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探高分子材料专业教学中全英文课堂形式的设计

2021-08-15傅超萍方莺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5期
关键词:全英文高分子留学生

傅超萍,方莺

(华侨大学,福建 厦门)

一 引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贯彻落实由国家教育部所提出的“留学中国计划”,特别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号召,发展全英文教学对各地的高校势在必行。精品化的全英语课程建设不只是建立全球化教学体制和国际化课程体系的首要基础,还为建设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力量提供了重要实践平台。面向外国留学生教育,全英文教学模式的专业课课程改革是当前重要的教育改革方向,对培育更加高精尖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将为推进建设全国各高校“双一流”水平提供强力支撑。

二 留学生全英文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留学生源质量水平差异化明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对高等教育也愈加关注,也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来华留学,据对海外留学意向国家的统计,我国位居亚洲首位。据研究计算,2018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共接收了49.22万名留学生来华留学,分别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而在上述人数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的来华留学生人数已达到26.06万人,占总来华留学生人数的52.95%。但由于来源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教育水准的差异较大,使得留学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尽管留学生的英语基础大多较好,但专业基础因国而异、参差不齐,相对于经过中国扎实基础教育和严苛高考选拔出来的国内学生会有较大的差距。再加上各国文化与宗教背景存在一定差异,普遍对理工科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精力不够投入等问题,使得专业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更加难以实现。总而言之,对多数留学生来说,应当适当降低专业要求,使之通过课程学习,了解本专业框架内容,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为其进一步在我国留学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专业化课程内容多、难度高,教学方法亟须改革

专业课程,以高分子导论为例,理论知识如高分子合成反应机理与动力学、链构象统计、多层次物理运动学以及聚集态力学等综合了四大基础化学的基本理论,内容十分庞杂,所需课时多,理解难度高。采用传统理论内容为主授课方式,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的留学生接受程度差异化将进一步扩大,降低学生积极性,难以激发出大部分学生对高分子材料这门课程的兴趣。比如讲解链构象变化概念时,需要参考有机化学中的概念、建立抽象的分子与原子在空间分布虚拟图。事实上很多留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习过有机化学这门课程,这会导致学生在上课中极大受挫,教学效果最终非常糟糕。

尽管高分子材料相较于传统材料(金属、陶瓷、玻璃等)而言是后起的,但它的发展速度、应用广度已经远远领先于上述传统材料,已成为当前工农业、国防科技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高分子材料除了可当做通用材料使用外,也在向着功能化、智能化、复合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也要求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学生应当及时掌握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具备能够独立阅读英文文献等相关资料的能力。因此,如何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如何构建师生、生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一方面要突出重点基础理论,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对高分子内部结构有一个初步认知;另一方面要以前沿高分子材料的高科技产品应用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兴趣的引导下,带领学生快速进入性能各异,各显神通的高分子材料世界。这是全英文高分子导论教学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 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创新型教学方法优势

基于以上全英文高分子导论教学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我拟将翻转课堂与TBL法相糅合,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教学核心理念的新型全英文模式,该创新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能够按照自身学习能力来掌控学习进程,同时学生也能够冲破传统教学的时空束缚,针对自身弱势在课后进行查漏补缺,以达到反复观看、随时温顾的目的,而课堂则更多地用于深度学习与师生互动,以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具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切实做到了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同时,借助于教学模式,既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竞争性学习氛围,也使得学生面临的疑难问题能够随时依托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进而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全英文授课模式既不同于普通的英文语言教学,也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教学,而是国际思维、海外认知、国际交流能力的锻炼与养成。全英文教学模式极大程度上转变了传统高校的英语教学理念,面向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全英文授课,他们的语言输入也从基础英语转向专业英语,其课程目标和教学设置也体现了跨学科的合作与协调。浅层而言,学生将初步掌握检索并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而从深层来看,学生也将获得英语思维的能力。目前,部分高校为顺应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适应对传统知识和人才结构的新挑战,尝试在部分非英语专业的教学采用英文授课的方式,逐步拓展英语授课的范畴,以推行全英语教学。在实施全英化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高校采用了不同的做法。部分高校将全部的非英语专业课程采用全英教学,有的则是把个别专业当做试点项目推行全英教学。全英教学模式并非英语语言课程,其专业内容才是课程的基本构架,教学目的是使用英语掌握教学内容。

