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助力,资本市场崛起“园区军团”
2021-03-26向煜
向煜
46、47、48……这不仅是数据的变化,而是苏州工业园区上市企业数量不断攀升的真实记录。
上市企业数量是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地区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尺。在园区,这一数据经常在各类招商引资会、工作总结会上被提起,它成为园区的一张身份名片,也是一张动态名片,是园区经济科技发展迅猛的有力证据之一。每一家企业上市都代表着一家总部经济的成功培育!截止至2021年3月,园区上市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48家,相信,很快这一数字就将迎来更新。
上市企业“扎堆”涌现
新年伊始,苏州工业园区就用一份亮眼的首发上市企业成绩单打响了高质量发展赛跑的第一枪。
1月8日,亘喜生物赴美上市,成为苏州首家登陆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的细胞基因治疗公司;1月13日,深耕过敏原诊断领域的浩欧博在科创板完成IPO;2月1日,深耕数字化X射线平板行业的康众医疗在科创板敲锣上市;2月8日,主攻第三代试管婴儿基因检测试剂盒的贝康医疗在港交所上市;2月9日,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天演药业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市场。2021年开年短短32天内,园区就有5家生物医药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开门红”让这个牛年的春节显得特别“牛气”。
回溯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园区依然以全年新增上市企业(含已过会)12家的数字,领跑苏州全市。
资本市场“园区军团”的崛起既是企业和产业多年积累的自然成果,标志着园区经济从数量到质量的全面腾飞。而“锣声阵阵”的背后,是园区多年来在资本市场和创新产业的深耕和布局,以及对企业发展从资本到政策、从引导到服务的全面呵护和举托。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园区历来高度重视企业服务和上市培育工作,尤其是在促进企业上市方面,更是“服务前移、贴身周到”。不少上市公司负责人都表示,园区从政府角度自上而下对企业上市认识的高度一致,是其他任何地区无可比拟的软服务实力,只要有上市的计划,政府相关部门都能提供各个环节的相应服务。
基石药业首席商务官袁斌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基石的上市过程中,尤其是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上市材料的准备和递交期间,园区政府多方协调,给予了我们最多的关注与支持。因为企业上市需要递交很多的合规文件、证明材料,都离不开园区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帮助与支持,如果不是园区给了我们这样全力的支持,基石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顺利有序地达成上市目标的。园区政府对我们的上市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十年磨一剑”的超前布局和持久定力
从2006年11月,园区第一家企业“金螳螂”登上A股至今,园区已累计实现境内外上市企业48家,其中近一半企业为2019年之后两、三年登陆资本市场,且绝大部分集聚于科技创新领域。
这是园区长期以来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结出的果实,也是十多年来园区坚持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策略取得成功的最佳佐证。如此看来,园区上市公司实则上是一种“厚积薄发”,在资本市场的高光表现也是必然。
多年来,园区坚持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整个区域仿佛一个大型“孵化器”,既孵化企业也孵化产业,同时注重引进与孵化并举,在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土壤中,蓄积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
早在2006年,园区就领风气之先,独树一帜设立“科技招商中心”,大力引进扶植科技创新型企业。如今,园区不仅形成的“2+3+1”特色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0%以上,跻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富有特色的产业体系和良好的产业结构积蓄了一大批优质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据了解目前园区集聚了7000多家科技型企业、18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800万平方米,这也为上市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2021年率先登陆资本市场的5家企业,均为生物医药板块,而在园区48家上市企业中,生物医药相关企业达到了18家,表现相当抢眼。
这就不得不提十余年前,园区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提前布局,以及这么多年来的持久定力。特别是近年来,园区坚持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一号产业”,以国际化的开发运营模式、多元化的产业运营策略,引导人才、资金、项目、载体集聚,逐渐形成了创新人才荟萃、创新主体涌现、创新成果突出、创新生态优良的生物医药产业环境,产值连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俨然成为了国内发展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记者了解到,2021年,园区将继续全力发展这一“一号产业”,探索实施“链长制”,推动全产业链提升,聚焦药物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和新兴疗法等领域,构筑创新发力点,加快培育地标型企业,力争全年产业产值规模达1250亿元,新增上市销售新药6个、一类新药临床批件50个、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50个。
众多生物医药板块的上市企业,对园区其他企业起着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而园区闯出的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对苏州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助力“后备军团”赢在上市起跑线上
当然,企业上市“井喷”,离不开园区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扶持。
2019年底,园区正式启动企业上市苗圃工程,由园区金融管理服务局发布《苏州工业园区关于实施企业上市苗圃工程的计划》,指导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推动实施,综合考虑企业估值、销售、研发、阶段性成果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企业上市的关键指标,动态筛选和培育一批上市的“后备梯队”。据悉,在“企业上市苗圃工程”中,被重视的不止是拟上市企业,还囊括了基础企业和重点企业,这一举措既拉长了企业上市的服务链,也做大了企业上市的总盘。
众所周知,从起步到成长壮大再到上市,企业就好比一颗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每个阶段都需要阳光与雨露,也会经历巨大的考验,不同时期会遇到不同困难,“苗圃工程”就是致力于打造全生命周期的上市服務体系,助力企业多维度地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同时,“苗圃工程”也会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分层分类制订入选标准,涵盖了基础企业、重点企业、拟上市企业三个类别,各有不同要求。这样的分层分类,让上市服务工作可以更加前沿化、差异化、精准化,企业上市路径也因此更加顺畅。
当然,在创新路上,资金问题一直是突出的难题。“苗圃工程”的启动为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开辟了一个绿色通道,以“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对接发展资金。比如,推出“苗圃企业贷款”,给予基础企业、重点企业最高2000万元的信用贷款,给予拟上市企业最高1亿元的信用贷款。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夏天“上市苗圃培训计划”正式开学,该计划为苗圃企业打造多方共建的“综合创新服务体系”,从企业上市之路实际需求出发,通过科学全面的课程设计、多样灵活的课程形式,给企业带来全方位、立体化的上市辅导,助力苗圃企业茁壮成长。让
除了“苗圃工程”助力上市企业“后背军团”可以赢在起跑线上外,2020年11月,园区还成立是苏州工业园区上市公司协会,由元禾控股牵头、联合园区内多家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
园区上市公司协会目的就是要加强园区上市公司之间资本、产业、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整合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更好地链接资本市场和政府部门,促进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助力未上市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推动园区产业升级及高质量发展。
毋庸置疑,资本市场的亮眼成绩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上市公司协会的成立是园区打造区域产业资本中心、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的新起点。
记者手记:征途是星辰大海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创新企业成功上市离不开企业自身坚毅的创新创业努力,也离不开苏州工业园区整体环境的持续发力。
园区能够“孵化”出众多上市公司,得益于提前布局、茁壮成长的实体经济、全方位的支持、以及金融与经济的良好互动。
如今,企业挂牌上市的“井喷”之势,对区内中小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也树立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园区样板”。
回首过去十余年,园区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已经成为了经济腾飞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而对于园区来说,在资本市场中更远的征途还在未来。2021年,园区力争全年新增上市企业不少于10家,总数突破55家,以“开门红”的态势来看,这个数字要达成,并不是难事。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园区创新产业培育成效显现,相信园区必将会有更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不仅是总数上的突破,更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园区上市公司的科创属性也将持续提升,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一定会实现双倍增。
当然,上市公司数量仅仅是苏州工业园区综合实力的一个切面,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区,奋力走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前列。