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品质铸就体育魂 秉守初心助力中国梦
2021-03-27王成
王成
2021年正值第37个教师节,细数曾经的过往,辗转反侧终觉得自己过于平凡,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思,作为众多平凡体育教师中的一员,如何“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或许又恰恰是如我这样的一线体育教师需要认真回答的时代课题。思绪万千之时,目光所及之处正好落在了案头一本书页泛黄的自我幼时起便陪伴左右的书籍,这是1984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冠军之路》,书中记载着对朱建华、李玲蔚、郭跃华等23位我国体坛世界冠军的人物传记,原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在此书的代序中对冠军们取得的成功总结秘诀是:为国争光的崇高理想;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书中所提到的“冠军品质”犹如一束燃烧的火苗深植于心,照耀着我成长的道路,赋予我内心迎接挑战最坚定的力量。
我从当初那个怀揣冠军梦想的追风少年迈步踏上体育教师这份工作岗位至今已过十八载,回望来路皆是对这份阳光下最崇高职业的挚爱,而“冠军品质”更是铸就了我坚守体育教师岗位上的一种特殊气度。虽身为一名普通的一线体育教师,却有着与众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截然不同的教学体验和从教经历。在安徽省一所老牌省示范高中工作15年后,我毅然选择南下来到浙江省首个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拱墅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后续由于工作和家庭诸多方面的因素又从杭州调动回了原单位。从四线城市的高中教学直接转战到一线城市的基础教育,虽经历的时间并不长,却是从意识形态、教学方式、研修模式、竞训体系、考核机制等领域接受到了全方位的洗礼和更新,让我在学校体育课堂的建设上有了自身的理解,并努力做到“情感有温度、思维有深度、科研有态度、结构有维度、受众有广度”。
一、情感有温度
温度是课堂建设的前提基础,更是人格塑造的催化剂,有情感温度的体育课堂从长远和宏观的角度能够有效重塑学生内在的自我统一性。拱墅之旅让我深刻体验到了拱墅教育的最亮眼标签——建设有温度的课堂,她的核心理念便是激励教师对待自己的课堂都尝试追求一个专属的“温度密码”。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课堂专属“温度密码”,有春风化雨般的呵护,有骄阳似火般的活力……而我对“温度密码”的理解则是源自于对学生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秉持的初心,课堂专属“温度密码”可以依据教师的个人风格,随着学情、教材等因素顺势转化,但是爱和初心却历久弥坚,并且是永不干涸的教育力量源泉。
体育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平台。温度不仅要在课堂中生成、保持,还应该在课堂外点燃、激发。落实到自己的课堂教学,这种温度的传递我会转化到面向全体学生上,我的课堂上不再仅仅是围绕着大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教学,更会关注到少数特殊群体为什么会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诸如过度肥胖、自闭症、感统失调、抑郁症、好动症等学生群体。让学生首先从内心上接受和喜欢上自己,他们才会由衷地喜欢上体育课,而如何找到“解锁”此类特殊群体个体症结的“钥匙”,则需要教师自身结合实际情况用真心耐心、细心、爱心去读懂学生的内心。
二、思维有深度
作为拱墅区体育教研员徐敏工作室的核心成员,我观摩了第七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第一次接触到深度学习的领域,自此之后,我反复请教导师徐敏,与她一同讨论,并将思维碰撞后的火花撰写成文《浅谈深度思维下体育课堂学习的“显性”特征》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有别于传统体育课堂重点围绕的是运动技能的学习,当我全面性地亲历过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体育课堂教学后,我对深度学习的理解更加深刻具体,并非是以前理解的深度学习是面向高阶性的学习目标或者学生,这种深度学习方式在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学生同样是可以操作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学情下的思维逻辑的起点,从起点出发借助问题链等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搭建思维的框架,通过内在的思维转变为外显的学习行为结果的高效改变。在我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不断加深,且经过一定的和实践后,我申请了区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体育课堂“问题链”研究》,以校“三思六动”课堂为抓手,强化“问题链”在内隐性深度学习下的表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体悟深度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实际影响。
三、科研有态度
得益于大学和研究生学习阶段时对学术专业的孜孜追求和导师们对我的严格要求,让我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依然保持着爱好钻研的学术态度,尤其在“隐形的师父”——《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专业理论指导下,我在教学岗位上的成长飞快,在工作期间共获得优质课、基本功比赛、微课、教育教学论文和课题等市级以上荣誉5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荣誉20余项,发表在国家级、省级以上刊物论文20余篇,全国中小学体育观摩展示活动获三等奖和一等奖各1次,身为主教练所带体育高考训练队和校田径队在省、市比赛中也屡获佳绩,曾荣获安徽省示范高中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一名,输送培养百余名体育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这些业绩助推我成长为淮南市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教科研先进个人和优秀田径教练员等多项殊荣。
回想当年工作之初,还毫无任何教学经验的我总是会犯一些诸如教学竞技化、课时单元化等错误,随着加入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学体部落”,我逐渐梳理清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相關要素,2012年获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体育教师教育博客评比”二等奖和“全国体育教师网络论坛教研”先进个人,正是得益于在“学体部落”各项网络研讨、专题活动中的历练,我将这种网络化教研成果用于课堂的实践运用中,并陆续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一般课题子课题《基于网络教学资源库的虚拟教研综合实践研究——以中部地区普通高中为例》、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贫困地区初中阶段留守儿童体质状况的体育教学干预研究》,并作为主持人成功结题了淮南市教育科研课题《体育学科网络化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和《微课在体育高考铅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在深入研究微课对铅球专项运动成绩和心理动机水平等因子的影响,充分利用课题研究以理论探析促进了训练成绩的实效性。
