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敏教授中医体质调理治疗恶性肿瘤经验

2021-03-27

光明中医 2021年2期
关键词:调理体质肿瘤

任 静 姜 敏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日渐增大,同时也被暴露于多种致病因素中,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始终居高不下。根据临床报道,恶性肿瘤多初始较为隐匿,发现时已为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复发率、转移率高。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不良作用大,对机体本身造成的创伤极大,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中医药配合西医治疗手段,分阶段、个性化治疗对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及西医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均具有良好的效果[1]。现将姜敏教授中医体质调理治疗恶性肿瘤经验总结如下。

1 姜敏教授“中医体质调理”的理论基础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它反映生命过程的某些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决定着对致病因素的易罹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组成和功能的不同导致体质各有不同。在某种程度上体质状态是正气的一种外在表现[2]。

中医体质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动态可变性和可调性。体质差异可影响疾病的发生,而且可决定发病的类型、病位和病症的性质;张景岳在《类经》中云:“当识因人因症之辨。盖人者,本也。”治疗疾病的本质是调节体质,调治偏颇体质可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是中医实现治未病的重要思路和手段。

姜敏教授认为体质与疾病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项重大疾病,也和体质密切相关。利用中医药调理偏颇体质,并使之向平和质发展,可使肿瘤失去产生或复发转移及进一步恶化的环境,可达到治疗和预防肿瘤的目的。同时中医体质理论认为,体质证候产生的基础是体质,证候的性质受体质影响,因此治疗恶性肿瘤应首辨体质,识证时须先辨体质[3]。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可分为9种,分别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可根据患者的舌、脉、面诊、问诊进行辨别或体质辨别量表进行辨别。平和质者:未见明显异常症状及舌、脉等亦未见明显异常的人群。阳虚质者:从望诊上看多形体白胖、面色淡白、舌质淡、苔白腻,多诉怕冷、手足不温、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溏泻、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脉沉细。气虚质者:多面色苍白、舌淡苔白,可见舌体胖大、齿痕,常自诉倦怠乏力,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或有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等;声音低怯甚则气短懒言;另外脉多虚弱。阴虚质者:多体形瘦长,面色潮红,皮肤偏干,舌红少津,少苔,多诉手足心热,易口燥咽干,喜冷饮,大便干燥,易上火,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有眩晕,耳鸣,失眠等现象,脉象细弦或数。气郁质:多为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苔白,平素易急躁易怒,或忧郁寡欢,可常闻及叹息声,甚者可出现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头痛眩晕等,脉多弦。血瘀质者:望诊多形体偏瘦,肤色晦暗或有色素沉着,表情抑郁呆板,口唇暗淡,舌色暗黑或暗红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暗或增粗,常自诉怕冷,记忆力减退,身体某些部位有固定的疼痛感且日久不愈,大便发黑,脉涩。痰湿质者:从望诊上看多形体肥胖,眼睛红赤,面部皮肤油垢较多,多汗且黏滞,易生痤疮粉刺,平素舌体胖大、苔滑腻;患者常自觉身体沉重,神倦,懒动,嗜睡,嗜食味甘厚腻,口中常有黏腻感,脉濡而滑。湿热质者:形体偏胖或偏瘦,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心烦懈怠、眼睛红赤等,苔黄腻脉滑数。特禀质者:多为先天失常,主要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特征;患者环境适应能力差,容易因季节变化而过敏引发宿疾[4,5]。

2 因人制宜

“因人制宜”是三因制宜之一,是《黄帝内经》中重要治疗思想之一,亦是最重要的中医治则之一。因人制宜是指在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年龄、性别、居住环境等进行选方用药,以制定适合不同体质的治疗方法。《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古代医家认为人之形体,禀赋于先天,养于后天,因此气血阴阳脏腑强弱各不相同,导致体质亦各异,同时疾病、疾病转归、证候、预后亦各不相同,故辨体论治乃为核心,治疗用药均需考虑体质的特点。可见,因人制宜的本质应为因体质制宜,应当首辨体质,根据不同体质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注意方剂药物以及剂量的选择。

2.1 “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出自《素问·五常政大论》,是“因人制宜”理论的体现,其意为在临床治疗中选择药力之峻缓,药量之轻重大小,要考虑患者的体质强弱,是否能耐受药物的偏性及峻烈药性等,仔细审慎,因人制宜,选择患者体质可耐受的药物。如临床中,老年人多脏腑亏虚,常患虚证及虚实夹杂之证,故常选人参、黄芪、山药等补虚,治疗实证时需要审慎选取攻邪之药,剂量较青壮年应当轻小。再如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病情变化较快,因此在治疗小儿疾病时,应注意忌用峻猛攻下之药,少用温补之剂,药量宜轻。

2.2 “有故无殒,亦无殒”“有故无殒,亦无殒”出自《素问·六元政纪大论》,亦是《黄帝内经》“因人制宜”思想的体现。随着临床的不断运用深化推演,其意为针对毒邪深重、正虚欲竭的患者,虽然患者正虚体弱,但先去毒邪,以毒药达病所,病承毒性而病去,邪去而正自安。该法则是患者在特殊生理状态下或病情极危重情况下的特殊治疗原则。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当因人制宜,首先辨体——问体之强弱、年之老幼、男女之别等,辨病时应考虑邪之轻重缓急,根据不同个体的体质对药物的耐受性各不相同而选方用药,增加用药的准确性,保障中医治疗效果的稳定性。

