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奎主任元气不足为肺胀发生病机浅谈
2021-03-27齐媛
齐 媛
王有奎是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从医50余载,专攻肺病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独特。有幸跟师临诊学习,获益颇多。王主任通过多年对肺胀的深入研究,创新总结出了肺胀的基本病机“元气不足,肺失宣降”“痰、饮、瘀”为肺胀发作之标,“大补元气”是肺胀的治疗根本,形成了对肺胀诊治的新理论新思想,对肺胀病临床的诊治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现将一点心得体会向大家介绍如下。
1 肺胀溯源
肺胀系由多种慢性的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终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病程长,症状时轻时重,患者十分痛苦。临床上常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部膨满, 憋闷, 喘息上气,心悸,烦躁不安,面色晦暗,唇甲发绀, 甚或肢体浮肿等为主要特征,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等相类似,皆属于“肺胀”范畴。
古文今论,多提及“风、寒、热、痰、湿、虚、瘀”众说纷纭。“肺胀”之名最初见于《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诸病源候论》言:“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文献中也有记录,指出肺胀基本的病理基础为肺虚。宋金元时期众多著名的中医家也主张肺虚再感邪形成痰、饮、瘀致肺胀的观点,例如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认识“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中医理论多认为先虚再感邪的观点,认为肺胀的发生为肺本虚,复加外感、食伤、情志失调、过度疲劳等原因,导致痰、饮、瘀病理产物,阻碍气机而致病。病理特点以痰浊、水饮、血瘀为主,痰饮多见于肺失治节,不能布津;脾失运化,不能转输;肾失气化,不能蒸化,津液凝聚而生成。血瘀多见于气虚、气滞,气不行血,瘀滞而成。痰、饮、瘀蛰伏于肺,成为肺胀发病的夙根,每遇天气变冷、进食不当、情志失和、疲倦过劳等多种诱因即可引起发作。
近年来,众多名家对肺胀病因以及病机的研究做的较多。王琦等[1]认为肺虚不固、外感诱发是肺胀发生的基础,瘀血与痰浊交阻为病机演变的重点。韩树人认为肺胀因反复感受外邪,并且跟长期吸烟有关,病位主要在肺肾,累及心脾,病理属性以虚为主,其演变的过程为因虚致实,最终导致痰浊水饮夹瘀内阻而成[2]。洪广祥[3]则认为肺阳虚是其发病的根本,痰瘀伏肺是其夙根。武维屏等[4]认为久病肺虚是肺胀病的发病基础,痰瘀潴留在肺而导致发病,本虚为气虚或气阴两虚,标实为痰浊跟瘀血。胡铁城[5]认为肺胀病病位以肺为主,关联脾肾,三脏皆虚,虚中夹实,致气道不畅、肺管不利、壅滞胀满而发病,主张病因感邪,邪是指一切内外致病因素,社会环境、空气污染、精神紧张等无形或有形之邪都能犯肺致病,认为发病多因久病肺虚、痰瘀滞留所致,指出血瘀在其演变过程中具有很重要意义,胡铁城主张从瘀论治肺胀病。
2 肺胀病因病机
2.1 元气不足,肺气不利,是肺胀发病之因气是人体生命和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景岳全书》 描述“人之有生,全赖此气”,而最基本的气就是元气,又称原气、真气。秉承于先天,后藏于肾,依后天之精气不断滋养充实,来发挥其作用。元气分布于人体各脏腑即成为脏腑之气,肺气可称之肺元气。因为肺主气行水司呼吸。肺的正常宣发肃降,治理调节全身之气正常的升降出入,人体津液运行、输布、助心行血功能才能正常发挥作用。气机运行正常,各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才能得到保证,才能充分发挥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若元气不足, 肺主气的功能失常,就会发生气虚,气滞、气逆等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6]。