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2021-03-27梁冲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5期
关键词:经济管理课程教学高职教育

梁冲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高职教育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对其存在的课程设计不够合理、教学资源存在欠缺、培养目标尚未明确以及教学改革创新不足等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遵循明确教学基础、科学整合学科、丰富课程内容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原则,同时在此基础上应当以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资源、明确培养目标以及创新教学方法为改革方向强化高职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教育;经济管理;教学改革;课程教学

引言: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高职教育应积极尝试改革,经济管理类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培养财务会计人才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为此,建议高职教育将经济管理类课程作为改革重点,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一、高職教育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意义

高职教育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与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要求相吻合,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推动我国人民道德水平提升的有效方法。为此,国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的方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此使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并在此基础上,使生产效率进一步增加,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站在学生个人角度而言,就业导向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潜能也会因此被激发,促使学生在就业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现阶段,多数高校均已开设了就业指导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设置,在帮助学生认识未来就业发展前景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做好就业规划。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所起到的作用更加关键,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来说可谓是一个契机,目前,市场上的劳动力缺口较大,但在人员素质上却与实际要求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人才无法胜任岗位要求。而将就业作为导向,推动教学改革,高校可以在分析市场后,基于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不仅可以促进人才综合素养的提升,还能合理配置资源。

二、高职教育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困难

(一)课程设计不够合理

当前高职院校在经济管理类课程上的设计存在不够合理的问题,其公共课、基础知识课与专业课各自的课时分配并不科学,部分课程的占比较少,很容易忽视学生的兴趣引导。部分院校为追赶教学进度,还会提前学习难度较大的专业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难以跟上教学进度。除此之外,课程设计还存在相关课程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此类问题致使课程的整合较为困难,学生难以做到举一反三,也无法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导致其综合能力不足,无法匹配市场中的岗位需求。

(二)教学资源存在欠缺

教学资源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动力,教师对其是否合理运用对最终教学成果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目前就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情况看来,许多高职教师不懂得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来帮助自己挖掘教育资源,导致其获得的教学资源较少,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书本知识,即便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其为学生准备的视频也较为枯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高职教师只关注现有的教材资源,对教材外的阅读资源极少关注。

(三)培养目标尚未明确

在当前阶段,各大高职院校在经济管理类方向上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未明确,其招生人数也存在一定问题,其人才的录取和市场上经济管理类型人才的需求并不匹配,且存在较大出入。随着专业人才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经济管理方向增加了录取数量,但没有从多层次进行管理人才的教学,拓宽其学习领域,导致其培养的人才缺乏竞争力,而实际上市场上对经济管理类型的人才需求相对较少,导致市场中人才的竞争异常激烈,学生毕业后也很难顺利步入工作。

(四)教学改革创新不足

如今高职院校中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创新性不足,大部分高职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其为了达到教学效果往往强迫学生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仅仅照本宣科地进行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缺乏了解,在学生主导的课堂上无法吸引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对学习的热情,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其与教学工作的配合度较差,传统且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学习的效果较差,难以发挥教学改革的优势[1]。

三、高职教育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原则

(一)明确教学基础

对高职教育而言,经济管理类的课程设计需要明确教学基础,将实际市场需求当作设计导向,从社会岗位的需求角度培养学生素质,在明确教学基础的帮助下使该方向的学生和学生形成良性对接。

(二)科学整合学科

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还需要做好学科整合工作,将经济管理中重复的课程去除,从学生在经济管理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出发,对相关学科进行循序渐进的整合,确保学生在该方向上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三)丰富课程内容

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丰富经济管理的课程内容,加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应当对课程拓展加以重视,积极增设选修课,进一步拓展学生在经济管理上的知识面,进而提高学生对该学习方向的兴趣[2]。

(四)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改革需要调整高职课堂课内外时间,使高职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大的主动权,赋予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动权。教师需要注意不再依靠课堂上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在课前或课后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课堂上主要进行引导教学以及加强技能实践的工作,以学生为主题引导其在课堂上进行开拓式学习。

四、高职教育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一)优化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精细化

