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2021-03-27屈明牛晓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重庆市体育教师培训

屈明 牛晓

编者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在实施本标准的过程中各地、各校应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分别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自《课标》下发以来,各地积极响应,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地域情况,陆续探索制订了本区域的课程实施方案(文件或纲要等)。重庆市结合城乡教育统筹及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根据重庆市城乡差距的特点,2013年,相继拟定出台了《重庆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重庆纲要》)《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素质情况调研》《重庆市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重庆市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以加强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严格规范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管理、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评价等,完善学校体育管理机制,丰富体育课程,为重庆市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重庆市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基于此,本刊本期针对重庆市落实《课标》及重庆市制订《重庆纲要》等相关文件的实施情况,呈现教研与实践操作经验,以为各省市地方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思路。后续将进一步呈现各地的地方课程实践经验,以更好地促进交流与完善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印发,推动了重庆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更好地落实《课标》,制订了《重庆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次课程改革,重庆市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坚持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以卓越课堂建设工作为抓手,采用“教研培”一体化形式,立足实际,扎实推进,助推重庆市学校体育发展,更好地梳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的10年成果,为即将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与思考。

一、制订完善制度,保障课程改革有效实施

从重庆市“大城市大农村”这一现实出发,密切结合重庆市城乡教育统筹及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紧紧围绕国家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与重庆市教育发展战略,相继拟定出台了《重庆市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研报告》(2012年)、《重庆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13年)、《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素质情况调研》(2013年)、《重庆市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2013年)、《重庆市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意见》(2013年)、《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发展调研报告》(2014年)、《重庆市义务教育体育课堂教学要求》(2019年)等文件,以加强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保障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并依据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合理安排体育课时,保证每周小学4个课时,初中3个课时。严格规范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管理、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评价等,完善学校体育管理机制,丰富体育课程,加强了学校体育工作过程监管和政策的连贯性,从制订教学计划、撰写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开展教学反思与评价4个方面18条措施明确了课堂教学要求,为重庆市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把握核心理念,营造课程改革良好氛围

如何让《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真正实现体育学科的价值,从而达成课程改革的目标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在此轮课程改革中,重庆市抓住学校体育课堂主阵地——课堂,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即按照课程改革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形成优化的课堂形态,提高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体育学科通过规范管理、落实教学研究、加强资质培训、促使交流观摩、强化评价督导等措施营造良好的课程改革氛围,让健康第一、兴趣激发、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等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重庆市逐渐形成了“在游戏中学、在练习中学、在比赛中学”的体育课堂教学范式,通过“游戏化、情境化”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兴趣、加深理解、开拓创新、养成习惯,让学生喜欢运动、科学运动、坚持运动,让学生终身受益。

1.强化课堂管理,推进课程改革

重庆市此轮课程改革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注重课余活动的有效开展。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重完善体育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通过市、区县、学校分层培训,明确课程改革方向,通过教学实践丰富课堂教学手段,通过交流展示、相互学习、提升课程改革质量,通过评价导向与监测反馈促进课程改革的反思提升。同时,结合《课程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学校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偏远农村学校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程、落实教学内容、保障规范体育课堂的基本流程和要求,进而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对城区学校不仅要求其开齐开足还要开好体育课,注重育体育人,让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体育学科价值;对特色示范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善课堂教学常规的基础上,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从注重教师教会向学生学会转变,从注重育体向全面育人转变,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并定期在区(县)、市级活动中进行观摩展示。针对农村学校发展相对滞后的现象,积极开展送教下乡连片帮扶活动,在帮扶中基于地方实际,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带领体育教师学会教研、落实教研,或将优秀的常态课带入帮扶学校展示,或使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名师与薄弱学校体育教师共同研磨常态体育课等,推进课堂教学的精准帮扶。让体育教师明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如何落实于课堂中,并针对性地开展基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的说、上、评“三课活动”等专题讲座,将课程改革理念全面渗透到重庆市所有学校的课堂教学中。

2.立足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重庆市由于地区差异较大,体育师资、场地、器材与教育观念等也存在较大差别,加之部分区县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应试教育观念相对严重,因此体育教育相对薄弱,体育改革推进相对滞后,体育课堂的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甚至以安全的名义,明确要求只要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出事就行,很多体育器材闲置在保管室或不允许使用,体育课的质量难以保障。基于此,重庆市系统研究了学校体育课程,在2012年提出了体育课堂达到“三个50%”的要求,即每堂课达到50%的练习密度、教师有50%以上的学生喜欢、体育器材50%以上运用于课堂教学,并采取随机抽取考核的办法促进落实。

