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以《飞行安全》课程为例
2021-03-27夏润泽孙阳贾慧
夏润泽,孙阳,贾慧
(海军航空大学,山东 烟台)
一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教育平台日趋成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手段。一些采用课传统堂教学模式的课程纷纷开始尝试运用线上平台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将传统45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容拆分再加工,形成以知识点为脉络的短视频学习资源,让学生更加灵活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打破了传统学习模式下时间和空间上的壁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这种碎片化的网络学习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比如碎片化的学习难以形成体系、学习内容完整性受到破坏,学生难以形成严谨完整的逻辑体系。同时学生在视频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单纯被动地听、看,缺乏深层次学习的发生,导致在学习深度以及实践应用能力上有所欠缺。
鉴于单独进行传统线下教学或者单独使用线上教学都存在一定弊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同。现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线下部分,往往是对线上学习进行答疑和对线上学习内容的补充和加强。形式上有所创新,但其本质还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魂,对于加强学习深度、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有限。为更好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加强学习深度、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本文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新的探索,通过线上平台建立学习资源库,依托线下课堂教学开展案例式教学研讨。以线上自主学习辅助线下研讨,线下案例研讨巩固线上知识运用,对飞行安全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二 《飞行安全》课程基本情况
《飞行安全》课程是面向飞行指挥、空中领航、航空管制等专业的一门职业素养培育课程,定位于相关航空专业的背景课程。飞行安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员树立飞行安全观、建立起对飞行安全所涉及的人、装备、环境及管理等各类要素的全局认识,将其系统化的理解,并内化于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掌握把控飞行安全的方法,最终确保飞行安全。在课程内容上,涉及气象、飞行原理、飞机构造、空中领航、航空管制等多个学科,涵盖管理、心理、环境等多个领域。课程内容整体呈现点多、面广的结构特点。
《飞行安全》传统的授课模式采用的是课堂讲授,教学内容多,涉及面较广。既要讲人、机、环三要素,也要讲飞行事故预防、预测、事故调查,还要讲飞行安全文化课时偏少、内容较多,授课难度大。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有限课时内完成学习内容,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常采用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教师也既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把控,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缺乏了解。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被动接受,参与度低、缺乏深层次思考,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无法进行有效培养。
针对《飞行安全》课程所面临的诸多难题,相关教育工作者也做出了许多改革尝试。随着网络教育平台的发展,突出开放性、自主性的线上教学模式为《飞行安全》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带了许多有益的启发。针对基础理论部分的讲解,其知识点涉及面广、强调基础性的特点,非常适合开展线上自主学习,我们为此构建了飞行安全线上课程用于基础理论部分学习。
三 线上课程建设情况
(一)线上课程建设基本概况
飞行安全的基本理论部分涉及人、机、环、管等多方面知识,建设线上课程并非是简单地将传统课堂教学内容搬到屏幕上这么简单,而是需要针对网络教学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再次梳理建设。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采取分散学习策略的学习效果要高于集中学习。同时,将整块知识进行拆分也可降低学生初次学习知识的抵抗情绪。因此在备课初期我们将课程体系内的教学内容重新梳理并进行碎片化处理。根据学生的注意力曲线规律,并结合案例分析的需要,将每个知识点制作成15分钟以内的短视频。力求让每个视频内容短而精,每个视频只讲清楚一个知识点。这样让学生再次查找回看时更加清晰、明确。同时结合网络上流行的短视频的制作方式,采用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形式来吸引学生在视频学习中投入更多时间。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够采取更加灵活自主的学习手段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采用线上学习模式也更加方便了教师通过系统后台清晰地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了解学生的问题反馈,从而更具针对性制定线下教学重点,对课程进行持续性地优化。
建立网上知识资源库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形成了分析飞行安全问题所需的知识资源库,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可像工具一样取用。这也是《飞行安全》课程非常特别的一点。本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依托于案例式教学法。线上资源库的建设服务于线下进行的案例式教学模式。整个资源库类似于一个工具库,各个知识点既可形成体系,又可进行点状取用。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根据实际问题的类别,事故的成因可能选项很多。从中筛选甄别、选用合适的内容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更加符合实际工作中进行安全事故分析的实际应用场景。在自主建设网络资源的同时,我们还广泛地吸纳、借鉴网络上现有成熟的相关优秀网课,拓展学生的视野,最大程度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单纯线上教学存在的弊端