3 “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诊疗模式的肿瘤治疗临床应用

“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诊疗模式于2005年由王琦国医大师提出,其临床应用原则是:辨证需辨体、治病先调体、治病兼调体、无证可辨则调体入手。辨体是核心,调体是根本。“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在临床中需要考虑体、病、证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的指导下,以辨体论治为核心制定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体质的差异性对病症、预后及治疗方案的影响,针对不同体质在方剂和药物的选择及剂量上进行调整,不仅要考虑对“证”治疗,改善患者症状,也要治病求本,辨明体质,从根本上改善患者体质,实施个性化治疗。

根据不同肿瘤患者的不同肿瘤时期,辨体论治,合理进行中医体质调理治疗,对于早期肿瘤患者,根据不同肿瘤特点进行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以减低患者瘤负荷,辅以中医体质调理,可减轻西医治疗所带来的损伤且加强治疗效果。已处于无瘤期患者,即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后患者,可以中医体质调理为主,调理其偏颇体质,恢复其正气,使肿瘤失去复发转移的土壤,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及高龄肿瘤患者,可通过中医体质调理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身心痛苦。

“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选择用药,阳虚质常选用太子参、干姜、巴戟天等补肾回阳通脉之药;气虚质常选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等补气固本培元之药;阴虚质可选用麦冬、百合、莲子等滋阴之药;气郁质常选用柴胡、枳壳、白芍等疏肝行气解郁之药;血瘀质常选用桃仁、红花、当归等活血化瘀之药;痰湿质常选用茯苓、厚朴、薏苡仁等利水渗湿化痰之药;湿热质常选用苍术、藿香、通草等清热利湿之药;特禀质常选蝉蜕、首乌藤等调理体质预防过敏。在用药调体的基础上结合患者恶性肿瘤的疾病特点,患者体质较强,邪气较盛时可选用穿山甲、土鳖虫、全蝎、蜈蚣、 白花蛇舌草等抗癌治疗;患者体质较弱,邪气留滞时,可选用太子参、何首乌、生黄芪、红藤、金荞麦等扶正抗癌。总之,在选方用药时要以辨体论治为主,以患者体质为基础,结合患者疾病特点,选方用药,制定诊疗方案,给予患者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4 验案举隅

患者某,女,68岁。就诊时间2018年11月22日,患者3年前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未予重视,后因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肺CT检查发现右上肺占位,病理:右上肺鳞癌。未行手术治疗,行四周期化疗后,由于不良作用较大,特来寻求中医治疗。中医诊察:咳嗽、咳痰,痰黄难咳,胸闷气短,伴腹胀,时有呃逆,情绪常低落,腰痛,双下肢活动不力,舌暗红,苔白腻,舌下脉络迂曲,脉弦细。中医体质辨识: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诊断:肺恶性肿瘤;辨证为:肝郁证,痰浊阻络证。治以疏肝解郁,化痰通络。处方如下:炙女贞子15 g,炙甘草9 g,法半夏9 g,柴胡9 g,白芍30 g,生山药30 g,炒枳壳12 g,炙黄芩12 g,墨旱莲10 g,桔梗10 g,白芷10 g,川芎15 g,连翘20 g,知母12 g,树舌20 g,三七粉(冲服)3 g,夏枯草15 g,生薏苡仁30 g,浙贝母30 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9年1月17日):患者情绪较前好转,胸痛,腹胀呃逆亦较前减轻,咳嗽咳痰症状仍在,且自觉咽干,盗汗,舌暗红,苔白腻,舌脉络迂曲,脉弦细。处方如下:炙女贞子15 g,炙甘草9 g,生山药30 g,墨旱莲10 g,桔梗10 g,知母12 g,树舌20 g,三七粉(冲服)3 g,夏枯草15 g,黄柏10 g,生地黄20 g,紫草10 g,土茯苓30 g,白芷10 g,地骨皮30 g,金荞麦30 g,北豆根9 g,玄参15 g。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19年2月28日):患者咳嗽咳痰均较前有明显好转,微咳,有黄白痰,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细。继续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减用药,患者在2年多的中药治疗中,症状逐渐好转,肿瘤标志物亦较平稳。

按:恶性肿瘤的病机主要是正气不足,邪毒积聚,因此在治疗时主要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予以相应的扶正祛邪,其中祛邪主要以化痰、解毒、祛瘀等为主。在临床治疗中注重扶正,但注意切忌攻伐太过。该患者为老年女性,初诊体质辨识为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这与老年人正虚体弱相一致,是恶性肿瘤的易感体质。运用“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诊疗模式,配伍生地黄、女贞子、玄参、墨旱莲等以扶正,土茯苓、薏苡仁、半夏、三七粉等化痰祛瘀通络,后辅以浙贝母、夏枯草软坚散结,树舌消炎抗癌,金荞麦、黄芩、黄柏等清热解毒。经过2年的治疗,患者体质逐渐趋向平和,病情逐渐平稳,一般状态良好。

5 结语

姜敏教授认为,肿瘤的发生、复发和转移与人体体质密切相关,偏颇体质是肿瘤发生、复发、转移的基础,以人体正气不足为表现的偏颇体质是肿瘤患者复发转移的决定因素。建立以中医体质调理为中心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拓展中医诊疗思维,将为中医对肿瘤的防治发挥积极作用,对实现“中医治未病”产生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调理体质肿瘤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过劳肥”的中医调理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秋季蛋鸡 抓好调理
ceRNA与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