为强化课程基本理念的实施落地,重庆市因地制宜地设置开发了体育项目游戏,倡导在游戏中学、在比赛情境中学、在创新体验中学,建立改变器材、改变规则、改变对象、改变场地的课堂情境“四改变”,创新体育课堂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此理念,一些学校创造性地开发了“杯子篮球架”(图1)、“箩筐篮球”(图2)、“无框篮球”(图3)等器材设施,创设了超大排球、大排球、普通排球以及大足球、无框足球等情境比赛。如,“箩筐篮球”是小学低学段利用箩筐代替篮筐进行教学或比赛;“无框篮球”是在场地上设置一个区域,将球投进就得分的一种游戏或比赛。通过对体育课堂的改革,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运动的乐趣。

同时,重庆市还开展以“卓越课堂”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在教研活动中,组织教师研究教材教法,让教师掌握每个运动项目的项目特征,激发学生学练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体育的魅力。此外,近几年通过现场观摩、专题讲座、培训互动、点评评比等方式对体育教师实施教学观摩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重庆市还针对《课标》组织全市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在10余个区县召开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研讨会,深入推进中小学“卓越课堂”建设,包括南岸区的“幸福健康课”、沙坪坝区的“学本式体育课”、江北区的“五要素体育课”、九龙坡区的“人人健康体质达标课”等,形成区域特色,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抓好资源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重庆市开展的体育与健康优质课比赛,选择收录各个项目的优质课内容,开发市级体育与健康优质课资源,同时建立市级课程开发基地学校,按照要求完善体育与健康国家课程教材相关内容的优质课视频资源库,并引导各区县学校结合学校特色项目完成一定数量的项目特色资源建设,为全市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范本。

三、促进教师发展,提升课程改革内生动力

重庆市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有效创新培训方式,扎实开展体育教研员与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保障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

1.豐富培训内容,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养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邀请全国体育教育专家、名师到重庆市开展主题培训;带领体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以及课程改革创新地区实地学习,参加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培训及研讨会;组织骨干教师到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江西、山东、河南、新疆等省份学习交流;派选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研员到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接受培训;参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组织的教学案例评比活动等。除此之外,还会定期推荐一批优秀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员参加全国体育教学改革联盟、全国体育课程改革联盟或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教材培训等全国性的培训,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创新培训方式,激发体育教师的内驱力

在各类培训中广泛开展教研专家团队、一线骨干教师与参培学员之间的平等对话、互动交流、咨询建议、共同设计等活动,采用“专业引领+名师示范+跟岗研修+课堂体验+反思总结”的模式,以“听—看—做—思—行”的路径互动学习,进一步提升参培学员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一系列培训,改变了体育教师的工作方式,提升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了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为推进课程改革增强了合力。

四、厘清问题关键,促进课程改革良好发展

在课程改革实施进程中,重庆市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课程改革的价值认识不清,改革相对滞缓。家长、社会对于学校体育课的开设几乎不会过问,对学生学习体育的状况几乎没有关注,更不了解,没有认识到体育对人的影响。二是体育教师队伍缺编严重且人员不够稳定,持续改革动力不足。大部分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下,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及如何改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等。三是学校体育工作的规章制度还未得到有效落实与贯彻,缺乏执行力。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待遇相对较低,缺乏工作内驱力与价值认同感。四是课堂教学质量依然不高,有待改善。虽然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都按国家规定开足开齐了体育课程,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仍有待提高。许多教师担心学生因体育锻炼意外受伤而承担责任,不敢开设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初中阶段教学内容应试现象严重,教学内容主要以素质练习与实心球、跳绳、立定跳远为主(体育中考内容)。新课程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贯彻与落实,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为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推进全市素质教育进程,重庆市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认识能力,增强课程改革的责任感

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练顽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中小学生体质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需要全社会关注体育,全面认识体育,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各级政府领导和中小学校长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体育课程的认识,牢固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学生学业负担的监测,确保学生的锻炼时间不被挤占,切实肩负起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任,全力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真正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

2.加强课程建设,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加强体育课程推进的顶层设计,落实好国家必修必学课程,构建地方课程与校本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挖掘重庆市具有浓厚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如铜梁区的舞龙,石柱县的竹铃球,彭水县的摆手舞、竹竿舞,北碚区的板凳龙等。

加强各区县学校校长体育观念、体育价值、体育精神的引领和培养,开展市、区(县)级体育分管校长培训、市级体育教研组长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等,切实提高基层管理者与领导者的业务水平,提高各学校校本教研能力,辐射与带动全市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最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3.加强工作评价,保障课程改革有效推进

加强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促使教师更好地教。评价内容应侧重于《课标》的4个基本理念,注重及时有效评价与增值性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评价的有效性。

建立良好的体育课程评价与考核机制。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将落实体育课程改革等情况纳入评估、督导和考核范围,重点要强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齐、开足和教学质量的专项督导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和处理。同时积极推广涵盖体育意外伤害在内的校方责任险制度,完善中小学生的各项保险政策,消除学校和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顾虑,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安全教育与管理,保障体育课程改革有效推进。

猜你喜欢

重庆市体育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会议·培训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