线上课程短视频学习在方便学生灵活自主学习的同时,也犹如双刃剑一般暴露出一些弊端。比如碎片化的学习难以形成体系,学习内容的组织顺序和完整性都受到破坏,学生难以形成严谨完整的逻辑体系,容易出现思维跳跃化、缺乏系统思考的周密性。同时,短视频的高强度视觉刺激,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己快速学到了大量知识与技能的错觉。此外,学生在视频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单纯被动地听、看,缺乏深层次学习的发生,导致在学习深度以及实践应用能力上有欠缺。
对以上线上学习的弊端,让我们再次意识到线下教学的积极作用。为更好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加强学习深度、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同时,结合《飞行安全》课程的自身特点,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线上教学自主学习结合线下课堂案例分析教学的模式,对飞行安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从而实现线上服务于线下,线下检验运用线上所学成果的目的。
四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建
(一)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选择
图1 学习金字塔
在线下学习模式的选择上,参考学习金字塔理论关于不同学习手段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线下部分教学方式设置为主动学习的三种模式: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以案例教学为牵引,学生围绕案例进程展开讨论分析,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案例分析实践,在交流与辩论中加深知识的理解深度。
由于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已将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放到线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这样就将宝贵的课堂时间留给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效率更高的讨论与互动交流。正是由于线上模式的加入,大大减轻了老师课堂上讲授基础理论的压力,因而线下教学就可以采用更具革新性的创新。
为了能实现学生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课程的线下模块采用了案例教学模式,之所以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从《飞行安全》学科的发展历程来看,本学科是基于对事故案例的经验教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发展而来。采用案例分析方法讲授,更加符合学科的发展特点。利用侦破迷案的逻辑情境推进事故案例分析,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也保证了分析教学目标的高质量达成。
从飞行安全课程目标来看,让学员树立飞行安全观、掌握把控飞行安全的方法,最终确保飞行安全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要实现课程目的,不仅是讲知识,更是帮助学员树立安全意识,建立起对飞行安全所涉及的人、装备、环境及管理等各类要素的全局认识,将其系统化理解,并内化于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将所学的安全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的飞行工作中去。突出实践运用能力与工作情景构建的案例分析模式无疑是一个较好的实现途径。
飞行事故的发生具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性与原因不易明确的争议性。要厘清事故的发生根源与防范措施,需要多角度、多维度地开展分析与讨论。正是由于飞行安全事故分析的特点,所以非常适合学生开展分析研讨。引入经典事故案例思辨,可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深入挖掘飞行事故预测预防的创新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飞行安全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理实结合,还可促进学生飞行安全文化素养与飞行事故防控技能的同步协调发展。
从学员的专业组成来看,他们来源于与飞行相关的不同专业,他们渴望了解本岗位在飞行活动中所承担的职责以及本岗位在保障飞行安全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本课程作为专业背景课,采用贴近实际工作的案例分析为他们提供了更具全局性地了解未来岗位职责实践平台。此外,通过前期课程课后调查问卷显示,在几种线下授课模式的投票中对于案例分析式教学投票率高达65%,学生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提高学员学习过程的参与度,促使深层次学习的发生。
(二)线上辅助线下案例教学模式构建
案例教学构建的总体思想是以飞行训练中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为蓝本建立飞行安全事故案例库。通过编写多角色剧本,围绕同一案例让学员从不同视角深刻分析事故案例原因与相关安全管理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对于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由于组织飞行训练的全过程涉及多岗位协作,多岗位人员共同对飞行任务的安全负责。因此我们根据飞行训练任务的不同,设定相关人员角色。分别按不同角色视角编写案例推理剧本。同一起飞行案例将根据角色的不同,形成8份剧本。每一份剧本都将从其自身的视角参与到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并且剧本中还包含了大量影响安全问题的细节刻画,从而客观展现出飞行任务中所存在的诸多安全潜在风险,为分析案例事故分析、学生讨论思辨提供了大量线索资源。可以说高质量的剧本是开展案例式研讨教学的基石。
在开展线下教学时,将基于学生的专业以及学习意愿,进行分组并选择不同的角色剧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学习。首先在规定时间内分别阅读自己的剧本,了解案例的不同阶段的背景信息。剧本的整体进程根据飞行任务的关键节点分为章节设置停顿,在关键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就前期观察与分析做出预测、讨论潜在风险源、提出管控建议。在整个案例完成后,以小组讨论分析的方式汇总讨论成果。根据所选岗位的不同分别提交飞行事故分析报告,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具备相关分析运用的能力。