打破空间束缚,培养学生积极性的翻转课堂。近年来,“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等各类新型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育理念也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其中翻转课堂又名颠倒课堂,指的是学生在课堂开始前完成率知识点的学习,课堂则成为了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以答疑解惑、解决理论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的。翻转课堂突破了空间的禁锢,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大化地激发出来,通过加强师生间的直接交流,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已将翻转课堂融入所教授的高分子专业英语课中,安排不同主题内容,如高分子在柔性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去作为课堂的主人,分享自选主题的内容,这种创新的教学尝试也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突破时间限制,平衡学生间基础能力的差异。TBL教学法是以团队协作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eam-Based Learning,TBL)可有效地应对因时间限制导致学生接受程度差异明显的教学过程。该方法由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sen LK首次提出,注重培养团体合作精神,同时注重人的创造力、灵活多样和教学实用性,并指导学生从“被动教学”向“自主教学”和“合作学习”的过渡。使用该方法能够帮助留学生间更好地交往与互动,有助于其积极探索学业和实践中的困难,提高学生团体协作和责任意识等综合素养,从而有效解决留学生之间的基础差异性问题。基于以上所述,精品化全英文专业课应当借助现代化教育理念,融合突破时空限制的新型教学方式,以达到对教学结构的重建的目的,进一步提升留学生教学质量。

四 设计基于TBL法的翻转体验式全英文课堂形式

我设计的基于TBL法的翻转体验式全英文课堂形式,包含三部分内容:知识输入、内化与扩展以及训练与反馈。通过简单的理论教学,使得工科留学生一方面较系统地了解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基本内容,为之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引领学生了解最前沿高分子材料科技的进展,意识到高分子材料对人类生活与科技进步如影随形的重要性,挖掘他们对高分子材料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这种全新的全英文课堂的开展,能更好地培养留学生跟踪国际前沿专业讯息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和国际意识,从而形成具备广阔眼界、有实力参加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一)立体多元化的知识模块化输入

老师先选定教材《The Introduction to Polymer Science》,其次建立在线课程(如智慧树),然后把重点内容区块化,如高分子概念、合成反应与机理、性能应用、链的运动、一些前沿进展等制作成时长约10min的微视频。依托视频将重点内容展开介绍,突出重点,通过图片、声音、动画等方式充实了使讲解内容和过程,使得课程更丰富、具备吸引力。学生对课程指定内容学习时,同步查看老师发布的微视频。并依托课程微信群或者QQ群,使得师生能够及时互动、及时交流,第一时间解答疑惑。

(二)TBL法与翻转课堂体验式教学相融合的知识内化与拓展(以两学时为例)

第一时段以教师讲授,梳理主题框架为主。教师每节课通过选定一个与高分子前沿领域相关的主题,进行20min的理论介绍。主题包括药物载体、智能自修复、形状记忆、导电高分子、分子印迹、3D打印、仿贻贝超级胶、太阳能电池以及海洋防污高分子等。每个课题的设计内容涵盖了研发背景与现状、材料设计的基本原理、生产制备及使用。

第二时段以学生体验,TBL法与翻转融合为主。将TBL法与翻转中学生为中心部分有机融合,让学生体验老师角色和大家分享知识的内在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首先组建一个4~8人左右的TBL讨论组并推选一名态度积极、成绩优异的学生担任组长。随后各组选择一个与本节主题材料相关的子问题进行20min的讨论,然后团队合作完成PPT,选派一名代表进行5min内的小组汇报,其余学员进行补充。子问题内容举例:该主题材料的研究发展如何体现了材料科学的共性(如材料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研究中使用了哪些研究基本方法(如类比法、移植法等)?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如何,以及未来应用领域的想象?

