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编武术特色大课间 形成校园体育文化
2021-03-27李绍团陈广大罗家裕
李绍团 陈广大 罗家裕
一、设计原则
(一)全员参与原则
为给学生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运动氛围,学校坚持师生共同参与、组织、管理、评价。校长带头参与,亲身示范,教师回归班级区域,学生、教师人人参与、人人动起来(图1)。
(二)科学有趣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大课间武术课程所设计的套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体现了健美、刚毅、乐群、活泼的精神风貌。活动既做到强度适中,又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鼓舞学生积极投入到大课间活动中。
(三)安全简便原则
活动组织便利、操作简单,做到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分区分层实施,以适应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运动能力水平需求。
(四)地域武术文化相融原则
以武术为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彰显了地域特色,活动设计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所设计的音乐、歌词、动作弘扬了家国情怀,学生在运动中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蕴,增强了家国的认同感(图2)。
二、活动管理与评价
(一)建立指挥系统,高效运作
学校建立武术特色大课间活动指挥系统,校长室作为活动的指导部门,德育处负责统筹组织,体育科组、少先队、各级部为具体活动执行小组,学校总务处、宣传组、校医室、语文科组,全程协助活动开展。学校实行责任到人、分级管理,共同落实“每次必巡检、每天必反馈、每周必表彰”的要求,充分发挥管理的职能作用,保证大课间活动各环节的畅通。
(二)实施分层管理,逐步推进
按照学年计划,每学期初由德育处对活动方案进行解读,明确要求,并作全校动员。执行小组对参与组织管理的教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活动流程、组织办法、安全预案、操作细节等。在活动开展初期(两周时间),管理团队对各个年级活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从全校整体出发,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活动具体实施方案,不断优化组织流程与方法,确保活动组织顺畅。活动常态化开展后,由值日教师、体育教师、大队委学生每天巡检,将信息反馈至德育处,由德育处提出指导意见后作全校公告,各班级针对公告意见进行组织整改,并由值日教师督查整改过程后重新反馈至德育处,由此形成管理闭环,助力班级落实活动要求、提升组织水平;活动后期,进入专项竞赛阶段,由年级组织开展比赛,管理团队协助评价,用以赛代练的方式将大课间活动推向高潮。
(三)重视后勤保障,注重宣传
学校总务处协同做好场地维护、器材购买、饮用水供应等工作,确保学生安全活动;校医室医生全程到位,实施医疗援助;宣传组利用宣传栏、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活动动员与宣传。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武术特色大课间活动已趋于成熟,成为了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先后得到省、市、区多级媒体平台报道。
(四)完善活动评价,提质增效
根据学校《大课间出队行为标准》《大课间做操行为规范》《大课间活动组织评价》等评价制度,德育处负责统筹活动的总结与评价。体育科组教师负责活动组织、比赛策划、展示评价、方案制订等工作,并协同值日教师、学生干部等管理成员全力推动活动“练、展、评”一体化。
1.构建“3+1”模式的大课间活动评价体系
学校大课间评价采用“3+1”模式的多元评价方式。“3”代表由值日教师、体育教师、大队委学生3种角色共同组成的评价小组,分别形成活动参与、能力表现、组织纪律3个部分的评价;“1”指的是体育专项比赛的评价。这种模式不仅关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因素,还兼顾学生的情感、态度,以上两部分的评价共同形成个人、集体的综合评价。
学校大课间班级活动评价包括常规评价和比赛评价,按8:2的比例计算评价总分。在常规评价中,值日教师就学生出队、收队、出勤、活动组织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精神面貌、运动参与表现。体育教师对学生做操动作规格、创编项目、自选项目开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创新表现;大队委学生则对学生的运动着装、器械配备、活动组织纪律进行评价,督促学生做好准备,增进参与大课间活动的仪式感。
大课间的各类比赛原则上以班级为单位,年级统一组织,每周开展一次,其评价由具体负责的项目评委进行,评价班级、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评出集体奖和个人奖。值得一提的是,每项班级之间比赛的评价指标中,除了评价学生的的实践能力外,还会重点评价班级的比赛纪律作风,以此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规则、团队意识。
“3+1”模式的多元综合评价,注重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实践证明,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还培育了学生的健全人格。
2.形成按时反馈、及时调整、多层激励的评价机制
根据《大课间活动组织评价》的规定,组织评价小组每天进行一次班级小结,由值日负责人通过智慧校园的小程序对当天学生表现、班级评价进行反馈,并提出建議,要求班主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每周进行一次年级总结,具体由领导小组成员组织级部教师进行专题总结,表彰每周一赛的优秀班级,同时收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学校大课间管理团队反馈,每月进行一次全校集中表彰,由校长室对当月表现优秀的班级和个人进行颁奖。,评价结果纳入文明班评比、班主任评价中。
多种评价的融合、多种形式的反馈和多维度的激励,形成了学校大课间的“天天评、周周赛、月月奖”机制,为提升活动质量奠定基础。
三、活动组织与实施