整个线下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学生身份转变,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教师在线下教学的定位偏向于讨论的发起者、组织者。主要作用在于课堂组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员展开讨论。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回答做出反馈,并引导学生的研讨方向。教师的作用类似与法庭中的法官,而学生更像是律师,通过学生的思考、讲解、辩论,最终给出事故的分析结果。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真正实现教师引领、学生主导的新型教学实践,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采用案例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打破了传统课堂老师讲授输出、学生被动灌输的传统学习模式。既利用了互联网手段的灵活多样性特点,又结合了案例讨论深度学习的优势。一种全新的模式在投入初期也必然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们在采用该模式进行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首先是学生线上学习的有效监管。采用线上学习的初衷是为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壁垒,更加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但这也给部分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带来了偷懒耍滑的机会。必然会存在部分学生替做、抄袭等不良现象。线上学习作为课程学习的基础,若降低线上基础知识学习的质量,必然会对线下案例研讨带来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优化线上考核手段,比如扩大线上测试试题库的容量、对于不同学生用户将得到不同的测试题目。同时提高线上讨论交流的分数权重,更加能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成果。此外还可采用固定时间与场地进行线上考试,以此保证考核的公平性。
此外,对于老师而言,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课程准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开课前的前期准备工作。作为案例教学的关键案例库建设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与心血。一是要保证案例合适的复杂度,既不能过于复杂,导致学生短时间内难以介入;又不能过于简单,使学生缺乏有效的思考空间。同时,对于剧本编写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还原真相、适时恰当地揭露情节线索的设置,也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不进行调整,最大程度上提高研讨的效率。二是案例库的多样性。尽量能够涵盖不同类型安全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飞行活动、拓展他们对于飞行安全的认识。三是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在案例选择中,应注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多选择成功处置的案例或飞行事故等级较低的案例,避免展现过于可怕的事故场景。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迎接未来的职业生涯。
另一方面,案例式混合教学也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飞行安全学科本身就具有复杂性,要求教师具备人、机、环、管等多领域复合知识结构。同时,在开展研讨式教学过程中,互动环节较多,学生的思路也将更加活跃。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课堂把控能力,与更灵活的现场处置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加强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研究,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做好更加充足的准备。
在线下教学资源建设方面,随着相关配套实验室的建设,后续可采用更丰富的案例实践教学形式。通过模拟器飞行、VR情景再现等现代化手段更逼真还原案例细节,从而更贴近实际飞行训练场景。并且在案例分析环节加强互动性,针对学生的处置方法不同给予更多样化的事故结果,使案例教学摆脱形式单一、流程固定的制约。
(三)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学习成绩的评价主要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上成绩占40%,线下成绩占60%。
其中线上部分主要由知识点作业与线上考试以及发帖讨论三部分组成。依托于网络平台的数字化处理能力,线上部分的成绩可以大数据分析的形式呈现。教师可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对线下教学作出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与规划。
线下部分成绩评价则主要对学生课堂讨论参与情况与案例分析报告进行打分。为了避免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消极应付、浑水摸鱼的现象发生,案例分析报告将根据所选角色的不同分别提交。旨在让学生能够结合岗位,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切实将所学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的安全问题分析中去。
五 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教学手段的丰富以及教学形式的拓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面对这些新形态、新模式的发展,我们如何利用好这些新平台更好地来辅助教学,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发挥线上教学的灵活性、重视线下研讨交流的深入性与高效性,应该是未来混合式教学的一个方向。要做好这一创新模式的应用与拓展,教学工作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心思。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真正地从传统课堂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真正切实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实践运用能力。从初级的具体知识学习转变为学生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