第三时段再翻转之教师回归,答疑解惑,深入引导。每小组讲解完之后,生生与师生间交流同等重要。此为翻转第二部分,各组学生先对各小组提问,然后由老师针对学生汇报情况,进行答疑解惑,有针对性地进行校正和补缺,最后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状况进行评价与剖析,对课堂重难点进行总结,对薄弱环节进行强调,同时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该类高分子的制备及其工业化会对环境产生何种影响?其环境协调性如何评价?工业化工程会对环境产生何种影响等等,时间控制在每组5min。最后再由教师重新梳理本节重点内容框架。

(三)教学效果多维考核与反馈的评价体系

每节课后,老师根据课上情况,布置理论作业。每学期进行一次期中测验,以便于了解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消化水平。最后的考核分包括理论考题和主观思考题,其中理论考题占比60%,主观思考题占40%。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并分为5个测评等级: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比较满意(3分),基本满意(2分),不满意(1分),并吸纳学生的意见与建议,最后汇总信息,进行学情分析,以便进一步对课程内容设计进行优化。这样的评价体系既能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与能力素质的评价,也能实现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

五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全英文高分子导论教学中采用基于TBL法的翻转体验式全英文课堂形式的教学,目前已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尽管取得了些许成效,但仍存在以下的改进空间。

(一)建设有针对性的教材

课程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平台和方式。然而目前国内外仍没有比较通行的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教科书。因此本校所采用的原版教材, 能够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熟悉国际市场上高分子材料应用现状,增强学生跨语言交流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然而经过教学实践发现,由于原创教材内容多样而且复杂,其文化背景构成以及教学内容安排也与本校当前的课程差异很大,且缺乏针对性解决各国家留学生的具体问题及措施。因此编制一本能够通用的高分子专业英语教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教材应本着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既保留原有教材的英语标准以及通俗易懂的内容,又增加了各项练习和测试并增设高分子材料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现状,引导学生汲取国际经验。而之前的实际教学内容也将从具体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手段和考查方式等方面,为下一步的课程建设提供了素材。

(二)课程设计需循序渐进

为适应全英课程,学生必须经过一段循序渐进学习的步骤。由于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不同,存在大批专业知识单词,且专业知识单词中多为由大量字母所构成的多音节词,进而造成了难拼写、难记忆和难发音的问题,使刚接触的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影响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数据表明,56.8%的学生认为过多的专业单词一定程度上影响力全英课程的课程效果与专业知识的掌握。因此课程设置上,前期应当开展对专业英语的基础训练,以培育学生对词根、词级等的敏感度,从而树立自信心,后期再转入专业性强的高级阶段。而在高级阶段,应注重训练学生运用英文去认知、了解、把握专业知识和学科前沿趋势,随后注重学生其英文实践运用能力的培训,如交流与写作等。

(三)加强师资力量培训

开展全英授课的老师应当是英语水平高、专业知识强、课堂经验丰富的综合型教师。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准确、灵活地使用英文向学生传授复杂的专业知识,并教导学生能够依托专业英语为基本工具,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去处理高分子材料专业领域有关的实际问题。经过课堂实践可以看到,全英课程的教学瓶颈是英语的口语表达:6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英语水平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水准。尽管多数授课教师均具备国外工作或学习的经历和丰富经验,但由于个别教师英语口语能力欠佳,加上高分子材料内容的复杂性,使得全英课程上师生的双向交流以及课程语言表达的准确度、自由度受到了限制,师生间也无法自如地沟通与互动,减低了学生对教师团队的满意度。因而建议学校可通过加强人才引进与专业培训等方式,从语言表达、教学能力和模式等方面对承担全英课程的教师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且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四)增加与学生需求相结合的训练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蓬勃发展的基础,外因则依托内因而起作用。教学实践中,师资、教材和教学方法是决定课堂成功与否的三个基本要素,但学生不能仅作为被动接收知识的角色。因而如何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潜力、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是影响全英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高年级学生更多关注就业发展的问题,因此将专业英语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即可提高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志愿从事科研的学生,应当特别强调对高新技术研究问题以及对先进仪器设备介绍等的阅读理解,以及对英文信函、简历与学术论文的写作,包括学术会议沟通表达等:而面向志愿从事工作的学生,可更加注重于应聘过程中英文面试的训练,增设相应的演示与模拟表演等实践环节,以最大程度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分子材料工科外国的留学生设计基于TBL法的翻转体验式全英文课堂形式的教学,让外国留学生在接受国际前沿高分子材料理论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英语思维的自学能力,这也是中国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有助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高分子学科人才,有助于我国尽早在高分子材料领域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但要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熟练掌握专业英语的应用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需要经过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提高并完善教学的方法、模式和技术手段。

猜你喜欢

全英文高分子留学生
面试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全英文教学初探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郑睿:我是奶粉“小买手”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重要考点剖析
计算机模拟在大学高分子化学中的应用
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全英文授课教改探讨
高分子有机化学的研究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