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期刊《针灸杂志》研究述要*

2021-03-27李嫣然陈丽云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针灸学社员针灸

李嫣然 陈丽云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 上海 201203

《针灸杂志》是近代最早的针灸学专刊,由承淡安先生于1933年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编辑发行,最初为双月刊,1935年第3卷第1期改为月刊,1937年第4卷第11期出版后,因日本侵占无锡而被迫暂停,共刊行35期。现将对其研究论述如下。

1 创刊背景

自清道光二年废除针灸科以来,长期居于重要地位的针灸术首次面临了官方的强力打压。更甚的是,西方医学为中国带来了科学化与新式医学的思潮,使得中医背负不科学的标签而备受国人抨击,针灸亦不能幸免。虽然仍有部分针灸学者肩负针灸抗争、革新的使命,但针灸术仍陷于内忧外患之窘境。力图研究、挽救、阐扬针灸术的承淡安、王惕仁等医者,于民国二十年(1931)秋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汇聚各家力量,加深针灸科学化研究,振兴国粹。社员纷纷加入研究社,但地域众广,难以相互交流,承淡安遂以中国针灸学研究社为依托,创办《针灸杂志》,并以“介绍研究针灸术的真理,和阐扬其学术,直接是谋针灸术复兴,间接是解除民众病苦”为宗旨,为社员提供针灸交流研学的平台,更大限度推动针灸的研究与推广。

2 栏目设置与主要内容

2.1 论文:此栏多刊载关于针灸之言论、心得。究其内容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面临中医学遭受西方医学的强烈冲击,针灸学术更是日渐式微之际,呼吁国人拥护中医国粹,发扬针灸学术,以谋求针灸复兴与进步。如《国人亟需拥护国粹——针灸术》[1]言及针灸之术源远流长,然今人数典忘祖,追捧西法,以致针灸趋于湮没。第二类是在当时针灸衰微的时势下,针灸复兴之路的实际探索。《怎样阐扬我们的针灸学术》[2]一文,就针灸衰落的三点原因:秘传、故步自封、轻视医学,提出医界应公开秘笈验方,并深入探究针灸改良之道。第三类主要刊载了各家对于针灸的心得感悟。如《学习针灸后之感想》《读中国针灸治疗学随笔》等。

2.2 专载:本栏多收录前人遗著或新作,而成篇章者,之后因需扩充本栏地位,针灸名著、翻译创作、家传秘笈亦均收入该栏中。本栏收录主要著作包括有《针灸便览表》《针灸穴腧治疗歌》《经外奇穴之研究》《灸科学》等。专载栏中又特设针灸问答,专为读者在研习针灸过程中,阅读《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而产生的疑问,特作解答。而此书以外的针灸相关问题另设有问答栏,以兹区分。

2.3 杂著:本栏收录的文章较论文研究更为深入,且多为学术争鸣、机理探究等。如《灸三里穴可得长寿之研究》。《针灸杂志》在创刊时,承淡安设杂著栏主要用以刊载针灸短篇记述或论说或有发明者,而在中后期本栏亦分期连载著作,使得其与专载栏功能出现部分重叠,杂志此栏目内容特点失于突出。

2.4 问答:本栏刊载关于针灸学上之疑问,以及疾病治疗、提案答复等。其中学术问题囊括腧穴、经络、刺灸法及古文理解,如“问艾灸改良法”“问何谓大指次指痛不用”等。社员所问疾病范围颇广,如中风、哮喘、眼病、中消症、麻风等各科疾病。在答复中据患者症状,先辨其疾病病因病机,后附验穴和操作手法,治疗手段以针灸为主,亦兼用汤药、外敷之法,总依疾病特征和获取最佳疗效为要。

2.5 社讯:社讯栏内容主要涵盖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内学习考试、招新纳贤、会议记录等各种信息,后改名为社讯新闻,增刊各地之医界新闻,以便读者及时了解中医相关时事。如《湖北·湖南·浙江·上海等各地国医学校一致力争中西医平等待遇之声呼》《中医学校列入教育系》《卫生署中医会成立》等。社讯新闻栏所刊载的报道对于近代针灸学社、中医发展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6 社友成绩:本栏为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验案分享,后改名为验案。该栏稿件颇丰,社员治疗病证涉猎内外妇儿各科及多种疑难杂症。如冯文彬[3]针刺神门、尺泽、肺俞、足三里、丰隆治疗发怒或忧郁而成的咳血,一次即愈。岑志刚[4]针刺肩井、天突、合谷、上脘、中脘、三阴交、气海及泻公孙、足三里治疗奔豚证,疗效甚佳。社员将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案,翔实地展示出来,以供医者大众学习参考,倘若有相类似病证,可作为借鉴,以广针灸疗效。