学校根据体育活动场地充裕、学生住校的特点,将大课间活动时间分为上午8:30~9:10和下午16:40~17:45两个时段,充分保障学生每天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按学生水平的差异与活动项目的特点,科学安排活动场地,呈现出以下4种组织形式。
(一)整体集中形式
上午的大课间活动主要开展各类国颁操和自编操、跑操、放松操课程等,按照低年级和中高年级,分2个场地同时进行,低年级开展趣味的形体韵律课程,中高年级开展功夫扇课程,具有规模大、人数多、地点集中、时间统一等特点和易组织管理、便于监督检查的优点。全校学生在《歌唱祖国》的音乐伴奏下进入指定位置,先做学生广播体操,再进行特色体操课程,同时营造出合作、竞争、协调一致的心理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图3)。
(二)年级组织形式
下午的大课间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开展。该组织模式下,集体活动器材由学校统一提供,活动由年级组教师具体组织。年级活动规模相对较小,地点分散,根据学校场地的实际,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学校安排了全体学生的跑操、一年级双人合作跳绳、二年级双人拍球、三年级跳长绳、四年级毽球等内容(图4)。
(三)班级组织形式
班级组织形式是在年级组织形式基础上的延伸,它是由班级带班教师组织,各班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如下午的大课间活动,在集体活动后,学生自选体育项目,跳短绳、小篮球、小足球、羽毛球等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组织,具有学生自主性强、组织方式灵活的特点,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图5)。
(四)体育社团形式
根据学生的体育特长,学校开设了14个体育社团,其中将武术、醒狮、毽球3个项目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的一体化育人工程中,是体育学科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此形式是以上3种形式的重要补充,为学生参加学校大课间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学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图6)。
(四)内容设置
学校大课间内容在编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体现以武术文化为特色,匠心研发以武术课程为主、技巧类和球类课程为辅的大课间活动课程,旨在完成“体能促进、技能练习、品德教育、文化育人”的活动目标。总的来说,在内容设置上有以下特点:
1.创编设计本土化,彰显武术特色
南海武术文化,凝聚人心、培育乡情、传承文化。学校已研发以武术为特色的武术、功夫扇、太极拳、八段锦、醒狮等系列大课间课程,把咏春拳、中华传统太极拳巧妙融入大课间武术课程中,且每两年将各类课程修订一次,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大课间武术课程的新鲜感。在大课间活动的最后,还设计了“中华经典课程”,三千学子在古典音乐中齐诵古诗名句,学生健体之余,还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项目设置多样化,激发运动兴趣
根据学校大课间整体形式、年级形式、班级形式、社团形式的组织形式,内容安排为统一内容(体操课程)、指定内容(技能、体能练习)、自选内容(技巧类、球类)。统一内容主要安排在上午,指定内容和自选内容主要安排在下午,学生可进行跳绳、毽球、呼啦圈、感统训练乐园、球类活动等多彩趣味性项目(图7、图8)。大课间活动既有个人练习的项目,也有团队参与的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多样选择与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表1)。
3.课堂内外联动化,增进活动成效
学校大课间活动内容设置注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按照“学什么,练什么”的思路来安排,通过年级组织来实施。如二年级的指定项目小篮球,同步课堂的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的学习要求,进行专项练习、比赛的组织与评价,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的联动,以此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不断增进活动效果(图9)。
4.標准要求分层化,尊重学生差异
学校大课间统一的内容在组织实施时,充分考虑了学生不同水平的差异,制订了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同时根据体能锻炼的发展性原则,细化不同时期的活动要求,设计渐进式动态的活动目标。如五年级男生的体能练习——仰卧起坐,分别设置了计数、计时(30s、60s)的练习目标。练习要求从学期初的(30次/min;20次/30s)逐步提升到学期末的(40次/min;25次/30s)。标准要求分层化的实施,能够引导学生不断挑战,突破自我,提高大课间活动的练习密度、运动强度。
5.组织运作随机化,因时制宜调整
为了更合理地安排学生室外活动和室内学习,根据场地、时间、天气等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组织内容、结构方式、组织方法,不断完善活动组织过程,提升活动效果。如在春季,因为南方雨水较多,就会安排室外、室内活动两种组织方案。雨天时,实施室内活动课程,把自主创编的多套室内健身操、室内健体游戏作为主要内容,由科任教师具体组织,利用电教平台、室内器械等开展健体活动,保证雨天大课间活动的落实。在气温较高的夏季,考虑学生锻炼和学习的环境条件,会对上午的大课间活动时间进行调整。在冬季,因风力较大,室外活动会减少开展毽球、羽毛球等项目,增加大课间的长跑活动时间。
石门实验小学武术特色大课间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努力创设特色内容,精心组织实施,努力构建了有效的管理机制与评价激励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了积极参与运动的习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了浓厚的校园传统武术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