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为本 链接已知

2021-03-27周俊颖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以读为本

周俊颖

摘要:统编版语文教材增加了大量古诗文,更加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春日寻芳》是我校校本教材中四年级的课文,教师从“以读为抓手”“充分链接儿童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有效的导学”三方面开展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在拓展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关键词:以读为本;链接已知;有效导学;亲近经典

现行统编版语文教材大量增加了古诗文,整个小学12册语文书中就有132篇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30%。其中,三年级开始每学期安排了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全册共有文言文14篇。可见,统编教材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教师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可以适时引入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选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本文试以我校《国文》拓展教材中四年级的课文《春日寻芳》为例进行探讨。

一、读为线索,亲近经典

小学文言文的教学重点是朗读,对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等进行正音,对句子的停顿给予指导,对语调和语气进行揣摩,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受人物情感,领悟思想,品味文字的言简义赅。本课通过有层次的朗读,读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渐渐进入春天的美景中,将体悟到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并不需要过多解释字词,而是适时铺路搭桥,学生一句一句地读顺了,慢慢地读懂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会主动积累与运用。

(一)“悦读”生趣,亲近文字

读经典文化应以兴趣为先,还原语境,让学生了解古文字。教师通过自由读、男女生读、引读、想象画面读、师生回声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读,让学生放飞想象,感受文言文,获得“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滋养。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沉潜词句,驻足细节”,借由文字发挥想象,还原语境,走进文字营造的画面意境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比如在学习第一个活动场景时,笔者采用回声读,也就是老师读课文,由学生读括号内的词,旨在让学生走进文字背后的画面。

时芳草鲜美(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戏秋千)于杏院。

师:你读到戏秋千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古代女子身穿长裙飞向空中的情景。

师:哦,衣袖翩翩,彩衣飞舞,好像什么?

生:像天边飘来的朵朵彩霞。

生:像天女下凡。

生:像翻滚的彩色浪花。

师:那读到这里,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好开心,我仿佛还听到银铃般的笑声。

…………

“回声读”有趣又有效,学生不仅体会到“遇见美景”的愉悦和朗读文言文的乐趣,还能自然融入文言文学习中。

(二)“悟读”理解,了解大意

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再次快速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圈出有关词语。在这一次快速读中,教师将对话古文内容和大意的任务交给了学生。当学生交流关键词和短语时,教师随机将词卡贴在黑板上,随后借助词卡引导学生梳理故事主要内容。在摆词卡的过程中,有同伴的相互补充、碰撞与纠错,大家一起经历“再读课文—分类关键词—厘清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过程,找到课文中写文章主要内容的词并按人物活动和美景进行分类。此举不仅能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能使学生厘清课文的内容和大意,在分类中了解文言文的大意。

(三)“熟读”成诵,内化学法

古文的格律声韵,处处都自然地承载着神理气韵。在反复诵读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在吟咏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上的造诣和古人做学问的严谨,同时聚焦文言表达,随文学习内化文言表达方式。

学习《春日寻芳》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借助画面与关键词,和着音乐,一步步将课文熟读成诵,将文言读进心中。在此基础上,聚焦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吟诵之后,出示句式并提供秋天人物活动和美景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用上所给句式,用人景交融的写法仿写《秋日》。

学生在仿写中,会在遣词造句上努力模仿文言的语言表达,深入体会文言文的“言文分离,行文简练,结构严谨”,进一步感受、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链接已知,亲近经典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了。学生有之前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的学习基础,再加上一二年级時积累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以及描写春景的多篇文章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所以,对于这篇《春日寻芳》的学习,他们是有积累的。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勾连已知,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还能让学生对古文产生兴趣,乐于学习。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文言文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但其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又与现代生活相通。如这篇文言文中,“儿童放纸鸢,小姊妹踏青,寻芳水滨”等活动就在学生身边。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自己的春游经验展开踏青和寻芳的学习。如在学习寻芳水滨时,教师就可以唤起学生记忆中的各种画面来帮助学习。

师:同学们,你们在水边迎着暖暖的春风,会看到哪些美景呢?

生:我看到了鸭子在水中嬉戏,正嘎嘎地叫着。

生:我看到河边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柳枝。

生:我看到河边的桃花开了,粉红粉红的,像一片朝霞。

生:我还看到鱼儿跃出水面,燕子正衔着泥飞过。

生:天气暖和了,外婆家旁边的河埠头有很多人在洗菜、洗衣服呢!

师:是呀,小姊妹寻芳水滨,也跟你们一样,寻到了这么多美景,怪不得文中说,寻芳水滨——

生:桃红柳绿,日丽风和。

将文言文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文字便自然变成了熟悉的画面,古人也变得亲切了,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也变得有趣了。

(二)链接经验,习得方法

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经常让学生回顾已有经验,在储存中搜索,温故知新,同时又激发学生不断储存文言的动力和兴趣。

如在教学“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链接已知,习得小古文的学习方法。

师:你们来看这个句子,请你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小古文中有过这样的句式吗?

生:老师,我们在刚刚学过的《精卫填海》中遇到过。“女娃游于东海”,跟这句话很像。

生:老师,我们在《司马光》中也遇到过,“群儿戏于庭”。

师:你们真会观察和积累。没错,我们都知道“女娃游于东海”是在说——

生:女娃在东海游泳。

师:那么“儿童放纸鸢于村外”可以说成——

生:儿童在村外放纸鸢。

师:“妇女戏秋千于杏院”呢?

