类抗炎药作用。在《刘涓子鬼遗方》中有记载生姜可炮制半夏起到解毒的作用,误食生半夏中毒会导致咽喉、口腔水肿、发痒,呼吸困难,头昏流涎等症状,临床解毒需要采用高锰酸钾水洗胃,或生姜熬汤解毒。有研究报道对于误服生半夏不久的患者会出现咽喉、口腔刺痛,口唇肿胀,声音嘶哑,恶心呕吐情况,在服用生姜汤后肿胀及疼痛情况会得到缓解。姜制半夏的解毒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姜汁煮制半夏是炮制的主要方法,在生姜汁和半夏共同煮制过程中推测半夏的毒性刺激成分发生了改变[11]。另外,研究结果显示,生姜汁可降低半夏毒性物质对眼结膜刺激反应的阳性率,对刺激反应表现出较强的拮抗作用。

3.3 辅料解毒在炮制过程中根据中药所含毒性药物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辅料,在满足用药要求的同时,可参照药物本身所含有毒物质的理化性质,更好地满足临床用药需求[12]。

3.3.1 甘草甘草具有广泛的药物解毒功效,研究显示甘草有毒性吸附作用,其中含有的甘草甜素对毒性物质具有痰样的吸附作用,经过甘草煎煮过的半夏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另外,甘草所含的甘草甜素可水解为葡萄糖醛酸,可与多种毒性物质结合,并且分子中含有羰基和羟基,达到促进体内羰基毒性成分合成的作用,从而不利于动物自身吸收毒性物质,起到解毒功效[13]。

3.3.2 豆腐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为两性化合物,其与重金属、生物碱、鞣酸等均能结合产生沉淀,不利于人体吸收,起到降低毒性的作用。和豆腐经过蒸煮后会在表面形成多孔性凝固蛋白,对毒性成分具有吸附作用,可起到解毒的作用。豆腐与半夏共同煎煮可起到降低药物毒性作用。

3.3.3 明矾明矾在水中容易溶解具有吸附毒性生物碱成分的作用,与生半夏一同煎煮具有生半夏减毒解毒的作用,通过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半夏炮制品的毒性大小,明矾制半夏毒性远小于姜半夏和蒸半夏,说明明矾具有较强的解毒功能[14]。相关研究结果证实利用明矾炮制半夏,可使其所含的生物碱成分产生沉淀,利于毒性成分的去除,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3.3.4 米醋醋制法利用米醋中的有机酸与半夏中的有毒成分结合从而起到解毒的作用。特别是具有峻下逐水功效的毒性药物进行醋制能够明显起到降低有毒成分含量的作用,早在宋代就有医书典籍记录醋制半夏解毒的内容。相关研究证实[15],半夏中所含的毒性成分对黏膜具有刺激作用,利用米醋炮制后可与有毒物质生成衍生物,失去了对黏膜的刺激性。经过米醋炮制后的泻下药物作用缓和,并且毒副作用较低。

4 小结

半夏的刺激性毒性物质在学术界还存在一定争议,虽然草酸钙针晶为学术界公认的刺激性物质,但仍然存在一些疑点。在浸泡过程中能否破坏草酸钙针晶,以起到降低或减少毒性的作用;炮制过程中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可通过炮制减毒入手进一步研究。相关研究证实炮制可减轻半夏的毒性,但大部分研究倾向于探讨刺激性毒性的作用机制,对半夏肝肾毒性的研究较少,毒理特征也不够清晰。未来可对半夏的遗传毒性、肝肾毒性、妊娠毒性入手,根据研究机制特点制定完善的半夏减毒标准,以满足半夏安全用药的需要。

猜你喜欢

刺激性生物碱炮制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霍山石斛多糖吸湿保湿性能及皮肤刺激性研究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重点监管的水运危险货物
HPLC法同时测定痹通药酒中4种生物碱成分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和单面针中的生物碱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