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苗医整病理论探讨Bcl-2、Bax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的作用*
2021-03-27游绍伟王文素何典城詹亚梅
游绍伟 易 旭 赵 琦 王文素 何典城 詹亚梅 杨 玲
慢性萎缩性胃炎(Ch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萎缩为主要病理表现的一种常见且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与胃癌关系密切,属胃癌癌前状态[1,2],在CAG的基础上,若出现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或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致癌风险将明显增加,即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3,4]。胃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性死因,在我国高发,早期诊断率较低,导致部分患者最终愈后不良[5]。胃癌一级预防难度大,治疗效果较差,早期对CAG癌前病变进行干预,可有助于胃癌二级预防,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CAG癌前病变向胃癌的转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胃黏膜细胞的凋亡及增殖失衡证实与这一过程相关[6]。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发现苗医整病理论与中医药理论结合治疗CAG癌前病变具有独特疗效,针对CAG及其癌前病变毒瘀互结的病机特点自拟了“萎胃通调汤”,前期临床研究发现萎胃通调汤可以促进CAG患者胃黏膜损伤的修复,改善甚至逆转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7,8],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基于苗医整病理论探讨调节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在CAG癌前病变中的作用可拓展临床诊疗思路,对针对疾病靶向治疗具有研究价值。
1 从苗医整病理论认识CAG癌前病变
1.1 对CAG癌前病变病位的认识CAG癌前病变是现代医学病名,苗医学中未见相关记载,根据其腹痛、恶心、呕吐、呃逆等临床症状,可归属于“蒙布兜(胃痛)”“俗象(反胃)”“艾洛哦(呕吐)”“搜苟(打嗝)”等范畴。病位属苗医三隶学说中“肚架”的范畴,肚架主司摄取外界供生物质,制造养分,是生灵能量的来源,是生命之本[9]。CAG癌前病变后,肚架虚衰,生灵供生物质不足,致机体亏耗,故CAG癌前病变患者以纳呆、食少、乏力等症状多见,甚至部分患者病情恶化,进一步发展成胃癌,最终愈后不良。因此苗医认为“胃能食能化则人得活,不食不化则必死”。
1.2 对CAG癌前病变病因病机的认识苗医认为毒、亏、伤、积、菌、虫、乱、特,是导致人体生病的8种因素,简称为人因[9]。人因需聚结成毒才能导致人体生病,所以苗医素有“无毒不生病”之说。毒邪侵袭可导致机体结构改变,生理功能紊乱,进而引起疾病发生,是主要病因。近年来中医药对CAG癌前病变的治疗优势渐显,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口服中药和西药相比,对于改善临床病理、抗幽门螺杆菌、减少不良反应及提高总有效率等均具有统计学差异[10]。多数学者认为CAG癌前病变的发生与毒邪具有紧密联系,脾虚夹瘀毒是此病基本病机[11],治疗需以健脾化瘀解毒为处方基础。刘伟等[12]对国内外数据库里健脾益气化瘀解毒法治疗CAG癌前病变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性文献进行Meta分析,初检出相关文献1365篇,纳入随机对照试验32个,共2662个患者,结果显示健脾益气化瘀解毒法优于单纯的西药常规治疗,可以改善胃黏膜病理,逆转萎缩、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改善临床症状。课题组经过对CAG及其癌前病变10余年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认为CAG癌前病变病机复杂,属虚实夹杂证。脾胃气虚是病之根本,“瘀血阻滞胃络”为重要因素,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而致阴虚、气滞、湿阻、热毒、血瘀,其关键病机在于“瘀毒互结”。CAG癌前病变多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外感邪气、情志失调、他脏之病等原因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脾虚运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湿阻中焦,气机不利,气滞血瘀,蕴结日久化热,瘀热成毒。长此以往,耗伤阴液,导致胃阴亏虚,胃体失养,终使阴阳俱损,正虚毒胜,毒瘀互结,成积克胃。有诸内必形诸于外,故CAG癌前病变患者镜下可见胃黏膜血管显露、呈颗粒或结节状改变。可见CAG癌前病变病机复杂,毒邪致病贯穿始终,瘀毒互结是病机关键。
1.3 对CAG癌前病变治疗原则的认识苗医认为生命即生灵,生灵的三要素包括:各薄港搜、玛汝务翠以及搜媚若。各薄港搜是生灵的物质基础;玛汝务翠是生灵的结构;搜媚若是事物生成的能量[13]。毒邪侵袭后各薄港搜亏损、搜媚若不足,造成肚架失养,肚架病变消耗体内供生物质,导致生灵亏损[14]。疾病的生成与生灵三要素的异常改变关联密切:各薄港搜异常——疾病生成的物质因素;玛汝务翠劣变——疾病生成的决定因素;人体搜媚若紊乱——疾病生成的标志。但总的病机是玛汝务翠的劣变,人体生理结构紊乱而致生理功能异常、疾病发生,故苗医有“无乱不成疾”之说[9]。因病机如此,《祟山文集·苗族生成哲学在苗医中的应用》指出苗医整病三大原则:“对于疾病的治疗有三个途径,即调整搜媚若,补充各薄港搜,改善玛汝务翠”。由于结构的改变是疾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改善玛汝务翠、修复结构劣变是整病的最终目的。此原则对于治疗CAG癌前病变这类复杂的疾病,需健胃法、帮交环法、补体法、赶毒法等多种方法联合运用,以达到结构改善、功能恢复的目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鉴于CAG癌前病变“毒瘀互结”的病机特点,当以“健脾化瘀解毒”为处方原则,健脾益气以扶持肚架功能,调整搜媚若、补充各薄港搜;化瘀解毒以驱毒外出、消除病因,多种治疗方法并用,以达到改善玛汝务翠、恢复机体功能的目的。