生:女子在杏院荡秋千。

师:看来,联系以前学过的小古文,用上积累的学习经验,也是学习小古文的好方法。古人习惯这样说,我们也学着古人来说一说。如果我们在公园玩耍,请你说——

生:我们玩耍于公园。

师:同学们,再回忆一下,《司马光》一文中,玩耍可换用哪个词?

生:老师,我们可以把“我们玩耍于公园”说成“我们戏于公园”。

师:你瞧,多联系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不仅能帮助我们读懂,还能帮助我们做小作家呢!

链接已有的学习经验、知识积累,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还能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坚持这样做,学生会自觉联系已知,慢慢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越来越多。

(三)唤起经验,巧妙迁移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组课文中,学生通过找关键句的方法学习相应段落,在现代文中学到的方法同样可以迁移到文言文的学习中来。这篇文言文的构段方式是先分后总,关键句在文末。在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划出关键句,然后尝试放到段首。

这个过程的展开让学生体会到,原来文言文与现代文一样,关键句可以在段首,也可以在段尾。在迁移运用的板块里,教师安排了人景交融的仿写,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再跟进一步,建议学生使用这种构段方法尝试给仿写的句子加一个关键句。

师:你能用这样的句式写好秋天的人物活动和美景,如果再加一个关键句,那就是一篇完整的小古文了,你能来试试看吗?

生:我给它加一句“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师:你挪用了《春日寻芳》的关键句,完全可以。老师建议你们想想,是否可以在写秋天的古诗里找找合适的句子。比如,《赠刘景文》中,你有可以选用的吗?

生:老师,我觉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一句可以作为这篇小古文的关键句。

师:此乃神来之笔,妙哉妙哉!

……

不必在乎是挪用还是选用,是仿编还是创编,学生若能通过古今遷移,文白互通,大胆尝试,教师就要给予鼓励、肯定。写小古文的成功,是对学生学小古文极大的鼓舞。

三、有效导学,亲近经典

对很多学生来说,文言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自信,教师适度导学,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在文言文课堂的生成中,教师要将恰当的导学融入整个学习过程中,用导学串联活动,让导学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方法的习得和语言的建构。

(一)以“导”助兴趣激发

激发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教师要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他们从心里爱上它,真正亲近经典。而适度导学,在激发兴趣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这篇文章的朗读指导活动中,教师的一句“谢谢你,把文字读成了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有了带着情感朗读的兴趣,也有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习惯。

当学生在尝试改写“我们在草地上踢足球”这句话时,有学生改写成“我们蹴鞠于草地上”,教师马上对他竖起大拇指,惊喜地夸赞道:“你知道的可真多,踢足球这项活动古时候就有,那时叫‘蹴鞠’。你不仅能正确改写,还能用上简洁的文言词,为你竖大拇指!”以情感导学,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积累和迁移运用文言词的兴趣。

(二)以“导”促思维发展

思维水平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标志,教师可以通过适度导学让学生尝试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升思维能力,走进文本深处。学生在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中的“此”时,联系上文,知道“此”是指春天。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将这句话放到段首,有学生马上指出“此”应该改成“春”,即“一年节令,春为最佳时也”。对于学生的意见,教师引导:“你很会发现,也很会思考,发现这里是先具体描写然后概括,所以概括时可以用‘此’来代替之前的描写;而挪到文章开头,你就想到了没有进行具体描写过的对象必须要点明,不能直接使用代词。”教师导学中的“会发现、会思考”,是所有学习,包括文言文学习都需要的品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这样的引导,促进了学生更深入广泛地思考。

(三)以“导”作方法指引

在掌握、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迁移运用方面,教师的适时导学至关重要。在整体感知活动中,当学生对“姊妹”的“姊”理解正确的时候,教师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是通过后面的注释知道的,教师随即导学,“借助课后注释,是学习小古文的好方法”,强化学生对学习小古文方法的记忆。

当学生进行词语归类时,教师导学:“你这样一分,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这篇小古文不仅藏着人物活动,还有春天美景。”这样融入方法的适度导学,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收获了学习文言文的各种方法。

同样,在迁移运用活动中,对于学生的仿写,教师的适当导学能帮助他们构建语言。在分享、点评学生的仿写环节时,会出现各种写话,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能做到语句通顺、人景交融就已经很好了;但也有小部分学生还能在此基础上达到语言简练、结构严谨,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在导学时,教师就应以“打星”的方式进行引导,分别从书写正确端正、语句通顺、人景交融、语言简练、结构严谨等五个方面给“星”,对于能达到后面两项的,“星”要画得更大些,以此鼓励学生提高语言构建能力,也让其他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与学生一起学文言文,学习祖国的经典传统文化,是统编教材教学拓展的需要,更是立德树人的需要。建议教师以读为本,链接已知,有效导学,在充分开展活动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亲近经典、爱上经典、乐学会学。

参考文献:

[1]刘秀.文化传承:文言文教学的本然样态[J].语文教学通讯,2020(33).

[2]王俊峰.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20(34).

[3]高子阳.文言文教学,如何“把水烧开”——《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教学谈[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21(2).

[4]王林波.统编本教材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9(31).

[5]楼琳.引领趣味阅读 深化古文理解——《斗》教学设计与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0(Z1)

[6]陆银宝,刘云美.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0(4).

[7]陈步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定位与策略[J].语文建设,2019(24).

[8]徐琴.基于人文性角度探究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以读为本
引领学生品咂人鸥之情
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课堂应优化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
以读为本 关注生成
对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为本”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