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是对课程进行精细化定位的主要目的。在会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专业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胜任岗位工作。这里所说的理论基础包括出纳、核算、成本管理、统计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同时,同时在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方面同样要胜任岗位需求。该需求是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后确定的,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与此同时,还对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明确,其中,会计核算类岗位的能力要求区别较小,主要负责的工作包括验钞、沟通协调等。会计核算、现金处理等是各岗位所匹配的能力,通过这种分析,有利于找出会计专业各岗位的共性能力需求,在此基础上,即可明确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重点任务。

2.课程设计任务化

将某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作为依据,设计教学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此类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实际,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改革后,会计教学所采用账证资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完成一系列的会计操作流程。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岗位胜任能力。在模拟教学中,学生可以担任不同的职位,并与其它学生一起完成会计工作。

(二)丰富教学资源

高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手段挖掘出经济管理专业相关的教育资源并对其进行整合,教育资源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动力,教师对其是否合理运用对最终教学成果有很大程度的影响。高职教师需要摒弃过多的拓展课外知识、进行技能实践没有必要,只需要用书本上的内容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即可的想法,尤其是对于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的高职教育而言,其专业性决定了课程需要较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与实践知识的动手能力,更需要充分结合技能教学的实际需求,利用各类搜索引擎,在数据库中进行全面检索,在信息网络中找到丰富的专业性的教学资源并进行实时共享。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化发挥当前时代具备的信息化优势,将其和课本的内容进行完美的结合。获取教学资源的方法较多,教师可以自行在互联网上搜索,也可以在教学资源的平台上互相交流,还可以通过电子图书馆查阅国外阅读资料。教学资源的种类并不局限于文字材料,诸多视频、音频、PPT课件等都可以被当作教学资源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3]。

(三)明确培养目标

在培养高校经济管理类人才时,应该将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作为基础,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让其认识到自身的就业目标。在培养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时,还要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改进,在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尤其是在课程改革阶段,必须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为重点内容,促使其形成创新思维,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所需的人才。在开设专业课程的阶段,应该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为学生未来就业发展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在设置课程阶段,设置指导性课程至关重要,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创业和积累相关经验。

教学目标制定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发展目标等,课程教学改革不应仅仅将传统的知识教学作为基础目标,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通过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辅助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现多个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能力目标中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应符合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改革应注重目标的设置以及优化,使其可以满足学生未来步入社会的客观需要。

(四)创新教学方法

为获得更好的改革效果,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进行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此类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实现,不仅需要区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区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对高职学生层级的区分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教师在准备线上的教学视频时需要注意视频的层次感,设置教学梯度,多个教学视频的难度要由浅至深,既为拥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也保证了学习习惯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够获得基础性的知识内容。课堂练习也是如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难度,将枯燥的学习类比为闯关游戏,课堂上着重培养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后进行知识巩固,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在课堂上拓宽视野[4]。除此之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学习,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应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手段促进高职专业课堂上理论学习能力的提高。由于高职对经济管理课程中的理论要求较高,因此光靠教师空口白话难以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而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则可以帮助学生融入理论课堂,使其在学习时拥有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经济管理对学生的思维、实践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其与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法也具有一定适配度。由于学习的项目是学生依照自身学习水平以及兴趣建立起来的,因此该项目建设的过程可以充分吸引学生,在推进项目时积极性更强。经济管理课程需要积极赋予学生的主动权,让学生可以自主构建职业学习项目,项目式学习作为创新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其符合现代社会教育改革的要求,让高职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快速地解决问题。在经济管理的专业课程中高职学生可以构建多个学习项目,刚开始应用项目教学的模式时,教师可以在项目的构建上加以引导,带领高职学生提炼课程中涉及的重点内容,以此为基础构建项目,当其步入正轨后,教师应当主张让高职学生通过预习自主进行学习项目的构建并在课堂上进行项目的学习与研究。

结论:总而言之,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改革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此类课程存在课程设计不够合理、教学资源存在欠缺、培养目标尚未明确以及教学改革创新不足等困难,需要在明确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遵循明确教学基础、科学整合学科、丰富课程内容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原则基础上以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资源、明确培养目标以及创新教学方法为改革方向对高职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改革强化。

参考文献:

[1]田新霞,赵建欣,田红霞.互联网背景下军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7):84-85.

[2]任胜钢,周志方,张红宇.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24):101-104.

[3]薛蔷媛,芦丹.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改革探析[J].投资与合作,2020(12):147-148.

[4]马海龙.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徑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2):154-155+160.

猜你喜欢

经济管理课程教学高职教育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