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某高校本科生对线上教学的认知情况调查

2021-03-27胡蝶葛家濠张嘉诚舒铭锴柯朝甫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2期
关键词:本科生学习效果教学效果

胡蝶,葛家濠,张嘉诚,舒铭锴,柯朝甫

(1.苏州大学医学部,江苏 苏州; 2.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苏州)

一 引言

近两年,各地高校响应政府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开展居家线上教学,减少人员流动及相关接触,以保证高校学生的人身安全,同时实现“停课不停学”。本研究以苏州某高校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教学平台使用和教学安排等方面,探究高校学生对于线上教学的认知情况,以期为今后可能开展的线上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苏州某高校以学院(部)为单位,按一定比例进行分层抽样,再按照抽样数至各个学院随机选取各年级本科生共820名为研究对象,所有本科生均自愿参与本调查。

(二)研究问卷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本科生对线上教学的认知与行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基本信息:共3题,包括性别、年级和专业;(2)线上教学认知:共10题,包括整体态度、平台、学习效率、考核等方面;(3)线上教学效果:共2题,包括线上教学满意度和最终考核成绩。凡涉及评价或态度类题的选项均采用五等级梯度计分(5~1分),例如同意程度包括“完全同意、比较同意、无所谓、比较不同意、完全不同意”,分别对应5~1分。对定性类题目同时列出“其他”项,方便调查对象自行列举。

(三)调查方法

在2020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采用线下发放纸质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20份,有效问卷789份,有效回收率96.22%。

(四)统计分析

对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近似t检验;对定性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其次,对线上教学效果相关因素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相关系数r。使用SAS 9.4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三 结果

(一)一般情况

789名调查对象中,415名为男性,占比52.60%;419名为大三及以上年级,占比53.11%;204名为医学专业学生,占比25.86%。

(二)本科生对线上教学的认知情况

本科生对线上教学的整体态度得分为4.20±0.87分,其中医学专业学生(4.45±0.78)的整体态度较非医学专业学生(4.12±0.88)得分更高(P<0.0001);相比于线下授课,本科生对于线上教学的倾向性得分为3.37±1.26,且男性(3.57±1.24)得分高于女性(3.14±1.26)(P<0.0001);医学专业学生(3.12±1.17)得分低于非医学专业学生(3.45±1.29)(P<0.0001),具体见表1。

本科生对于教学平台的认知在不同专业间存在差异,41.67%的医学生认为雨课堂更加适用,只有22.39%的非医学专业学生认为雨课堂适用(P<0.0001);24.62%的非医学专业学生认为钉钉适用,只有7.84%的医学专业学生认为钉钉适用(P<0.0001)。

(三)本科生线上教学效果

本科生对于自身线上教学满意度的平均评分为3.88±0.97,相比之下,男性(4.03±0.94)得分高于女性(3.70±0.98)(P<0.0001),非医学专业(3.96±0.92)高于医学专业(3.63±1.06)(P=0.0001);本科生线上教学考核成绩得分为3.64±0.86,且男性(3.75±0.85)得分高于女性(3.52±0.86)(P=0.0002),非医学专业(3.73±0.86)高于医学专业(3.39±0.83)(P<0.0001),详见表1。线上教学效果与本科生使用的教学平台、教师是否随机点名、不同教师是否使用不同教学平台、教师是否出现在画面中、是否有网络学习资源以及实验/实习课占比等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r=-0.15~0.59,P<0.0001),详见表2。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在调整性别、年级和专业后,上述因素仍与教学效果具有显著关联(P<0.0001),详细结果略。

表1 研究对象基线水平特征分析

表2 线上教学效果相关因素分析

四 讨论

线上教学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在疫情期间被广泛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众多因素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一般而言,线上教学的优势在于学习资源丰富,上课时间灵活,能够节省上课准备时间,提高学习效率[1],其缺点主要与师生对线上教学适应性差、师生互动不足以及教学成本增加等方面有关[2]。

本研究显示本科生对于线上教学态度积极,并对线上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较好。这与朱连才[3]等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本研究还显示男性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疫情期间男性的心理韧性优于女性等因素有关[4],非医学专业学生的线上教学效果评价优于医学专业学生,则可能与医学专业课程安排任务重且实践操作类课程占比高等因素有关[5]。

此外,学生态度、老师课堂安排以及教学平台选择与线上教学效果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学生态度积极、教师出现在直播画面中、进行课堂随机点名等可能因增加学生紧张感及其间接监管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安排学生课后观看网络公开课程、平台提供课堂回放等网络资源提供等也将进一步优化线上教学效果。

学生的线上教学平台使用数量与考核成绩呈负相关关系,可能与各教学平台的特点有一定关联。部分教学平台在稳定性、流畅性以及某些功能的使用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6],例如雨课堂易出现卡顿,智慧树平台易出现闪退且操作较为复杂,腾讯课堂观看回放较为不便等,若未合理安排使用,可能是导致学生在使用相应平台进行学习时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综上,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需求以及课程特性慎重选择流畅稳定、操作便捷的教学平台,调整实验操作类课程的占比,提供更多的网络学习资源,必要时进行课堂随机点名,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7-8]。

五 结语

本科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及常态化防控阶段对于线上教学的认知整体上较为积极,其对于线上教学的认知存在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且学习平台、课堂注意力、学习时间安排、考核安排等因素与学习效果具有相关性。因此,高校应从上述相关影响因素出发,综合安排,全面完善线上教学的开展落实,提升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本科生学习效果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莲心宝宝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