肺胀病的临床表现常见咳嗽、喘促上气、胸部满闷。究其病机,肺虚不能主气,肺气上逆则作咳;宣肃失常,敛降失调则喘促上气,气滞则气停留肺中则胸部胀闷如塞。肺胀为久病咳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成。久病不愈耗散元气,则元气亏虚。肺胀患者老年男性居多,《黄帝内经》言:“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元气根于肾,由肾中的精气化生,肾气衰,肾中精气不足不能化生元气则元气不足。
2.2 元气不足,气机不利,是产生痰、饮、瘀的病理基础元气的功能主要是激发和推动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不足则无力激发、推动五脏六腑运行。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散布靠肺之宣发肃降,脾之运化转输,肾之蒸腾气化来维护;元气不足,脏气虚弱,致气虚、气滞等气机不调情况,脾气虚,脾主运化功能障碍致气滞,则津停液滞,聚为痰饮; 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肺气虚,宣降失调,不能布散,津液停留成痰,壅滞留于肺成为发病之夙根。气虚推动无力而滞,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2.3 元气不足,肺失宣降,是肺胀的根本病机元气承受于先天,后藏于肾,依赖后天之水谷精气不断充养,是呼吸的根本动力。明代孙一奎[7]重视并强调元气对于呼吸的推动作用。《医旨续余》曰:“呼吸者,即先天太极之动静,人一身之原气也”,由此而肺能呼,肾能吸。王主任也认为呼吸根于元气,不能相离涡旋于胸中。肺脾肾功能正常与后天水谷精微充足与否,决定了元气的盛衰。肺主气司呼吸,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实现清气与浊气的气体交换,维持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若肺脏失调,宣降不利,可导致呼吸不畅,出现咳嗽、气喘、胸闷如塞等症。脾为后天之本,脾之功能正常,才能为元气的化生提供充足的精微物质基础,使之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纳气,肾精所化生的肾气决定着元气之盛衰,肾气衰弱,摄纳无权,清气不能向下纳入于肾,则表现出呼吸表浅,呼多吸少,甚至动则气喘,这些都是肺胀病特征性症状。王主任在临证中擅用脏腑辨证,认为肺脾肾虚,元气不足,气机不利是肺胀发生的根本病机。运用大补元气,宣降肺气,调节呼吸功能,与调补肺脾肾,增强呼吸功能相结合的方法,气机调畅则痰饮瘀血无以生,佐以祛痰化瘀之品,使气道畅通,气顺喘平。王主任自创经验方复健汤[8],其组成:人参、沉香、山药、熟地黄、五味子、补骨脂、茯苓、黄芪、当归、麦冬、补骨脂、胡桃肉、紫苏子、厚朴、莱菔子治以大补元气,补益肺脾肾。人参、沉香为君药。人参大补元气,补益脾肺,《本草汇言》描述人参[9]:“元神不足,虚羸乏力, 以此培之……若久病元虚, 六脉空大者……皆可用”。《理虚元鉴》亦提及:“人参, 大补元气,冲和粹美,不偏不倚”。沉香有扶脾达肾,纳气归元作用,《本经逢原》言:“黑锡丹用沉香取其纳气归元也”,李杲亦曾言“沉香,能养诸气,用为使,最相宜”。本方中王主任亦将沉香为人参的君中之使药,增强大补元气之力;补肺的黄芪、补肾纳气的补骨脂、胡桃肉;补脾的茯苓、山药;五味子肺肾共补;当归、麦冬、熟地黄养阴血,使气有所依,且当归有主咳逆上气之用,麦冬能养胃液,开胃纳食,入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之用;紫苏子、厚朴、莱菔子行气化痰,使气道畅通。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大补元气,补益肺脾肾,调畅气机之功,达到止咳平喘,固本而增强肺的功能,避免反复发作。
3 小结
综上所述,元气不足,肺失宣降为肺胀发生的根本病机;治疗肺胀宜大补元气为始终;补益肺脾肾,调畅气机,畅通气道,为肺胀治疗的根本原则,为临床诊治肺胀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