2.7 广告:本刊所登广告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中医杂志、书籍类广告,例如《医界春秋》、国医师李仲守主编的《医林一谔》杂志、《光华医药杂志》等,书籍类有《中国急性传染病学上下两卷》《中国医学源流论》《外科针灸治疗学》等。第二类即药物类广告,如针宝消毒丸、八宝万应丹、疥灵膏等。第三类为针灸器具类广告,包括谢建明监制的赤金针等。第四类是中国针灸学研究社招生公告。

3 学术贡献与特点

3.1 昌明国粹,阐扬针灸学术:针灸术源远流长,自先古记载以砭石刺病,至《黄帝内经》对于经络腧穴、刺法灸法、针灸治疗理论的完善,再至后世各代医者针灸理论继承发挥,使得针灸术愈发昌明,针灸大家辈出。而便捷的施治手段和确切的疗效也使得针灸在官方、民间均备受信赖。然而清末以来,面临内忧外患之际,针灸术不可避免陷入没落之态。在此形势下,《针灸杂志》应运而生,正如承淡安在发刊词中言本刊“旨在阐扬针灸术学理,研究针灸技术,谋求针灸医术复兴,解除民众疾苦”,这是针灸置于消亡危境时,针灸学者破釜沉舟的信念与力求复兴的创新举措。《劝同志努力阐扬国粹书》《国人亟宜拥护国粹论》《劝告同志研习针灸宣言》等文章均体现出本杂志对于针灸复兴的极力倡扬。

3.2 融汇新知,推动针灸科学化:具体如下。

3.2.1 针刺补泻:针刺补泻古时有捻转、提插、迎随等手法,而如何将补泻手法量化、可视化、明理化,是众多针灸学者研究的重点。赵琼轩[5]认为针灸补泻与古法相异,振起衰退之兴奋作用为补法,抑制亢盛之镇静作用为泻,中和机体之诱导作用为平补平泻。针刺补泻为自然效果,与医者手法不甚相关。而陈治平[6]提出针刺无论补泻,均暂成兴奋作用,补泻之别在于剧刺神经与速离神经,医者通过手法操作实现神经的兴奋与镇静,并非自然效果。两者虽对于是否以操作手法实现补泻作用持相反意见,但均认同针灸补泻效果的客观存在,并借助西医学神经兴奋、镇静、诱导作用来说明其原理。这一说法在民国时期成为针刺补泻理论的普遍观点。

3.2.2 针灸作用机理:针灸疗效明确且迅速是客观的事实,但其治疗作用理据性缺乏是近代以来科学主义狂潮下针灸遭受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西医学理论成为针灸学者诠释针灸效应机制的新路径。曾益群在《由神经生理说明针灸治疗万病之理》[7]中阐明当某部分神经受病邪侵害,神经失用,则发为疾病,故针灸治疗机理在于可刺激神经使其兴奋,以恢复其正常功用。萧雷[8]提出人体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可由神经传导刺激而发生气化作用,针灸治疗作用的迅速,便是神经元传导气化快速的表现。罗兆琚[9]认为神经枝干部为针灸所用的穴道,故针灸治病由刺激作用直达病灶,疗效迅速,非药物所能及。针灸还可扩张血管、亢进末梢部血压,以促渗出物吸收,而奏兴奋、制止、诱导、消炎、镇痛等效能。罗氏在提出针灸通过神经刺激发挥治疗作用外,明确了针刺能通过激活血管调节作用发挥效能。此外,陆斌兆[10]从内分泌与神经功能角度对于针灸效应作出了补充,针灸与内分泌有着相似的作用,可刺激神经,平衡反常。因此西方医学虽然对于针灸学造成猛烈冲击,但亦为针灸学者所吸收借鉴,其以古代针灸理论精华为根基,西方解剖生理为化身,以西释中,将神经、血液、内分泌等理论与针灸效应相结合,以证实针灸术是新颖又合乎科学的,值得深入研究与弘扬。

3.2.3 针灸消毒:《针灸杂志》刊登罗兆琚所著的《针灸消毒法说》是一次对于针刺消毒革新的倡导,是针灸科学化的重要表现。古时针灸医家不知消毒,又多有以口温针的错谬之举,而细菌学说的传入,使得传统观念亟需快速变革,需意识到消毒对于预防针刺传染的重要性。近代消毒法以化学(药品)消毒和理学消毒为主,然理学消毒是用火热、蒸汽、煮沸等法,患者难以忍受,故在施针时多不使用。药品消毒中以酒精最为适宜,施针前需将针具、医者手指及患者针刺部位皮肤充分洗净消毒。施术完毕,医者手指和针具仍需酒精消毒,以防滋生它害。杂志对于针刺消毒的介绍与大力提倡,对于针灸学者现代卫生观念转变起到了较大的启发作用。

