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身体活动能力”测评实施与建议
2021-03-27曹强
曹强
基本身体活动能力测评是浙江省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落实“学、练、评”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基本身体活动能力”测评是基于所有学生的一项“闯关式”评价,测评学生勇于挑战的技能及综合素质,以既定的“运动闯关”环境,配合各种基本动作完成“闯关”任务,测评学生在“闯关”过程中基本身体活动能力的体现,诊断体育与健康教与学的效果,改进体育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一、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攀爬腾跃过障碍”是七年级的测评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攀爬能力选择通过3个不同高度的障碍,测评学生的翻越障碍能力、自我评估能力和挑战意识。
案例:在南湖区的几所学校进行“攀爬腾跃过障碍”测试时,出现了全班学生都选择最低障碍(0.9m)的现象,没有1名学生挑战或尝试通过其他2个高度的障碍。这一关设置的软跳箱障碍高度分别为0.9m、1.2m、1.5m,学生可以用攀爬或腾跃的方式通过障碍,如果没有能力通过可以选择绕开,每个障碍都设置了器材及人员的保护,主要测试学生越过不同高度障碍的能力(图1)。
思考: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活动应形成积极进取、不畏困难、敢于拼搏的积极态度,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所在,但本该出现在学生身上的自信与热情、拼搏与勇敢、冒险与挑战等精神并未展示出来。
建议:教学要规范更要创新,现今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着“无战术、无强度、无比赛”的现象,一味追求体育的表现力与整齐化,从而使学生无法体验到体育运动的紧张与刺激,难以形成勇于挑战、敢于拼搏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必须是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才能真正感悟、体会到的体育运动所特有的内涵,才会具有“乌托邦”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嵌入培育体育精神的动机,充分发挥学科价值,在强健体魄的同时完善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二、课堂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
“连续跨跳过障碍”是四年级的测评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跨跳能力选择连续通过2组不同高度的障碍,测评学生的连续跨跳能力、自我评估能力和挑战意识。
案例:在小学四年级“连续跨跳过障碍”的测评中,设置了2组障碍(图2),高障碍是0.4m高度的3个障碍(障碍间隔为2.5m),低障碍是0.25m高度的5个障碍(障碍间隔为1m)。学生可以通过单脚或双脚跨、跳等方式通过障碍,主要测试学生能否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高度、距离的障碍及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测试的5所学校中有2个班级的学生都选择双脚跳过低障碍,其他学校也有部分学生同样采用双脚跳的方式跨过低障碍。
思考:从障碍设置来看,高障碍虽然高,但障碍间的距离较远,更适合跨的动作;低障碍虽然低,但障碍间的距离较近,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双脚跳来完成动作。笔者认为,设置的高度与间距都未超出四年级学生的能力范围,之所以学生多选择双脚跳动作,应与平时的教学内容有关,其以单跳双落、立定跳远为主,较少教授学生跨跳,尤其是连续跨跳的动作。而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单跳双落还是立定跳均较少出现,其一般与竞技类动作(跳高或跳远)和测试类动作(体质健康测试或中考体育)有关。如,当遇到水坑、小障碍或从2~3级台阶上跳下等都会用到类似单脚跨跳的动作,这也是学生基本身体活动能力的体现。
建议: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技能发展及生存能力发展。在教学中,尤其是针对低年龄段学生的教学,应关注学生基本身体活动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和练习方法的设计上都应围绕提升学生的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展开。如,在生活中抛、扔比“单手肩上投”的动作更实用,单手动作也比双手动作的使用更频繁。
此外,要利用运动项目发展基本身体活动能力,而运动项目要贴近学生的基本动作发展。如,手球、三门球等项目更适合中低年龄段学生投的动作发展,这些项目的器材便于学生操作,学生可以用一只手使用器材,而且还能随心所欲地运用抛、投、扔等动作;这些对场地、参与人数的要求不高,可以在课堂上学,在课间、社区中玩,使学生从玩中成长,在玩中发展。体育教师应提供多器材、多方法的学习条件,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并理解不同动作、不同器材、不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
“投与跑”是四年级的测评内容之一,要求学生将实心球或排球投或抛过2.5m高度的线,然后将器材捡回再投,直到投出规定的分数后结束。测评学生的投掷能力、观察学习他人经验能力以及如何根据环境选择合适器材。
案例:“投与跑”的内容设置中,起投线至6~8m之间为1分区域、8~10m之间为2分区域、10m以上为3分区域,学生选择用实心球(1kg)或排球投掷,投出后自己捡回再投,男生得到9分、女生得到7分后可以进行下一个内容的测试(图3)。投的成绩决定了跑的次数,投得越好跑得越少,主要测试学生投与跑的综合能力。在测试中出现了无论获得多少分数,学生均全力投掷的现象。
思考:根据投掷要求,如果已经得到了6分或者8分,最后一投可以选择1分区域,否则会因为投的距离较远而增加跑的距离,导致拉长整个练习时间,这就需要学生在激烈、紧张、复杂的情况下有思考、判断的意识。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跑得快、投得远、跳得高的基础上,创设出软式垒球等项目的战术意识,讓学生学会思考和计算,逐步形成完整的思维能力。
建议:在课堂允许的范围内,教师应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思想、言语、行动自由,给学生深度思考、深入学习的机会,要允许学生出错,因为出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总结、反思、改进、提高的过程。如,在“绕障碍跑”的练习中(图4),往往要求4名学生围绕4个障碍物接力跑,比哪一组更快,但无论比几次,快的组都基本上会一直快。如果换种比赛方式,让4名学生分别绕跑4个障碍物,各组自行分工,自己确定好顺序再进行比赛,则不仅比的是学生跑的能力和配合意识,而且比的是学生的分析和统筹能力。体育课堂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发展学生的聪明智慧。学习素养的本质就是心智的灵活转变。在真实复杂的环境中,让学习真正发生、主动发生,才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长经验,再创造性地运用于其他领域。
四、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会学善学
案例:在测试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的从众心理比较严重。如,前1名学生采用双脚跳动作或选用排球的投球动作完成测试,后面的学生也会采用相同的方式测试,并未考虑此种方法是否适合自己。此外,部分学生缺乏观察力,有学生在测试时出现错误动作,之后的学生难以从中吸取经验,从而无法选择合理的方法完成测试。
思考:体育项目的操作性较强,需要模仿和体验,如果学生有技术基础,那就可以较好地模仿并运用。但当其他人在练习时,自己没有观察学习或梳理其动作的优缺点,就不能产生借鉴、运用他人技能的意识。
建议: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从教知识向教能力转化,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从学会向会学转化。此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改变关注结果的学习与应试模式,避免片面追求测评结果与测试成绩,这会破坏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击一些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的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及决策能力,为此要给予学生深度学习的机会,给予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给予学生探索求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