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火归元”和消渴汗证

2021-03-27王世伟徐宁

江西中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上炎阴虚阳虚火

★王世伟 徐宁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天津 300193)

消渴汗证是指消渴病日久不愈合并出现汗出异常之证,其对应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自主神经病变范畴,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达60%[1]。此病应属于中医的“消渴”“汗证”范畴,临床表现特点为:糖尿病常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同时伴有身热汗出异常之症,常常为身体局部的大量汗出或少汗,以头部、颈部和前胸汗出较多、四肢出现无汗或少汗现象,汗出时间不固定等。近来笔者阅读相关中医经典文献,偶悟“引火归元”法所治之证与消渴汗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有相吻合之处,故试阐述相关理论依据如下。

1 “引火归元”法相关理论阐述

“引火归元”亦被称为“引火归原” “引火归源”或“导龙入海”,火为命门之火、雷龙之火、相火、虚火等。元同源、原,指肾或命门。“引火归元”法是中医治疗方法之一,主要适用于治疗阴虚阳浮、虚火上炎等病证。属于中医范畴中的反治法、热因热用的方法。“引火归元”理论思想萌芽于《内经》,起源于《伤寒杂病论》,成熟于明清时期,发展于近代[2]。《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奇之不去则偶之,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古代医家王冰在注释《内经》“甚者从之”时提到“病之大甚者,犹龙上也……其性者,反常其理,以火逐之”,其中“以火逐之”即是热药用于热症的观点,亦被视为此法的萌芽。张仲景治疗消渴证时多用的肾气丸、还有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都被后代医家视为“引火归元“法的典型应用方剂。后张景岳将《内经》的从治思想结合其“水火命门学说”首次提出了“引火归源”的概念,并指出治疗原则为“壮水宜火等法”[3]。叶天士集诸家之所成,将“引火归元”理论进一步发展,改变了先前只用肉桂、附子才是引火归原的局面,他主张“引火归原”,因肾水不足,虚火上炎,用滋阴降火之法,少加热药为向导引火下行[4]。近代医家也将此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收到较好疗效。笔者认为“引火归元”法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拓新,理论和应用至今都已较为完善和成熟,主要适应用于阴虚阳浮、虚火上炎等临床病证上,方药主要以大量滋阴药中佐以少量温热药以达到引火下行,调和阴阳的目的,是热因热用的典型治法,体现了阴阳互根、阴阳互用的中医治疗理念。

2 消渴汗证的病因病机特点

2.1 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特点 中医传统观念认为消渴的病因和遗传因素、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因素有关,其病机主要为“阴虚为本,燥热为表”,病位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临床表现主要为: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阴虚燥热”是其重要的病机基础。

2.2 消渴汗证的病因病机特点 西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糖脂代谢紊乱,血管受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也与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因素有相关性[5]。

中医认为汗属阴液,赖氧气蒸腾气化阴津而出,是人体活动的正常代谢产物。生理之汗,是营卫和谐,阴阳调和之象。动时汗出,静止或休息时汗止或少汗,呈现一种汗出有时、汗出有度的状态。当机体的阴阳失调、腠理开阖失司、营卫不固时可导致机体排汗异常,其病因可能与肝郁、血瘀、气虚、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6]。而消渴汗证的病机是以消渴病的病机为基础,日久迁延变化所致。结合消渴病人特点和汗出异常的临床特点表现,笔者消渴汗证的病机主要是:消渴病患者素体阴亏、阴虚燥热、病久阴精耗伤、肾水不足不能上济,虚火亢盛、营卫不固、腠理开阖失司而出现身热、汗出异常,汗出无时、汗出部位多以头面、颈部、前胸为主,四肢无汗或少汗、亦有表现为上热下寒等症。阴阳失调,阴虚阳浮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

3 “引火归元”法和消渴汗证的相关性

消渴汗证在临床多表现为消渴病日久,素体阴亏,阴阳失衡,导致先天之火不在其位的一种虚阳亢奋的一种状态,而出现腠理开阖失司,身热汗出异常等表现。《素问·调经论》曰:“阴虚则内热。”张景岳谓:“阴虚发热,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引火归元”属中医反治法范畴,其主要治疗阴虚阳浮、“虚火”“相火”旺盛的病症。“引火归原”的作用机理为阴阳”互藏”“阴阳互根”。《景岳全书·阴阳篇》:“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原不相离矣。又言:”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之……引火归源,纳气归肾”。故笔者认为“引火归元”法所治疗的病证和消渴汗证的病因病机有吻合之处,符合中医辨证治疗的的思路和原则。

4 治疗

《景岳全书》曰:“火之标在上,而火之本则在下。且火知就燥,性极谓寒,若使命门阴盛,则元阳畏避,而龙火无藏身之地,故至游散不归,而为烦热格阳等病,凡善治此者,惟从其性,使阳和之气直入坎中,据其窟宅而招之诱之,则相求同气,而虚阳无不归原矣。”“引火归元”法是中医治法之一,适用于治疗阴虚阳浮、虚火上炎等证。方药中主要是在大量滋肾阴的药物中加入少量辛热或温阳的药物,达到引热下行,虚火下降,阴阳平调的治疗目的,属于中医范畴中的反治法、热因热用方法,其理论根基为阴阳互根互用。古代医家均认为附子、肉桂为“引火下行”的要药,此观点在各个本草学著作中不乏陈述。经过后期医家的发展和突破,此治疗方法又有所创新,亦认为温热药巴戟天、干姜等潜镇药磁石、龙骨、牡蛎等药亦有“引火下行”的治疗作用[7-9]。笔者认为根据消渴汗证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符合阴虚阳浮,虚火上炎证型的可以采用“引火归元”法治疗,符合中医辨证思路,为中医治疗此病拓展思路,在用滋阴药物的同时佐以温阳药,达到阴阳互根互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引火下行,敛汗止汗的治疗目的。

5 小结

西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糖脂代谢紊乱,血管损伤,免疫机制有关,治疗上多以改善糖脂代谢,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方法为主,临床效果不甚显著[5],“引火归元”法是中医从治之法之一,其配伍特点为滋阴药中佐少量温阳药达到调和阴阳的目的,其方法通过历代医家的理论突破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取得不错疗效[7-9],故笔者认为可以将此方法应用于消渴汗证的治疗上,其理论符合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具有可行性;也希望此法能为医学同仁们治疗消渴汗证提供一定参考,余管窥拙见,还请同仁们斧正。

猜你喜欢

上炎阴虚阳虚火
中医名言拾粹
凉茶降火要先辨“虚实”
中药汤剂Ⅰ结合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诗词去“虚火”才能更健康
八三感怀
口疮试试中药含漱
失眠多梦睡不着? 收好这两个食疗方
吃饭咬舌头或是体内有火
咸茶水治口腔溃疡
虚火高烧何时休?——奇石是用来赏的,不是用来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