2 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对CAG癌前病变的影响
CAG癌前病变的特点是上皮细胞的增殖增加和凋亡减少,恶性肿瘤的一个共同特征是细胞过度增殖以及细胞凋亡的解除[15]。上皮细胞在增殖和凋亡之间的平衡是由大量基因控制的复杂过程,其中包括Bcl-2家族成员,如Bax和Bcl-2。Bax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编码Bax蛋白,促进细胞凋亡。Bcl-2是一种抗凋亡的癌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可拮抗Bax的功能,在癌变过程中过表达可通过抑制凋亡而导致异常细胞积累[16]。有研究表明,Bax/Bcl-2比值与肿瘤大小呈负相关,通过上调Bax/Bcl-2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可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17]。胃癌组织中GRI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GRINA沉默细胞中Bax表达显著上调,而Bcl-2表达显著下调,凋亡率明显升高[18]。有研究发现annexin A7可诱导胃癌细胞体外凋亡增加5倍以上,这与Bcl-2表达的显著降低和Bax的升高一致[19]。可见Bax、Bcl-2基因表达的紊乱可引起细胞增殖凋亡失衡,是CAG癌前病变胃黏膜结构改变的物质基础,早期对Bax、Bcl-2的表达进行干预,可有效影响CAG癌前病变向胃癌的发展进程。
3 从苗医整病论调节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
CAG癌前病变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等病理学表现为主要诊断依据,属玛汝务翠劣变。根据苗医整病理论,疾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是玛汝务翠改变,因此整病的最终目的为修复结构、改善玛汝务翠。苗医学中若偻是组成人体的最小单位[14],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细胞的概念,各自具有生命功能,肚架便是由若偻构成,具有主司各薄港搜、摄纳饮食、供给养分、维持生命功能的作用。细胞是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Bax、Bcl-2基因表达失常,可致胃黏膜细胞凋亡增殖失衡,搜媚若紊乱,各薄港搜不足,终使胃黏膜结构发生变化,玛汝务翠改变消耗体内血气等供生物质,造成生灵亏损。因此,要修复玛汝务翠需从调节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着手,Bax、Bcl-2是凋亡相关的重要因子,调控该项因子的表达是治疗CAG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毒邪是CAG癌前病变的重要病因,可破坏人体玛汝务翠而致人体生病,毒瘀互结是基本病机,整病过程中当以健脾化瘀解毒为处方基础,注重解毒法的应用。李铁军等[20]以健脾化瘀解毒为原则,自拟的“安胃汤”具有健脾益气、清热燥湿、散瘀开结、清热解毒的功效,为探究安胃汤对CAG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因子的影响,采用MNNG法建立了CAG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予安胃汤进行干预,研究发现“安胃汤”可显著提高凋亡指数,促进CAG大鼠胃黏膜修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AG大鼠胃黏膜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Bax 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大量研究发现中医解毒法可促进CAG癌前病变胃黏膜修复,一定程度上逆转萎缩、肠上皮化生甚至上皮内瘤变;可调节自由基代谢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胃肠激素、抑制癌基因的表达,影响Bax、Bcl-2基因表达,调控细胞的增殖与凋亡[11,21,22]。可见,要改善CAG癌前病变胃黏膜损伤,恢复机体功能,需以健脾化瘀解毒为处方原则,多种治疗方法并用,将调节Bax、Bcl-2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胞凋亡增殖平衡作为治疗途径,调整搜媚若、补充各薄港搜,破坏疾病发生的物质基础,从而影响玛汝务翠,阻断甚至逆转病变的发展。苗医整病学认为结构改变对疾病生成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样凋亡机制异常是累积致病的物质基础,属微观玛汝务翠的改变。苗医学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修复劣变的玛汝务翠,当以瘀毒互结为关键病机,健脾化瘀解毒为基本处方原则,注重解毒法的应用,调节凋亡因子Bax、Bcl-2基因表达可从分子层面调整搜媚若、补充各薄港搜,最终在微观层面改善玛汝务翠,进而从宏观层面修复甚至逆转损伤的胃黏膜,提高临床疗效,改善CAG癌前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此可见,苗医药整病理论认为结构改变是疾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CAG癌前病变以胃黏膜结构变化为病理学特点,从苗医整病的角度当积极修复劣变结构、逐步恢复功能。治疗上当以健脾化瘀解毒为基本处方基础,健胃法、帮交环法、补体法、赶毒法等多种方法联合运用,调节Bax、Bcl-2基因的表达,从分子层面修复结构,与苗医整病的中心思想一致,体现了民族医药与中医药以及现代医学的共通性,拓宽了CAG癌前病变临床诊疗的思路,对针对疾病靶向治疗具有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