3.3 倡导针灸秘术公开:针灸乃至中医学自古以来均有秘法不传他人之说,经验秘方多埋没于此举,不利于学术的发展。视此弊端,《针灸杂志》积极倡议社员如有遗传秘法、奇异珍闻,投报本刊,一经发表,即当厚谢,以兹鼓励学术公开,推动针灸学进步。《针灸杂志》刊行数十期中,收录了秘术、秘笈135余篇,其中重要的有《秘本五十证治图》《家传金不换》《挑疔秘术》等。《针灸杂志》对于秘笈、秘法的大量搜集,使得沉寂良久的针灸术有了新的生命和研究方向。但须注意,因秘藏书籍多有舛误之处,而编者为遵循原本样貌,皆按原稿复刻,其中错简之处均未曾纠正,在阅读和运用中须悉心研究,辨明正误。如《挑疔秘术》中面岩疔方药治疗为“消风散毒加蝉蜕”,而后文附方中记为“消风败毒散加蝉蜕”,前者可能为书写错误。

3.4 史料价值:具体如下。

3.4.1 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发展史:在针灸教育方面,《针灸杂志》三卷四期、十一期专设为中国针灸讲习所第一、第二届毕业特刊,收录讲习所各教授自主编订的教材针科学讲义、灸科学讲义、经穴学讲义、针灸治疗学讲义等,以及各科考试试题与学员成绩简录。同时为鼓励社员不懈努力钻研针灸学术,增添针灸学习兴趣,特举办考试竞赛,并于四卷三期设考试竞赛专号,揭晓获奖人员名单,刊登其中优秀竞赛论文。《针灸杂志》通过对研究社内部针灸教学、考试情况的真实记录,为民国时期针灸专科学校教育发展研究提供了确切的史料来源。在社务方面,杂志每期均会在社讯栏公布研究社各项事务,如本社人事聘请、社务简章、分社情况、会议记录、工作报告等。由于《针灸杂志》的主要受众为针灸学研究社社员,因此研究社内部的诸项变动、公告多依托本杂志刊布。本刊还附录有社友通讯录,记载每位社员姓名、年龄、职业、籍贯、通讯处、入社时间,以便社员之间可以相互联系沟通。此外,杂志还刊登了研究社教室、编辑室、阅报室、宿舍、疗养院病方以及社董、教员、社员毕业照等大量珍贵照片,为民国时期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发展探究提供了宝贵影像学史料。

3.4.2 民国时期针灸海外研究史:近代以来西医学浪潮席卷全国,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中医在中国社会陷入前所未有之危难。但对于西方各国,中医学作为一门新鲜的、素未听闻的医学体系也进入了西方学者的视野。据《针灸杂志》所载,针灸海外研究多集中于日本与法国。梅瘦在《针灸术在法国》[11]一文中提及巴黎国会医院院长苏曼仑旅华期间,潜心中国医学研究,著《中华之针灸术》公布于欧洲医学界,书中详述阐明人体各部,并历述种种试验成果,欧洲医界学士借此更加深入了解针灸术,盛赞其为珍贵之宝。袁介亭[12]也梳理了法国医学界对于针灸术愈趋了解到深入研究的过程,试验研究成果使得西方学界不可否认针灸术的疗效与价值,进而更致力于中国医学研究。杂志刊载此类文章,本意为介绍中国社会当时所追求的西方国家,他们学者却对于中国传统国粹针灸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情和试验投入,还已初步证明内脏器官与皮肤有着紧密关系,刺激某部皮肤科可治疗病证等,以期重新唤起国人对于针灸学的信念与热情,激励针灸学者为针灸术复兴作出不懈努力。同时,这些文章的刊载也为当今学者对于近代针灸海外研究状况调研贡献了重要佐证。

4 结语

通过《针灸杂志》可以看出,在近代针灸学生死存亡之际,承淡安、谢建明、邱茂良、罗兆琚等针灸学者为重振针灸学术,深化针灸理论研究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其在勉力抵抗西方医学对针灸毁灭冲击时,善于吸收西医理论,关注海外各国的试验成果,并以之佐证针灸治疗作用,理据皎然。虽然在近代针灸科学化过程中由于西医理论研究不透彻和针灸复兴的使命紧迫,使得针灸出现了西医架构下的理论异化,以西释中停留于概念的类比与理论的表层,缺乏试验的证实和不同范式下理论磨合的适恰,但是时代局限不可掩盖其在古代针灸向现代针灸转型过程中的良性摸索与实践。《针灸杂志》见证了近代针灸学以西释中的主流思潮与探索科学化的艰难曲折,具有极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

猜你喜欢

针灸学社员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In situ synthesis ofhydrophobic magnesium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in a novelimpinging stream-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高职高专针灸学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针灸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