在参加了全国第五届中小学体育观摩展示活动荣获全国三等奖后,我并未甘心止步于此,而是思考分析与全国一等奖课例的差距。通过参与“草根争鸣”“案例研析”网络研讨栏目,提升理论水平并践行于体育课堂教学中。拜读北京师范大学贾齐教授等专家学者的相关著作,之后加入“学体部落”“案例研析”栏目社外编辑组,通过跟随贾齐教授组织的以《怎样使体育课程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题的论坛研讨,梳理总结后撰写《面向全体视角下以发展跨越能力为核心目标的跨栏跑教学设计》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并在此课堂研磨过程中将文章中“摒弃传统竞技化思维下的标准栏架”作为教具开发的创新点,巧妙地利用钢筋、PPR水管和橡皮筋这些成本较为低廉的器材自主开发设计跨栏架,以此满足部分学校没有标准栏架而无法开展跨栏跑教学的现实性困扰。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设计制作了高度可自行调节的便携式跨栏架,用细小的弹性皮筋替代了宽厚坚硬的木板,根据学生的不同运动基础和跨栏能力因材施教罗列出菜单式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克服跨栏的恐惧心理,更有利于身材矮小和体型肥胖等低层次运动能力的学生进行初期阶段下学习,并且,我将详实的理论储备落实于课堂教学中,精心打造的《面向全体视角下以发展跨越能力为核心目标的跨栏跑》一课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推荐报送获全国第六届中小学体育观摩展示活动一等奖。
四、结构有维度
基于学校体育在课堂教学、大课间、运动会等环节上存在教学内容脱节的情况,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学练单个技术或体测项目、大课间练体能、运动会赛竞技等不一致的现象。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课程实施要求和“学练三个一”的教学理念,拱墅区提出将“方法”归为课程学习内容,构建“体育课学技术动作、大课间练技术动作、全员运动会评技术动作”学练评内容相一致的逻辑关系,课内与课外相整合的课程实施策略。
浙江省对于体育课程结构化的理念和实践改革成效,让我如今再次转战到面向高中生培育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上受益匪浅,它并非仅仅着眼于常态下的体育课堂,而是树立了国家课程下的常态体育课堂教学,群体活动下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校本课程下的羽毛球社团教学,以及特需性课程下的体育高考训练队和营养健康课等课堂,建立了一种“大体育”学科的概念,以体育课堂为基点出发,辐射到大课间活动、课外训练、社团活动、食育营养、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等领域,从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达到创建多层次有结构维度的体育课堂。
为了使课堂有结构维度,我在网上自愿报名参加了体能训练师的讲座培训,通过跟随国家教育部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重大项目研究动作发展组组长张英波教授和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胡孝海老师的讲座培训,接触了不同人群身体功能训练、体能训练与康复。切实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关注并运用到课堂上不同体态和功能性异常的学生,如呼吸模式的重建、走路步态异常的修正、含胸驼背体态的矫正、网球肘的预防与康复等,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通过“功能性体能训练串联体能维度发展”的体能设计理念,选择羽毛球构建大单元内容体系,以“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设计课堂的教学主线,以实现最佳动作效能和提高身体运动能力为导向,发展学生的空间判断感知能力与移动能力,深挖羽毛球教材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对体能体系的合理区分和羽毛球技术教学的结构化设计,利用“技体融合”的教学形式促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达成。
立足于课堂常态化的教学基础之上,在学校领导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丰富了传统大课间的跑操形式,在调查得知我校高中生普遍喜欢《EIEI》舞蹈后,设计了一套“第一篇章:炫舞青春《EIEI舞蹈》;第二篇章:塑形提质《功能性训练TABATA》;第三篇章:动感跑操《征服天堂》;第四篇章:冥想身心《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大课间内容流程。在雨雪雾霾等极端天气下安排了自編室内课间操,适时地还会在大课间活动期间融入“萝卜蹲”趣味性游戏、拔河班级对抗赛,起到减压排压、愉悦身心的效能,一系列室内外大课间内容的改变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一致喜爱和好评。
五、受众有广度
我自2013年起便担任国培计划安徽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络研修项目体育学科辅导专家、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体育学科“首席辅导教师”、淮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培计划体育学科主讲专家,以及甘肃省2017年“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艺体学科组辅导专家,在此过程中分别面向受训学员教师做了《中小学体育微课的制作》《体育学科的智慧课堂》《中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案研究》《中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向度及其培育路径》《基于单元策略下的体测项目教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培育探索》《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等学科讲座,这些讲座都是基于我的一线课堂教学经验与反思,每一次的常态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都反思自己的课堂生成后能够总结出哪些有效的经验反馈到学科培训中去,从而使向广大受训学员借鉴或引发讨论。
体育课堂对于学生身心潜能的激活和发展具有其他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面对每一名学生,要不忘“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切实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讲话精神,立足课堂,进行精耕细作式的教学,服务于每一名学生,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是基层一线教师在响应新时代国家教育号召下最本质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不停汲取体育学科前沿的理论知识,在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担当保驾护航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